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重慶日報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落實‘雙碳’行動,共建美麗家園”2022年“全國低碳日”主題宣傳活動在廣陽島舉行,50余名環保志願者參加了健步走活動。記者 陳維燈 攝/視覺重慶
6月15日是2022年“全國低碳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十三五”期間,重慶碳強度累計下降21.9%,能耗強度累計下降19.4%,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陳衛介紹,碳強度指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耗強度指單位GDP消耗的能耗,兩者的數據越小,説明能源利用效率越高。
“‘十三五’時期,重慶産業結構從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加速轉型,這是重慶實現節能降耗的關鍵之一。”陳衛&&,在此期間,我市能源産品也從原煤為主的單一格局,向原煤、天然氣、水電、風電等多元化格局發展。其中,煤炭消費佔比從2015年的49.1%降低至2020年的45.8%,清潔能源比重逐步提高。
同時,“十三五”期間,我市城鎮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重提高到57.2%,公共機構單位建築面積能耗累計下降11.8%,中心城區公共交通佔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55%,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截至2020年底,全市森林面積6494萬畝,森林覆蓋率52.5%,森林蓄積量達2.41億立方米。
不僅如此,作為西部地區唯一試點省市,重慶地方碳市場於2014年6月正式啟動運行。碳排放權交易可以讓溫室氣體的排放權像普通商品一樣進入碳市場用於交易,以較低成本實現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發揮市場機制優化配置碳排放空間資源的作用,倒逼能源消費和産業結構低碳化,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陳衛介紹,重慶通過不斷完善制度規範、嚴把數據關口、狠抓履約管理、強化改革創新等一系列有效手段,碳減排效應逐步顯現,“以控碳為約束手段,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實施碳減排工程,推動全市碳減排工作。”
為兼顧企業發展與減排,重慶生態環保系統還與金融機構開展合作,探索推出以碳排放權配額為質押的綠色信貸項目,對信用好的企業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今年前兩個月,全市新發放碳減排貸款共計16筆、總額達9.69億元,支持企業13戶,帶動碳減排量約20.37萬噸。(記者 陳維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