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銀保監局服務鄉村振興特色做法專題新聞發布會現場。新華網 朱俊潔 攝
新華網重慶6月23日電(朱俊潔)22日,從重慶銀保監局服務鄉村振興特色做法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圍繞“一個目標”“兩項重點”“三套體系”“四類創新”,重慶銀保監局全面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推動轄內農村中小銀行機構堅持“支農支小”定位,加大力度做好“三農”金融服務,支持農業農村改革和鄉村全面振興。
緊扣“一個”目標
重慶銀保監局圍繞“確保涉農金融投入穩定增長”的目標,持續強化監管引領力度。
具體看,建立鄉村振興“三查”工作機制,通過“非現場督查、現場核查、走訪調查”,多管齊下督導轄內農村中小銀行機構強化工作部署,制訂涉農貸款信貸計劃,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同時,在調研走訪的過程中,跟蹤各家機構對鄉村振興政策的具體貫徹落實情況,了解工作開展中的問題,及時處理,推進鄉村振興工作。
截至目前,助力近5萬農戶首次從農村中小銀行機構獲得貸款,轄內農村中小銀行機構涉農貸款餘額達2115.6億元,普惠型涉農貸款餘額676.6億元。
5月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後,重慶銀保監局成立穩大盤工作督導專班,建立“日督導+周督導”“現場督導+非現場督導”的督導機制,促進轄內機構支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農戶和涉農企業。5月重慶農村中小銀行涉農貸款新增近30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10億元。
聚焦“兩項”重點
提升縣域金融支持力度方面,重慶銀保監局深度分析研判38個區縣當地的金融服務情況,挖掘縣域金融服務的難點、堵點、痛點,分類分層實施存貸比“達標升級”計劃,督導重慶農商行優先滿足縣域信貸資金需求,提升縣域存貸比。據統計,推動重慶農商行全行存貸比近年來平均每年提升5個百分點,80%的分支機構存貸比逐年提升。
同時,堅持信貸資金“小而分散”的原則,堅持信貸資金“用於當地”的要求,嚴控轄內機構開展大額、異地信貸業務,嚴懲信貸資金違規流入縣域以外的情形;推動機構堅守支持“三農”領域的定位,轄內村鎮銀行“三農”小微貸款佔比持續保持在80%以上,服務農戶數量持續提升,戶均貸款餘額連續十年下降。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長效機制方面,對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要求機構在過渡期內保持信貸投放力度不減。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轄內農村中小銀行機構對原14個國家級貧困區縣貸款餘額1292.5億元,保持持續增長;累計向14萬戶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46.5億元。在18個脫貧地區(含原14個國家級貧困區縣和4個市級貧困區縣)投放貸款餘額1739.2億元,其中在4個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貸款餘額236億元、同比增幅9.4%。對進城務工的農民工,要求機構深入挖掘、有效滿足其潛在金融需求,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和産品開發力度。
完善“三套”體系
一是督促優化涉農金融供給體制機制,要求重慶農商行強化頂層設計,將鄉村振興戰略納入全行戰略規劃一體推進,成立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設立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委員會,單設普惠金融條線工作機制,自上而下加強鄉村振興戰略的組織推動。同時,引導機構圍繞服務“三農”及縣域,持續完善“三農”金融盡職免責制度,合理界定盡職認定標準和免責情形,涉農貸款不良率有3個百分點的容忍度;不斷加大對縣域分支機構的資源傾斜,有序推進村鎮銀行改革,穩妥化解風險,優化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二是督促健全基礎設施組織體系,提升鄉村的宜居性,引導機構加大農村道路交通、物流通信、供水供電、教育衞生、清潔能源等領域的支持。截至目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超3百億,同比增長14.7%,增速高於各項貸款增速5.7個百分點;提升金融的便捷性,嚴把市場准入的各個環節,指導農村中小銀行機構考慮鄉村金融服務需求,保證充足的基礎金融服務。
三是強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鼓勵重慶農商行深化“三社”融合,與重慶市供銷合作社加強合作,協同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評價體系建設,推動該行實地走訪2.4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走訪率超過90%,對正常經營的完成建檔近萬戶。此外,支持村鎮銀行因地制宜參與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已有22家村鎮銀行通過“整村建檔、批量授信”或類似方式發放信貸資金。
實現“四類”創新
鄉村數字金融服務創新方面,引導機構發揮自身信息科技優勢,加大科技投入,提供特色數字金融服務。根據“適農適老”的市場需求,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方言銀行”,服務客戶超1200萬人;打造“空中銀行”,以視頻科技&&為支撐,通過遠程視頻開展服務,破除農村居民及老年人的“數字鴻溝”,全年累計交易量超16萬筆。
鄉村信貸産品創新方面,指導各機構結合當地市場競爭情況、地理環境、産業鏈生態,因地制宜創新信貸産品支持鄉村振興。如重慶農商行推出“渝快鄉村貸”系列産品,利用特色網點制定特色産業專屬産品方案,目前已完成涪陵榨菜貸、江津花椒貸等項目創設。截至5月末,“渝快鄉村貸”累計預授信7153戶、金額8.5億元,在貸戶數2824戶,貸款餘額3.2億元。
鄉村信貸模式創新方面,引導轄內農村中小銀行機構聚焦“差異化”,逐家逐戶上門服務,通過“貼底氣”的服務方式,拉近與農戶的距離、掌握“三農”活情況的同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創新信貸模式。其中,針對農業氣候影響大、經營風險高的特點,指導機構探索“銀行+保險”協作模式,創新“銀行+企業信用+政策性保險”“銀行+政策性保險+商業保險”等多種融資模式,平衡經營風險;針對農業抵押難、抵押物價值不足的特點,指導機構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全轄農村中小銀行機構信用貸款佔比15%。同時,拓寬抵押物範圍,推動重慶農商行發放全市首筆生豬活體抵押貸款、首筆山羊活體抵押貸款、肉牛活體抵押跨境融資貸款。
幫扶方式創新方面,指導機構在定點幫扶、人員幫扶的基礎上,結合短視頻、直播等傳媒工具的特點,與當地農業部門、鄉鎮政府合作,開展“鄉村好物”“愛心助農”“尋農探村覓好物”等線上線下特色消費幫扶活動,打通農産品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最後一公里”。
重慶銀保監局有關負責人&&,下一步,將繼續推動轄內農村中小銀行機構立足縣域、服務三農,加大力度推進鄉村振興,為重慶經濟金融高質量發展賦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