首頁 > 正文
與紅岩精神的跨時空對話
2022年07月01日 08:34 來源: 重慶日報

  “獄中八條”是革命志士羅廣斌提交的《重慶黨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形的報告》中最後一章的內容,是犧牲在渣滓洞、白公館的革命志士在生命最後一刻向黨總結出的八條意見。

  王樸烈士 中共黨員,重慶江北縣人。大學期間,他走上革命道路,後興辦蓮華小學、蓮華中學,組建南華貿易公司等。1948年被捕,1949年10月28日,被槍殺於大坪,時年28歲。

  茍悅彬烈士 中共黨員,雲南綏江人。1948年3月,他將《挺進報》傳給進步群眾閱讀,被特務發現不幸被捕,關押在重慶渣滓洞監獄,1949年11月27日犧牲,時年30歲。

  藍蒂裕烈士 中共黨員,重慶墊江人。青年時參加救亡運動,在重慶海員工會擔任《新華日報》發行員,暗中從事黨內交通聯絡工作。1948年,不幸被捕,關押在重慶渣滓洞集中營。1949年10月28日,英勇就義,時年33歲。

  車耀先烈士 中共黨員,四川大邑人。抗戰期間,他創辦《大聲周刊》進行抗日宣傳,成為成都抗日救亡運動領導人。1946年8月18日,犧牲於重慶歌樂山松林坡,時年52歲。

  黃楠材烈士 中共黨員,重慶雲陽人。1928年在萬縣(今重慶市萬州區)女子師範學校、雲陽中學等校任教,利用教師身份從事革命宣傳活動。1949年被捕,關押於渣滓洞監獄,同年11月14日犧牲於歌樂山電台嵐埡,時年42歲。

  紅岩精神作為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源於偉大建黨精神,是特定時空條件下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繼承和發展。重慶,作為誕生地、發源地,一直被紅岩精神深深地影響着。

  7月1日,《重慶紅色資源保護傳承規定》將正式施行,弘揚紅岩精神首次寫入地方性法規。紅岩家書和“獄中八條”是紅岩烈士們在就義前寫給親人、同志的信,以及對革命經驗的總結,為我們探尋紅岩精神開了扇窗。

  烈士們在書信中,殷切地希望他們的兄弟、姐妹、兒女、同志——後來人,永遠跟黨走,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業。作為後來人,我們做得怎麼樣,有何打算?“七一”到來之際,本報採訪了6名不同領域的黨員,通過與紅岩精神的跨時空對話,談對紅岩精神的感悟,話對紅岩精神的踐行。

  獄中八條

  “防止領導成員腐化;加強黨內教育和實際鬥爭的鍛煉;嚴格進行整黨整風。”

  來自機關的黨員——

  弘揚紅岩精神,堅守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仰

  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周尤

  第一次知道“獄中八條”,李剛23歲。

  從山東來到西南政法大學讀書的他,經常去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參觀學習。

  “‘獄中八條’那種直言無忌、開門見山的坦白,那種勇於自我反省、自我革命的精神令人動容。”李剛感慨。

  多年過去,李剛沒有想到,自己的工作和“獄中八條”能産生如此緊密的&&。

  2014年,28歲的李剛進入江北區紀委監委,成為一名“打虎拍蠅”紀檢監察鐵軍。

  “‘防止領導成員腐化;嚴格進行整黨整風……’‘獄中八條’涉及思想教育、組織建設、幹部作風、工作方法等方面,既有先烈在革命鬥爭經歷失敗和挫折後的體會總結,也對切實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提出殷切希望。字裏行間有憂慮,有思考,有希望,卻唯獨沒有一點頹廢和灰心。”多年來,李剛一直將“獄中八條”當作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一盞明燈”。

  作為一名共産黨員、一名紀檢監察幹部,李剛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黨的形象。李剛説,每做一件事,都應該時刻想著為黨“加分”。

  2019年,李剛參與查辦某國企招投標案件。許多涉案人經常藉&談話的機會邀請他吃飯、娛樂甚至送上現金、禮品,想借機探聽案情。

  “打鐵必須自身硬,紀檢監察幹部專門幹‘打鐵’的活,面臨的是硬碰硬的較量,尤其需要自身過得硬。”面對種種誘惑,李剛一一嚴詞拒絕。

  在調查組統一安排下,李剛對該案的招投標資料逐筆查驗,從蛛絲馬跡中發現了疑點,在與涉案人員談話中得到重要信息。憑着李剛這股硬勁,在啟動調查後不久,案件取得順利突破。

  “我的工作不光要有硬度,也要有溫度。”李剛説,有些涉案人員冥頑不靈,對違紀違法事實守口如瓶,這時他會盡量用黨性、理想信念、廉政警示等觸及他們的初心和良知,教育、感化他們。

  73年前,誕生在黑牢裏的“獄中八條”,是關押在重慶白公館、渣滓洞的共産黨人“最後的囑託”。

  73年來,它時刻警示後人: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弘揚紅岩精神,堅守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仰!”李剛説,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生動實踐就是對紅岩烈士囑託的回應。“我將始終堅持刀刃向內的勇氣,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紀律要求自己,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王樸烈士

  “娘,你要永遠跟着學校走,你要繼續支持學校,一刻也不要離開學校,弟妹也交給學校。”

  來自農村的黨員——

  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群眾永遠跟黨心貼心

  重慶日報記者 陳國棟 實習生 卞立成

  6月23日上午,北碚區靜觀鎮王樸村黨委書記劉浩帶着幾名黨員,冒雨在王樸烈士陵園疏導交通、接待游客。

  70多年前,王樸在母親金永華的支持下,變賣萬貫家産,接辦志達中學(現王樸中學),以安排更多的黨員幹部到農村革命。後因叛徒出賣,被捕犧牲,時年28歲。

  為更好地傳承紅岩精神,今年3月,王樸烈士陵園、王樸中學所在地的原雙塘村更名為王樸村。

  “王樸烈士在寫給母親的信中説,‘娘,你要永遠跟着學校走,你要繼續支持學校,一刻也不要離開學校,弟妹也交給學校’。這個‘學校’,指的是黨組織。”畢業於王樸中學的劉浩説,王樸烈士犧牲前希望家人也永遠跟黨走,顯示了他對黨的忠誠,至死不渝。

  在劉浩看來,繼承烈士遺志,就是要把村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去年11月,劉浩上任後,針對村裏黨員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將黨員按照有職、無職、外出、困弱進行分類,分別設崗定責,推行積分管理。黨員為黨組織、為群眾辦事,可轉化為相應積分。積分情況作為黨員年度評先評優的重要參考。

  村裏大柏樹至黃桷堡,多年前就規劃了一條路,一直沒修成。村裏的盆景、羅漢松、蠟梅只得用板車通過很窄的便道拉出去。一棵花木賣100元,扣除運費和人工費,實際拿到手的只有二三十元。

  今年3月,劉浩為村裏爭取到一筆公路建設資金,但修路要佔群眾的土地,有幾戶群眾不太配合,一直不能動工。

  在地裏陪對方扯草、幫忙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黨員們使出渾身解數,去解群眾心結。當有村民提出需用同樣大的田來換被佔的一分多田時,黨員蔣貴容讓出了自家的田。

  一個多月後,工作做通。很快,一條長4公里、寬六七米的公路開工建設。目前,公路即將硬化。

  “黨員們給村裏做好事,我們都看在眼裏。”如今,村民們對村黨委非常信任,村裏工作推進起來都很順利。

  “王樸烈士的精神一直激勵着村裏的黨員。”劉浩説,村“兩委”班子將抓住王樸村作為全市首批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機遇,用好寶貴的紅色資源,努力發展經濟,讓村民的腰包更鼓,生活更殷實。

  茍悅彬烈士

  “多多努力,無止境的進步。”

  來自社區的黨員——

  環境越是複雜,困難越是具體,越要迎難而上

  重慶日報記者 周尤 何春陽

  小學四年級時,學校組織去歌樂山烈士陵園掃墓,蔡英俊第一次知道了革命先烈的故事。

  年幼的蔡英俊只覺心痛,“那個年代的生活太苦了。”

  30年後,作為一名已經在基層工作了10多年的社區書記,再次讀到紅岩烈士茍悅彬留給黨組織的信時,他的內心“思緒難平”。

  1948年,茍悅彬將地下黨的《挺進報》給進步群眾、技術工人傳閱,不料,被國民黨防諜保密組成員發現,為保全組織和身邊的同志,茍悅彬獨自承擔了一切,於次月被捕。在獄中,他受酷刑7次,敵人始終沒有從他嘴裏撬出一句口供。

  1949年3月,茍悅彬托一位出獄難友將在獄中寫給黨組織的信帶了出去。

  “入獄後受了七次刑,沒有問出什麼就算了。”

  “多多努力,無止境的進步。”

  “好好教育六如(茍悅彬兒子),要他繼承爸爸的意志。”

  ……

  茍悅彬字裏行間對共産主義的堅定信仰、嚮往,以及由此産生的鋼鐵般意志令人心生敬仰。“茍悅彬烈士的書信,是從他心靈深處流淌出來的拳拳心聲、切切真情。”蔡英俊感慨道。

  70多年前的書信,對現在有什麼啟示?蔡英俊有自己的感悟。

  3個月前,蔡英俊接到工作變動的通知,要從曾經任職的渝北區雙龍湖街道凱歌路社區調到龍順街社區,他頓時感到“壓力山大”。龍順街社區全是老舊單體樓,渝北老城區最大的農貿市場坐落於此,還有“夜啤酒一條街”。在不少幹部眼裏,龍順街社區情況複雜,是個“燙手山芋”。

  “茍悅彬烈士説,‘多多努力,無止境的進步’,這對我們現在的工作一樣適用。”蔡英俊説,環境越是複雜,困難越是具體,越需要發揮茍悅彬烈士身上的樂觀主義精神,迎難而上、戰勝困難。

  “社會不斷發展,我們不能再用老辦法與群眾打交道,要適應新形勢,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烈士書信中,蔡英俊找到了幹事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

  從最開始的臟亂差,到如今有物業公司統一管理、樓棟安裝上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十幾部加裝電梯陸續建成、鄰里矛盾糾紛日益減少,蔡英俊在社區治理中積極作為,讓龍順街社區在3個月內發生了可喜的改變。“下一步,我想創新做好基層社會治理,讓更多群眾參與到社區治理中,做社區真正的主人。”

  藍蒂裕烈士

  “今後,願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把祖國的荒沙,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

  來自高校的黨員——

  像革命先輩期許的那樣,昂頭挺胸承載時代擔當

  重慶日報記者 王亞同

  “今後,願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把祖國的荒沙,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

  這是紅岩烈士藍蒂裕在渣滓洞獄中寫給5歲兒子的絕筆。

  在去年10月的黨史學習教育中,段振東接觸到這封《示兒》家書,那時他剛轉為正式黨員。作為重慶師範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2018級本科生,他深深感受到烈士對後人的殷殷期許。

  “倒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堅守內心最耀眼的光芒。”段振東説,藍蒂裕烈士家書全文只有短短七十六個字,卻承載着革命志士的豪情與無畏,飽含着對兒子的厚愛和囑託。

  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鞭策着後人。70多年過去了,理想光芒締造出新時代的偉大盛世。精神超越生死,理想跨越時空,鼓舞着更多青年踐初心擔使命,不負時代接續奮鬥。

  今年21歲的段振東來自巫溪縣紅池壩鎮,從小就隨父母在外地打工,小學六年換了4所學校,高中才回到巫溪一所農村中學插班讀書。隨遷生活,並沒有讓他喪失鬥志,卻磨煉了他自強不息、永不服輸的意志,立下了投身教育事業的志向。

  “山區孩子不容易,如果將來條件允許,我一定要為他們做點事。”四年前,段振東考入重慶師範大學。大一暑假,他就與高中同學等三人到四川大涼山區參加支教活動,為孩子們輔導數學、地理等課程。

  在段振東看來,藍蒂裕家書中的“變秋天為春天”,是踐行理想初心建設新生國家的墾荒精神。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黨員,雖不用白手“墾荒”,但仍要時刻準備着,勇擔時代賦予的新使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放假返回巫溪老家的段振東,主動投身到村裏的疫情防控,並牽頭在鄉大學生組建了當地首支青年防疫志願服務隊,堅守防控崗位近一個月;今年3月,大學城出現確診病例,剛剛實習回來的他又請纓加入戰“疫”行動。

  “昂頭挺胸承載時代擔當,這應該就是革命先輩期許的樣子。”段振東堅定地説,其實這就是新時代青年的模樣。時代在變,初心始終未變,革命前輩們的理想之光一直在賡續傳承。

  快畢業了,作為“00”後的段振東申請加入重慶師範大學支教團,將於近期赴城口參加新一輪支教活動。

  未來,段振東希望成為一名“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的老師,耕種自己的那一塊“園林”。

  車耀先烈士

  “創業艱難,不可奢華;努力不懈,不可安逸。”

  來自兩新組織的黨員——

  幹事創業者決不能躺在功勞簿上“安逸”“奢華”

  重慶日報記者 顏若雯

  讀完車耀先烈士在獄中寫的家書《先説幾句》,重慶金山科技黨支部書記、科研發展中心總監譚學林心潮澎湃:“車耀先烈士短短200余字的書信,洋溢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可貴的家國情懷。”

  作為一名兩新組織黨員,譚學林已在金山科技這家民營企業的科研崗位扎根13年。金山科技的一樓大堂,醒目位置懸挂着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照片,歷史與當下之間,家國情懷都是幹事創業者不變的初心和使命。

  細讀這封家書,譚學林感到,車耀先烈士提及的“能以‘謙’‘儉’‘勞’三字為立身之本”,為後人指明做人做事的方向。

  高三那年在潼南一中入黨時的情景,譚學林至今難忘——當時,他認真撰寫了入黨申請書,並在學校黨組織活動中大聲念讀。譚學林把這次黨組織活動視作人生第一堂黨課,立志做一名腳踏實地的奮鬥者。

  譚學林從鄭州大學材料專業畢業後,在求職過程中,了解到金山科技研發了無線內窺鏡系統——患者無需任何麻醉,服下智能“膠囊”就能代替胃鏡進行檢查,幾乎消除了傳統胃鏡檢查帶來的痛苦。

  這項研究成果投入臨床後,患者費用從1萬元降到3000多元,外國同類産品“被迫”降價。

  這件事極大地激發了譚學林的使命感,也成為他入職這家公司的原因之一。推動國産醫療産品實現進口替代、開展原始創新、實現增量降價,讓更多群眾享受到中國醫療技術進步帶來的實惠和便利,成為譚學林奮鬥在科研崗位上的“詩和遠方”。

  “正如車耀先烈士所説,創業艱難,不可奢華;努力不懈,不可安逸。”譚學林説,儘管公司過去的成就斐然,但幹事創業者決不能躺在昨天的功勞簿上“安逸”“奢華”。

  2018年,譚學林再次進入一個項目攻關階段,他與重慶大學的科研工作者一同住進校門口的賓館“潛心破題”,大家每天早上8點至晚上12點全身心投入,一個多月後項目完成,走出賓館才察覺已經換了季節。

  譚學林的下一個目標,是開髮膠囊機器人,可以自主巡航檢查,為患者進行更加精準、高效的診療。

  黃楠材烈士

  “為國工作,還要代我做一份;要教育兒孫為國讀書,為國扛槍。”

  來自國企的黨員——

  將紅岩精神轉化為建功新時代的“精氣神”

  重慶日報記者 何春陽

  “重慶人可能對江姐比較熟悉,但還有很多革命先輩和他們一樣,用生命守護自己的信仰。”6月27日,在重慶市天友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乳品一廠黨建活動室,廠黨支部書記、總經理文平從書櫃中抽出一本她常翻閱的《紅岩家書》,向記者道出了她深藏於心的紅色記憶。

  除了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文平對黃楠材的印象極為深刻。

  在她看來,黃楠材烈士的一紙家書、12條囑託,是作為丈夫留給妻子李世榮最後的念想。然而,其間卻少有尋常夫妻的難捨難分,更沒有面對艱難困苦的怨天尤人,而是對黨和國家的無限忠誠、對共産主義事業的堅定信念。

  透過這紙家書,黃楠材等老一輩共産黨人拋灑熱血、向死而生的英勇形象躍然紙上。“鐵骨錚錚的共産黨員,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文平説話中帶着敬意。

  “為國工作,還要代我做一份;要教育兒孫為國讀書,為國扛槍。”這是黃楠材寫給妻子的家書中,最打動文平的地方。

  “他知道自己身陷囹圄,隨時可能犧牲,但在最後關頭,他想的仍然是為國奉獻。”文平認為,“代我做一份”“為國扛槍”,透露的是黃楠材預感自己即將犧牲而感到的遺憾,但遺憾的不是失去生命,而是遺憾不能再為國家做些什麼了,所以請家人幫他實現忠心報國的願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我們要慶幸生長在和平年代,但絕不能忘了是誰流血犧牲才換來了今天。”文平有個信念:“老一輩共産黨人在頑強鬥爭中培育、鑄就的紅岩精神應該被傳承和發揚,轉化為大家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氣神’。”

  “首先從我自己做起。”文平説,今後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帶領廠裏廣大黨員幹部賡續紅色血脈,進一步傳承和弘揚紅岩精神,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持續推動黨建與經營深度融合,堅持以品質為信條,全力以赴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身邊的紅岩精神>>>

  紅岩聯線

  打造“花樣課堂”講好紅岩故事

  6月28日,記者從重慶紅岩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獲悉,為用心用情講好紅岩故事,紅岩聯線依託紅岩故事宣講團,打造講誦展演、現場教學、情感教學、實踐教學等“花樣課堂”開展宣講,傳承弘揚紅岩精神,賡續紅色血脈。

  不久前,紅岩故事宣講團走進沙坪壩小學,為學生們生動講述了《一位特殊的政治犯》等紅岩故事,讓孩子們感受紅岩先烈革命精神和人格魅力,引發了師生強烈共鳴。

  紅岩故事宣講團分為歷史研究宣講、公共教育宣講、黨性教育宣講、研學教育宣講、文藝展演宣講、志願服務宣講等6個分團。他們創新開展“紅岩精神流動風景線”“讓小蘿蔔頭進校園”等特色活動,講述紅岩故事、傳揚紅岩精神。目前,已開展宣講達18萬場次,足跡遍及全國16個省市和地區。記者 王亞同

  紅岩巴士

  讓人身臨其境感受紅岩精神

  “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6月28日,磁器口東門,一支來自東北的“夕陽紅”老年團踏上T198紅岩巴士後,紛紛拿出手機拍照,不知誰起了個頭,大家竟齊聲唱起這首老歌。

  駕駛員任偉笑着告訴記者,這樣的場景他已經“見慣不怪”了。自去年6月30日紅岩巴士開行以來,他聽到太多人對紅岩巴士的褒揚。

  有人説,自己從未見過這麼“驚艷”的巴士;有人説,一上車就感覺踏入了沉浸式的“小型紅色博物館”;還有人説,要帶孩子再來坐一趟紅岩巴士。

  紅岩巴士是重慶交通開投公交集團西部公交,為弘揚紅岩精神專門設計打造的,串聯起渣滓洞、白公館、紅岩魂廣場等紅色景點。

  車身以紅色為主,融合了紅岩雕像元素;車內頂部是紅色五角星立體設計,駕駛位擋板、座椅背、扶手旁都貼有紅岩人物事跡和插畫,讓大家身臨其境地感受紅岩精神。記者 何春陽

  紅岩大講堂

  “不一樣”的黨建引領

  “無數先烈的鮮血染紅了我們的旗幟,我們必須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6月29日,重慶華僑城第30期“紅岩大講堂”開講。

  “紅岩大講堂”是重慶華僑城黨委自2020年起推出的、具有政治引領和思想教育功能的&&和特色黨建品牌。大講堂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全體黨員學習政治理論、紅色歷史、上級重大決策部署等。

  重慶華僑城有關負責人&&,2021年,重慶華僑城黨委升級打造“紅岩大講堂”2.0版,構建“紅岩”黨建品牌矩陣,實現“紅岩”品牌在公司各個組織全覆蓋。今年,重慶華僑城黨委進一步創作“紅岩”黨建品牌矩陣專屬IP——“渝大岩”和“粵小蕎”(簡稱“渝粵同學”),通過公司黨委、所屬5個黨支部以及各“崗、區、隊”,公司紀委、團委、工會四個層面,統籌開展“結對共建”,深化打造“紅岩大講堂”3.0版,目前已與7家外部單位建立共建關係,以此構建共贏共享的“黨建+”公共關係生態圈,有效實現了黨建品牌從“對內凝聚力量”向“對外輸出能量”深化。

  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周尤

編輯: 韓夢霖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79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