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你們還能幫我把養老錢追回來,太感謝了。”4月底,在城口縣檢察院和公安局聯合舉行的“1.10”專案被騙資金返還儀式上,鄧大爺從檢察官手中接過被騙走的5800元養老錢,激動得連連道謝。
這是一起以婚戀為幌子的養老詐騙案,被騙老人多達80餘人,受騙金額合計46萬餘元。
老人為何會成為婚戀詐騙的對象,這類詐騙有哪些手法,又該如何防範?近日,美好生活熱線記者專訪了參與打擊養老詐騙專項行動的檢察官和公安民警,對這類詐騙進行了詳細剖析。
案例>>>
開設婚介公司專盯老年人
前面提到的“1.10”專案,是今年城口縣破獲的一起婚戀詐騙案件。
今年1月10日,城口縣警方接到河魚鄉村民鄧大爺報警稱,自己被詐騙5800元。
鄧大爺告訴民警,他看到一則電視徵婚廣告,於是撥打了徵婚電話,對方稱是“君相媛婚姻介紹服務部”的公司“紅娘”。
在簡要問詢鄧大爺的擇偶要求後,“紅娘”立即承諾只要繳納5800元會費,就可以安排優質對象相親,不滿意包換。
鄧大爺隨即帶着會費和禮品從城口出發,來到江北見到了“紅娘”和女子“趙麗”。
在鄧大爺繳納了5800元會費後,趙麗給鄧大爺留下電話和微信,&&可以試試先交往。鄧大爺回城口後,發現再也打不通趙麗電話,微信沒人回,公司電話也無人接聽,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我們得知後,提前介入了該案件,協助引導警方專案組偵查取證。”城口縣檢察院檢察官趙春平介紹,經專案組連月蹲守摸排,查清了“君相媛婚姻介紹服務部”這個19人詐騙團夥的犯罪事實。
該團夥以在電視上刊登婚介廣告的形式專騙獨身老年人,他們假借婚姻介紹騙取會費,2021年12月成立後,短短三個月瘋狂詐騙80餘人,非法獲利46萬餘元。
“目前已知的85個受害人,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90%,被騙的都是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養老錢。”趙春平介紹,為替老人們最大程度地追贓挽損,檢察機關逐頁翻查證據材料,兩天時間詳細審查21本卷宗,邊記錄邊電話&&公安辦案人員核實情況,並結合提前介入掌握的情況,利用搜查時找到“公司”秘密賬簿,並最終促使犯罪嫌疑人積極配合退贓。
手法>>>
婚騙一般有三類
第一類:利用婚托騙取婚介費
“婚戀詐騙的犯罪嫌疑人往往以合法公司作掩護,實施團夥作案。”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便衣偵查支隊民警劉紹靜介紹,像這類詐騙,犯罪嫌疑人首先投放廣告徵婚或是婚介廣告,讓有婚戀需求的老年人主動&&。
隨後,犯罪嫌疑人會與受害人口頭約定介紹,或者通過簽署正式合同的方式騙取信任。
接着犯罪嫌疑人會安排“紅娘”同受害者見面,然後收取介紹費,將該公司的“婚托”介紹給受害者,“婚托”與受害者互留&&方式。在&&幾次後,“婚托”以雙方不合適為由將受害者“拉黑”,最終實現詐騙受害者介紹費目的。
第二類:利用婚托騙取投資消費
有的犯罪嫌疑人會通過第三方網絡軟體公司或是建立網絡&&公司非法獲取用戶信息。
他們會安排“婚托”針對性發送信息給有需求的老年人,接着在網上建立“戀愛關係”,然後由“婚托”誘導受害者下載App投資理財、購物、送禮物等網絡,最終實現詐騙受害者錢財的目的。
第三類:利用婚托騙取彩禮
還有一類婚戀詐騙,犯罪嫌疑人首先會物色有婚戀需求的老年人,接着以各種理由接近受害者,然後建立“戀愛關係”,進而談婚論嫁,最後以彩禮、借錢等佔有受害者錢財後閃離,最終實現詐騙目的。
提醒>>>
婚戀需求很正常,但請不要盲目輕信
“我們辦案時發現,這些受害人年紀較大,大多數獨居,與後輩交流時間少,信息收集渠道單一,防騙意識較差,受騙之後很少能採取報警等方式維權。”趙春平介紹,很多老人受騙後羞於對家人提及,直到東窗事發家人才獲悉情況。
民警劉紹靜提醒,老人有婚戀需求時,一定要選擇正規可靠、口碑好的服務機構,並簽訂正式的服務合同,並了解清楚相關的權利義務,發生糾紛及時用法律維護自己合法權益;民間婚介一定要選擇誠信、可靠、熟悉的人,遠離非誠信、不了解的人。
在同“婚戀對象”接觸交往時,一定要理性,充分了解相親對象的基本情況,對自己的基本情況要有一個基本的認知。一定要請自己的親朋好友提供參考意見。
婚戀過程中,不要聽信投資理財;不要向陌生人轉賬匯款;不要輕易轉賬匯款給對方,如遇對方誘導式提出投資理財、購物、送禮物等情況,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求助。
關鍵要掌握財産的主動權,切莫輕信甜言蜜語,避免人財兩空。
如遇被騙,要保留證據,第一時間報警,警方會全力破案、追贓挽損。
同時,建議子女們常回家看看,多給老人講講防騙知識,多一些關心,發現你異常及時報警,不給違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