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長江這個島、黃河那個灣
2022年06月22日 09:53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重慶6月22日電(記者周凱、張興軍)從重慶市朝天門順長江而下,一座鬱鬱蔥蔥的江心島便映入眼簾,它就是長江上游最大、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江心島——廣陽島;如果我們繼續往北看,黃河流入河南,經千年雄關函谷關,蜿蜒拐出一道大灣,這裏便是三門峽黃河濕地。

這是6月5日拍攝的重慶廣陽島景象(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這是5月17日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函谷關鎮東寨村附近拍攝的黃河景色(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初夏時節,漫步在長江島或是長江灣,或許會有同樣的感受:長江島上,草長鶯飛、溪流潺潺,依地勢修復而成的山地森林區、平壩農業區、坡岸濕地區處處皆是景,一幅巴渝原鄉風貌;黃河灣內,黃河岸邊植被茂盛、濕地生機盎然,已成為天鵝棲息地和觀賞區,遊人們登上觀景臺“打卡”拍照……

  然而前些年,長江這個島、黃河那個灣卻是另一番景象:廣陽島2010年前後被列為重點開發對象,一度規劃超過300萬平方米的房地産開發量。曾住在廣陽島上的張永剛説,為了加快開發,島上3個村被搬遷,推土機下“島毀了,鳥兒也沒了家”。

  作為黃河進入中原的“第一站”,三門峽市轄區內有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條黃河一級支流,生態地位重要,但同時又曾是全國重要的黃金産地,淘金採礦侵蝕了山體、污染了河水。

  隨著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的提出,長江這個島、黃河那個灣開啟了回歸大自然之路。

這是6月5日拍攝的重慶廣陽島景象(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2021年11月26日,大批白天鵝遷徙到河南省三門峽市黃河濕地棲息越冬,形成一幅寧靜和諧的畫卷。新華社記者 呂國慶 攝

  2017年8月,廣陽島“大開發”被叫停,按“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的定位重新規劃,因地制宜開展生態修復,並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生態修復典型案例。據統計,現在廣陽島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島上記錄植物從生態修復前的383種增加到現在的594種,新增記錄鳥類20種,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綠島”。

  近年來,面對頻頻亮起的生態“紅燈”,三門峽市痛定思痛,不要黃金要“綠金”。治理之下,一座座金礦被關閉,綠水青山漸漸回歸。三門峽市林業局局長駱雪峰介紹,在三門峽黃河濕地,每年成千上萬的白天鵝會準時從西伯利亞地區飛來越冬,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秋沙鴨等珍稀動物也重新現身。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廣陽島上長江書院等項目正在抓緊施工,廣陽灣智創生態城正在火熱建設中,大數據、大健康等産業正在加快落地。未來,這裏將是重慶市“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先行區和示范區。

  三門峽黃河濕地生態的日益改善,讓觀賞天鵝、體驗黃河歷史文化的生態旅遊經濟快速興起,黃河廊道上的人氣越來越旺。

6月5日,遊客在重慶廣陽島遊覽、體驗。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這是5月17日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拍攝的黃河廊道一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長江這個島、黃河那個灣,同歸大自然,成為渝豫兩地生態蝶變的縮影,折射出古老長江、黃河煥發新顏。數據顯示,2021年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為Ⅱ類,重慶中心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26天,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4.5%;河南省完成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7.87萬畝,高標準推進沿黃生態廊道建設,累計完成綠化11.27萬畝。

編輯: 陶玉蓮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76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