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冶建工集團混凝土站內的龍門架自動洗車機。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6月15日電(王龍博 趙紅 譚傑)今年6月15日是第十個“全國低碳日”。提起混凝土行業,你知道他們也能在生産、運輸中實現低碳嗎?
下車、錄入信息、分配卸料倉、記錄過磅數據、打印收料單……對於這套流程,材料運送專職司機王家全已經了然於心,“以前光是過磅稱重就得耽誤十來分鐘,現在兩分鐘不到就可以順利登記進場。”
去年底,位於重慶西彭的中冶建工混凝土生産基地正式投産運行。這座擁有100余輛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生産能力為混凝土400萬方/年的基地,卻因為綠色低碳、智能運行的生産方式而被外界關注。
在集控中心,墻面上的三維大屏可以清晰看到攪拌站內三維場景展示,物流信息、材料數據、生産實況及質量檢測數據等信息。物流過程監控大屏可實現車輛調度及運輸實況監督,合理搭配材料、車輛等要素資源;設備監控大屏則可以實現實時監督設備運行情況,預防突發性設備故障,降低設備異常停機頻次。
在技術檢測車間,機器可快速判定檢測系統可自動完成樣品計量、攪拌、混合液沾取、試紙拍照和廢品回收等檢測全過程,並據此進行視覺識別分析、質量判定、結果反饋和存儲。
噪聲擾民、粉塵污染、污水亂排,曾是傳統混凝土生産模式的痛點。但在西彭基地,道路乾淨整潔、霧化系統完善,綠植排列成行,聽不到轟鳴的噪聲,也看不到揚塵。
“新建這個基地,我們一次性升級配套了全新的除塵設備、廢水廢漿處置系統、粉塵噪音系統等。”基地研發人員吳頂介紹。
自動洗車機及自動噴淋系統讓車底粉塵泥土“不亂跑”。在廠區車輛&&口處加裝自動感應車輛沖洗裝置,洗車機採用自動感應方式,對進出廠的混凝土罐車、粉狀物料運輸車、砂石料車等車輛進行多方位高壓沖洗,不需額外增設人員,就能達到將車輪及底盤清洗乾淨的效果。
中冶建工相關負責人&&,下一步,企業將繼續用科技創新助力,積極探索裝配式建築等高附加值産品鏈,努力做到集成裝配化,實現和體現集成優勢,以生態效益為出發點,進一步提升建築領域綠色發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