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6月23日電(江茜)“在數字化信息&&上,運用網絡的交互性與傳播公信力,對企業産品進行多&&營銷推廣的人員……”2020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多部門發布新職業,其中包括互聯網營銷師,從“帶貨主播”到互聯網營銷師,標誌着電商直播從業者通過官方“轉正”。
作為一種基於互聯網生態興起的新職業,直播經濟蓬勃生長的背後,折射出行業人才需求的激增。當前,重慶正在通過以互聯網營銷師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為抓手,滿足新業態、新技術人才發展的需求,助力行業健康規範發展。
電商直播行業的“及時雨”
讓菜刀在空中飛舞、無人機揭開鍋蓋……在梁平區七星鎮金柱村,“80後”退伍軍人曾慶貴正在快手上直播做農家菜。
曾慶貴在快手上直播做農家菜。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這個將鄉野美食融合了“功夫”元素的主播,粉絲近300萬,利用自己的粉絲流量優勢,曾慶貴還為家鄉梁平柚子、蜂蜜、竹筍、豆干等特産代言,幫助鄉鄰增收致富。
近年來,隨着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帶貨直播成為了營銷中的熱點,由此催生出了像曾慶貴這樣的“帶貨主播”,隨着行業的高速發展,呈現爆發增長的態勢。
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預測,2025年直播電商行業人才需求缺口或達三千萬到四千萬。隨着大量從業者的不斷涌入,互聯網營銷在行業發展上的痛點也逐漸顯現。
“我國目前直播帶貨雖然發展很快,但問題也多。”一位資深從業者坦言,網絡主播素質層次不一、直播帶貨商品參差不齊、産品質量難以保證、售後服務缺失等現象層出不窮。直播電商行業亟待一個標準來規範行業行為、引領行業發展。
2020年6月28日,電商直播行業迎來了一場“及時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新職業。互聯網營銷師正式成為新職業,並錄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這意味着廣大互聯網營銷從業者迎來了健康發展的新時期。
建立標準助力行業健康發展
“互聯網營銷師不僅僅是銷售主播。”李天奎説,“在數字化信息&&上,進行營銷推廣,其背後是一個完整的營銷團隊在運作,包含了選品員、直播銷售員、視頻創推員、&&管理員等多個工種。”
儘管才26歲,這位來自山東的“小夥”已是互聯網營銷行業的一名資深人士。他的創業史,可以説是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2017年,網絡直播&&悄然興起,借助互聯網&&,李天奎通過娛樂直播,成功賺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2019年,短視頻、直播帶貨迅速發展。已經在互聯網營銷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的李天奎抓住時機,搭乘互聯網發展的風口,開始進軍電商直播行業。在互聯網流量帶來紅利的同時,由於系統性專業知識的匱乏,也讓李天奎陷入了職業發展的瓶頸。
李天奎的困境,也是許多電商直播從業者面臨的困境,尤其是農村電商主播,大多缺乏網絡直播語言技能、客戶溝通技巧、場景佈置技巧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互聯網營銷的提升和發展。
為了進一步服務新經濟新就業需求,2021年10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中央網信辦秘書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聯合頒佈互聯網營銷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行業標準制定後,一系列行業扶持政策也接踵而至:全國多地也陸續&&互聯網營銷師人才培訓與補貼政策,在人才培養方面有望建立更加明確規範的培訓標準與職業發展體系,更好地推動行業人才發展。
重慶推動新職業“風正勁足”
作為有着良好發展土壤的重慶來説,事實上,自2020年以來,重慶全面開展互聯網營銷師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培訓周期10-20天,補貼標準150元/人/天。
“通過系統的培訓與學習,讓從業者的直播帶貨能力、短視頻製作與運用能力以及網絡視頻主播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2021年7月2日,李天奎報名參加了互聯網營銷師職業技能培訓,通過15天的學習,成功領到了互聯網營銷師證書。
重慶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互聯網營銷師證書價值含金量高,是轉行、升職的敲門磚,標誌着帶貨行業、線上營銷等行業有了官方專業的規範與標準。
“幫助零基礎的返鄉創業者,教這些學員通過電商直播,售賣自己家鄉的農産品,助力鄉村振興。”得益於專業的知識儲備與互聯網營銷師證書加持,李天奎順利成立了一家互聯網教育培訓公司,截至目前已培訓了上千人。
李天奎正在進行直播培訓。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巨大的市場需求,吸引了像李天奎這樣互聯網從業者的踴躍參與。2020年至2021年,重慶開展新職業培訓超過4.3萬人次,投入補貼資金近1億元,成為了全國首個“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試驗區。
“新職業培訓為優化新經濟環境、服務新就業形態、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重慶市人力社保局職業能力建設處相關負責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