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快樂Show》劇照。(重慶雜技藝術團供圖)
6月23日,重慶國際馬戲城排練廳,一名男子款款走到桌前,只見他拿起放在桌子上的一個透明碗和一顆豆子,用雙手在半空中輕輕地劃了一道圓弧,眨眼間,碗裏的這顆豆子立刻“變”成了一堆豆子。7分多鐘時間裏,他通過魔術手法,令這些豆子完成了發芽、開花的整個過程。這,就是重慶雜技藝術團創排的魔術《仙豆》。7月25日,《仙豆》將赴加拿大參加被譽為“世界魔術奧林匹克”的第28屆FISM(世界魔術大賽)總決賽。
事實上,《仙豆》只是重慶雜技藝術團眾多備受讚譽的創新節目之一。創新,是一個文藝院團的活力與生命力。近年來,重慶雜技藝術團不僅堅持在節目上狠抓質量,創新藝術形式,還立足場館資源,在營銷模式上創新,讓觀眾看到了重慶雜技的新變化。
創新
大膽嘗試,雜技演員轉行學魔術
表演《仙豆》的演員叫李昊,1997年出生的他,進團僅4年,已成為了團裏的主力演員。重慶雜技藝術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濤和李昊的指導老師之一劉樹正站在一旁,正密切地注視着他,還不時插話指點兩句:“注意拿碗的手勢和節奏,你的表演要跟音樂融合。”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最早組建的地方雜技團,重慶雜技藝術團也是第一個代表中國參加國際雜技比賽的院團。從1951年建團以來,該團繼承和發揚了中國民族雜技藝術的優良傳統,創作出大批享譽海內外的優秀劇節目,首創了“蹬傘”(輕蹬技)“蹬人”(平衡造型)“雙爬桿”“女子排椅”“晃板蹺碗”“十字鋼絲”“蹬鼓”等節目,先後獲得國內外雜技金獎獎牌16枚、銀獎11枚、銅獎4枚,以及編導、表演、音樂等單項獎80多項,可謂是將國內外眾多雜技大獎都收入囊中。
團裏的魔術表演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在國內就已相當有名,但由於市場環境和觀眾審美的變化等原因,該團一度處於魔術人才後繼無人的尷尬境地。創新,是讓這一表演重現榮光的唯一出路。
2012年,團裏決定返聘已退休的魔術演員擔任老師,大膽嘗試讓雜技演員轉行,零基礎學習魔術。經過艱辛的探索與實踐,魔術節目《傘叢扇影》於2013年獲得第九屆全國雜技比賽魔術組金獎、編導獎、表演獎;2014年,該節目又獲“中國好魔術”全國魔王爭霸賽暨國際大魔術師杯邀請賽國際組金獎。在經過反復打磨和修改基礎上,《傘叢扇影》在美國舉行的2018IBM國際魔術大賽上,包攬金牌、金獎、最受歡迎獎三大獎項,打破了該項賽事自1922年以來無一團隊包攬3個金獎的紀錄。
“雜技包容度很大,可以嫁接舞蹈、戲曲、話劇、聲樂等,能起到烘托的效果。”陳濤告訴記者,除了對節目進行創新外,“創作雜技劇是我們近年來的再一次創新。”
2021年,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重慶雜技藝術團將小説《一雙繡花鞋》搬上了雜技舞&。在創排過程中,該團打破許多原有的雜技節目編排和表演模式,合理融入現代戲劇的表演元素和電影蒙太奇手法,並在充分發揮雜技演員特有的肢體動作優勢的同時,綜合運用聲、光、電、影等技術,通過不同凡響的舞&藝術效果,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觀劇體驗。
探索
雜技秀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6月19日,在重慶國際馬戲城,當舞&上10多名演員依次跳上同一輛自行車,擺出孔雀開屏造型時,現場響起了陣陣驚呼聲。當晚,這裡上演的是雜技秀《極限快樂Show》,鼓掌、有節奏地互動、驚呼……演出把現場觀眾的情緒完全調動起來了。
這是重慶雜技藝術團針對國內外游客和重慶市民量身打造的一台駐場演出秀。整&演出以“極限”和“快樂”為主題,70分鐘的演出匯集了該團近年來多個國內外大賽金獎、金牌節目,通過演員們超越極限的高空皮條、自行車技等炫酷表演,為觀眾呈現出一場激動人心、驚險刺激的極限藝術體驗。
2019年,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重慶雜技藝術團開始實行團場合一的運營模式並推出了雜技秀《極限快樂Show》。
“雜技是一門富有時代感的藝術。進劇場看雜技,觀眾期待看什麼?‘絕活’是關鍵,但不能只有‘絕活’。”在談及打造《極限快樂Show》的初衷時陳濤認為,他們首先思考的是如何符合當下觀眾的審美期待。為此,他們先後到上海、北京等地,對全國的駐場演出項目進行市場調研。“同樣的雜技、同樣的演員,經整體包裝後,演出贏得了高票房,演員也獲得了高收入。這給我們很大 啟發。”陳濤稱,該劇一經推出,口碑持續走高,不到三年時間,已成為市民爭相打卡的熱門劇目,甚至還有不少外地觀眾拖着行李箱直接來到這裡,其中不乏許多“二刷”“三刷”觀眾。迄今該演出已上演近1000場,接待觀眾60余萬人次,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晚上有駐場演出,白天的時間也要充分利用起來。每到活動日,重慶國際馬戲城就會迎來身着校服的孩子們。他們走進排練廳,學雜技技巧、觀雜技劇目,沉浸式感受雜技帶來的快樂與享受。目前,該活動已開展近200場,接待中小學生20余萬人次。
事實上,這也是重慶雜技藝術團在營銷模式上的創新之舉。2019年,團裏率先在全國專業文藝院團中探索出“互動體驗+現場觀演”的藝術研學模式,打造全國首個以雜技藝術為主要內容的研學基地,讓更多學生走進馬戲城,體驗雜技之美,弘揚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演出為中心環節,持續開展駐場演出及研學活動,不僅實現了劇院資源的有效轉化,也探索了一條適合重慶雜技藝術團發展的新路子。”陳濤認為。
傳承
“永不服輸,突破自我”是雜技的內核
在採訪中,“傳承”二字被陳濤反復提及。“一個節目要作為傳統保留節目延續下去很不容易。”陳濤坦言,多年來,重慶雜技藝術團能夠在國內外賽場上受到尊重與承認,並且拿回多個獎項,就是因為他們在創作每一個作品時,都注入了新的思想意識、創新理念以及高難度的技巧。
就拿《仙豆》來説,不僅繼承和發揚了我國傳統的“仙人摘豆”的獨特藝術風格,還借鑒了西方魔術技術。在深圳舉行的金菊獎總決賽中,評委們一致認為《仙豆》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顛覆性的表現方式,讓古老的中國戲法煥發出新的魔力,是一部根植於傳統戲法而立於現代魔術的優秀作品。
“FISM總決賽是全世界魔術人最嚮往的賽場。哪怕是能在那裏亮個相,都是演員藝術生涯的一個高峰。”陳濤&&,雜技表演反映了人類戰勝自我的本能,永不服輸、突破自我,這是雜技藝術的內核。“這也是我們堅守的變與不變。變化的是創新與突破,不變的是永遠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