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川渝通辦 兩地群眾共用同城化便利

  ●川渝兩地先後聯合推出三批共311項“川渝通辦”政務服務事項清單,第一批95項和第二批115項事項已經全部實現

  ●截至今年一季度,“川渝通辦”已累計辦件和查詢量超過900萬件次,日平均2萬件次

  ●截至目前,川渝累計跨省市遷移戶口10.6萬人次;持續聯合開展網絡招聘,共幫助18.3萬名求職者在川渝成功就業

  數據來源:市政府辦公廳

  參保證明是參保人經常需要使用的憑證,近日,曾在四川省有參保繳費記錄的張先生,通過線上辦理,成功列印了他的四川參保證明,省去了返回四川進行查詢列印的麻煩。

  社會保險參保繳費記錄查詢,是第三批“川渝通辦”事項中的一項。2020年至今,為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放管服”改革,方便企業群眾辦事,川渝兩地先後聯合推出了三批共311項“川渝通辦”政務服務事項清單,第一批95項和第二批115項事項已經全部實現,今年9月底前第三批101項也將實現。

  這311項“川渝通辦”事項的落地,為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賦能,更讓兩地企業群眾切實享受到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帶來的同城化便利。

  從民生到經濟

  “川渝通辦”覆蓋越來越廣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便利化,是中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的要求。”市政府辦公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川渝兩省市黨委、政府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策部署,高度重視“放管服”改革,多次在黨政聯席會議上就加快推動兩地公共服務標準化便利化作出安排部署。

  為此,川渝兩省市政府辦公廳牢固樹立“一盤棋”思維和“一體化”理念,簽訂了《關于協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放管服”改革合作協議》,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推動政務服務標準化、加強數據共用利用等,緊盯川渝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異地辦理頻次高、辦件量大的事項,統籌推動川渝“放管服”合作,共同發布“川渝通辦”事項清單。

  2020年,第一批95項“川渝通辦”事項推出,居民身份證換領、補領,川渝兩地戶口遷移,社會保障卡挂失、資訊變更等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事項實現川渝兩地互通,群眾生活更加便捷,不少以前需要兩地往返跑辦理的事項實現“一站式”辦理。

  2021年,第二批115項“川渝通辦”事項推出,除了養老、失業保險關係轉移接續等與老百姓生活相關的事項外,還推出了更多諸如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發證、跨區域涉稅事項報告等與企業生産經營相關的事項,方便了企業跨區域生産經營活動的開展。

  2022年2月,第三批101項“川渝通辦”事項發布,包含旅遊、體育等項目核準,放射源轉讓審批等,主要從兩地實際需要出發,採取“政府端菜+群眾點菜”的方式確定。截至目前,車輛購置稅申報、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提取、租房提取住房公積金等79項事項已具備通辦條件,正在對接入駐“渝快辦”平臺,其中律師執業許可、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備案等70項事項可全程網辦。

  截至今年一季度,“川渝通辦”已累計辦件和查詢量超過900萬件次,日平均2萬件次。“川渝通辦”覆蓋面越來越廣,覆蓋人群越來越多,群眾和企業辦事也越來越便捷。

  同一個事項同一份材料

  川渝兩地努力實現辦事標準統一

  “由于四川行政層級及地域覆蓋范圍與重慶有所差異,可能出現同樣一個事情,在四川和重慶辦理所需的申請材料以及辦理時限等會有所不同。”市政府辦公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推進“川渝通辦”工作中,他們遇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川渝兩地不少辦理事項所需的材料和要求都不一樣。

  以人力社保部門為例,以前辦理社會保險參保繳費記錄查詢或工傷職工異地就醫結算等業務,四川方面需要提交的申請材料與重慶這邊就有所區別。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兩地人社部門圍繞服務事項名稱、辦理形式、實施依據、辦理時限、辦理結果、受理條件、申請材料、辦事流程等20項辦事要素進行進一步規范,編制了統一的申請表空表及樣表,實現同一服務在兩地同標準辦理。

  同時,人力社保部門還委託第三方標準化專業機構,進一步深化川渝人社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統一共同建立標準規范體係,逐步推進建立標準化的服務指南、管理制度,切實開展宣傳培訓,組織標準規范實施。

  截至目前,人力社保領域工傷職工異地就醫結算等32項事項已實現“同事同標”。

  圍繞減環節減材料,今年兩地還聯合發布20項證明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在司法行政、文化旅遊、民政等領域加強證明事項協作,通過統一規范辦理流程、協同開展事中事後核查,更大力度推進“減證便民”。

  而作為群眾生活中接觸較多的高頻服務事項住房公積金,兩地住建部門也沒少下功夫。

  推進“川渝通辦”工作以來,兩地住建部門持續簡化業務辦理流程和要件,將異地轉移接續辦理材料簡化為“一張表”,辦理時間由原來的1個月壓縮至最快當天辦結,還實現重慶與四川全域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繳存證明和貸款全部還清證明“雙無紙化”。

  “下一步,川渝兩地將繼續推動辦事流程環節‘應減盡減’,推進川渝兩地辦事服務要素規范、標準統一、結果互認。”市政府辦公廳相關負責人説。

  促進公共服務互通共用

  企業群眾辦事更加便捷

  在各項服務互通方面,川渝各部門也沒少下功夫。

  “我們聚焦市場主體生産經營需求,著力降低市場主體兩地奔波的時間成本、經營成本。”該負責人介紹,通過推動市場準入異地同標,兩地營業執照互辦互發實現“1日辦結”,1.84萬個市場主體往來川渝興辦企業;公路超限運輸許可即辦即取;川渝納稅人“跨區域涉稅報驗”“自然人代開發票”等業務線上可辦,累計辦理納稅人跨省市業務6.8萬筆。

  而在促進公共服務互通共用方面,兩地不斷加強川渝公共政策協同和標準銜接,推動實現異地辦、指尖辦、隨時辦。

  該負責人舉例説,比如,2.3萬余家醫療機構實現跨省市住院、門診直接結算;川渝社保卡業務實現了就近可辦。

  “社保卡也可在兩地114家圖書館‘一卡通行’。”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同時,還實現了居住證互通互認,養老服務普惠共用,醫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通信一體化等便捷生活行動事項40余項。

  值得一提的是,兩地還圍繞群眾跨省市異地安家就業需求,推動遷移戶口、轉接檔案等事項“一站式”辦理,促進人才交流方便順暢。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川渝跨省市遷移戶口就近可辦,累計遷移戶口10.6萬人次;依托“川渝通辦‘職’等您來”求職招聘專區,持續聯合開展網絡招聘,共幫助18.3萬名求職者在川渝成功就業。

  聚焦高頻辦事需求

  讓“川渝通辦”更好辦易辦

  遇到執法檢查,打開手機就能展示電子駕照;在外旅行住酒店,用電子身份證就能辦理入住手續;企業的辦事員不必帶著公章、紙質材料到處跑,線上上傳文件就加蓋了電子印章……電子證照的推廣正在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更多便利。

  今年2月,川渝兩地共同發布首批川渝電子證照互認共用清單。記者從清單中看到,居民身份證、機動車駕駛證、居住證、結(離)婚證、營業執照、不動産登記證明、食品經營許可證等34項電子證照將實現川渝互認共用。

  該負責人説,此項清單將有效推動更多事項跨區域全程網辦,提升兩地便利化水準,進一步減少群眾和企業辦事所需紙質材料提交,縮短辦事流程,提高通辦效率,促進“川渝通辦”由“能辦”“可辦”向“易辦”“好辦”轉變。

  “我們將加快梳理應用場景,建立互認機制,積極推動各領域電子證照共用和亮證應用,今年底全面實現兩地互認。”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聚焦兩地企業群眾高頻辦事需求和‘急難愁盼’問題,精準推出更多利企便民的改革舉措——

  著力推進係統聯通和數據共用,兩地將進一步推動“渝快辦”平臺、四川“天府通辦”平臺與國家部委業務係統聯通,打通數據共用通道,實施更多場景電子化應用。

  進一步優化再造辦事流程,大力推動減時間、減環節、減材料、減跑動。不斷豐富完善“川渝通辦”專區功能,讓企業群眾享有更好的公共服務數字化便利。

  此外,還將進一步拓展跨省通辦范圍,積極推動“西南地區跨省通辦”平臺與國家“跨省通辦”平臺對接,在更大范圍內推廣應用。

  電子證照互認

  道路運輸執法檢查更便捷

  “我覺得變化最大的就是開車時更加輕松了!”近日,談起道路運輸各類證件電子化後的變化,大客車司機肖師傅有些激動。

  肖師傅就職于重慶一家客運公司,常年往返川渝兩地。他告訴記者,以前開車去四川,在四川遇到執法檢查時,必須在包裏掏出各種證件,並找到紙質道路運輸證和從業資格證供執法人員查驗,執法人員再一一核對證件。“這樣檢查一次,就要花不少時間,有時候乘客還會不斷催促。”肖師傅坦言。

  川渝兩地電子證照實現互認之後,肖師傅只需要掏出手機,打開App將電子證件向執法人員展示,執法人員通過手機掃碼即可核驗真偽,全程花費時間不到1分鐘。

  “再也不會因為時間過長引發各種問題了,連開車的心情都好了很多。”肖師傅笑著説。

  重慶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川渝兩地交通部門,共同推進11項公路、道路運輸和8項水路運輸高頻事項實現“川渝通辦”,實現道路運輸證和道路運輸從業資格證電子證照和兩地互認。

  現在,川渝兩地駕駛員通過“渝快辦”或“天府通辦”,實現道路運輸從業資格證電子證照線上申領、隨時查詢、實時核驗,無需再攜帶紙質證照。

  據統計,目前,道路運輸電子證照已實現川渝及全國其他省級交通主管部門互認和共用,通辦以來共計發行電子證照近8萬張,進一步提升了兩地交通運輸市場便利程度。

  該負責人表示,重慶市交通局將加快推進更多“川渝通辦”事項落地,繼續大力推進川渝跨省通辦事項無差別政務服務,提高政務服務效率,實現企業和群眾異地辦事“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地辦”。

  補辦社保卡

  老百姓不再“兩地跑”

  “不用回四川老家,在重慶就可以補辦社保卡,實在太方便了!”近日,在重慶北碚區工作的四川人楊先生説,前不久去醫院看病,發現社保卡不見了。但平時工作繁忙,根本沒時間回四川參保地去補辦。

  所幸,他在網上查到,川渝補換社保卡業務已經實現通辦。于是,楊先生趕緊帶上身份證,來到重慶北碚區政務服務中心“川渝通辦”窗口。

  “您好,我們可以為您補辦社保卡,但需要錄入一些您的資訊。”窗口工作人員用幾分鐘錄入資訊後,便完成了社保卡補辦手續。楊先生説,接下來,他只需回家等待,1—2周後,新的社保卡就會郵寄到家裏。楊先生感嘆説,這些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川渝通辦”,大大節約了老百姓往返川渝兩地之間的時間、交通成本,是實實在在的好政策。

  重慶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通辦事項于今年2月正式開通,遺失社保卡的當事人,在川渝任意地區找到川渝社保卡通辦服務網點,即可辦理補辦業務的資訊登記錄入。隨後,業務申請將通過資訊係統推送至社保卡屬地人社部門,由屬地人社部門進行資訊審核,完成制卡,再郵寄至當事人所登記的地址。“除了社保卡補辦業務,還實現了激活、資訊查詢、解鎖、解挂、挂失等業務通辦。”該負責人説。

  據統計,截至目前,四川持卡人在重慶通過“川渝通辦”就近辦理申領、補換社保卡89筆,重慶持卡人在四川就近辦理申領、補換社保卡631筆。

  “我們已聯合打造川渝社保卡通辦服務網點共計1508個,目前,正在通過將社保卡業務延伸至合作銀行網點,進一步拓展通辦服務渠道。”該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兩地將繼續拓展川渝社保卡通辦服務網點,計劃重慶新增通辦服務網點300個,兩地共新增通辦服務網點600個。

  本報記者 黃喬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78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