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丨李道華:七旬翁的小河夢
2022年06月02日 15:14 來源: 華龍網

  他是一名“清漂員”、一個普通農民、一名環保志願者。年近七十的他,不辭辛勞、無懼危險,一心守護家鄉碧水。從事清漂工作七年以來,累計志願服務時長超8000小時。他就是銅梁區永嘉鎮竹海村67歲村民李道華。2020年,永嘉鎮人民政府授予李道華“最美清漂人”榮譽稱號。近日,他還獲評2021年“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

李道華和村民一道清理河道中的垃圾。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李道華和村民一道清理河道中的垃圾。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退休不“褪色” 人到花甲之年不言老

  天剛亮,李道華瘦小的身影就出現在了河床中央。他駕着小船在河面上來來回回地忙碌着,熟練地打撈起飄在河面上的枯葉、垃圾。打撈完河面,他又背起背篼,沿着河道兩邊撿拾垃圾,保持水域的乾淨、整潔。寒來暑往,春去秋來。他就默默地重復着這樣的生活。

  “人生七十古來稀”,已近七旬的李道華本該到了享清福的年紀,與家人共敘天倫之樂。但“不服老”的他仍堅持活躍在環保志願者的隊伍當中,為保護家鄉的青山綠水盡着自己最大的努力。

  這份工作不僅又臟又累,更是實打實的“體力活”。遇到倒伏在河中被泡發了的竹木,分量特別重,李道華和其他同事往往要分工合作,你拉着我,我拽着你,一點點往岸邊挪動,稍有不慎就會掉進水裏,受傷更是家常便飯。“漁具、棍棒這些尖銳的東西丟在河裏,我們清理的時候就很容易被刮傷。”他一邊脫掉靴子,一邊指着腿上大大小小的疤痕説。

  長期的河面清漂船上作業,把李道華的膚色曬得更加黝黑,手臂上的青筋也愈發清晰可見,但他依然精神矍鑠、神采奕奕。他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永嘉人,對這裡有着特殊的感情,他長期以來的心願就是河更青、水更綠,家鄉更美麗。

  昔日莊稼漢 搖身一變小河“保護神”

  眼前的這條小河,是李道華多年來精心呵護的心血。它名為會龍河,是小安溪的二級支流,銅梁境內穿永嘉、西河兩鎮而過。

  在溫暖的陽光下,平靜的水面波光粼粼,兩岸的樹木鬱鬱蔥蔥,水下時而可見魚兒雀躍,偶爾還有水鳥從河面輕輕掠過,儼然勾勒出一幅絢麗多彩的自然美景圖。

  見了眼前如此的美景,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一時難以想象會龍河曾經的樣子。附近的村民擺擺手説道:“你不知道,那些年這個水又黑又臭,全都是水庫上面漂下來的牲畜糞便,手都不敢洗。”

  據了解,由於會龍河源頭水庫被私人承包經營,並違規養殖,存在嚴重的畜禽養殖污染,再加上沿途大量生活污水直排,這條在銅梁長14.6公里的小河,臭氣熏天,河面漂浮大量異物,水質被鑒定為劣五類,連魚蝦都不能生存,有人經過附近都要捂着鼻子迅速跑掉,一時間會龍河“臭名遠揚”。

  跟大自然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李道華,夜不能寐,統統都看在眼裏,滿是心痛與憂愁。“這時候,我也想出點力。”提到這兒,面對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一向靦腆的老人,變得認真又動情。不久,會龍河整治行動打響,李道華迅速加入到“清漂人”隊伍,成為銅梁區永嘉鎮志願服務隊的一員。

  治理會龍河水污染,不僅要清理乾淨大量淤泥,還要除雜草、打撈垃圾,修理河岸倒伏竹木,工程大、耗時長。

  烈日當空下,李道華和眾人強忍着臭氣,任憑蚊蟲叮咬,每天一幹就是數十小時。剛開始沒有船的時候,條件非常艱苦,人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河道裏,一個重心不穩就會摔倒陷入淤泥。並且泡在污水裏的皮膚常常奇癢無比,被抓得又紅又癢,甚至潰爛流膿。儘管這樣,有時還會遭到附近農戶的刁難阻擋。但他始終甘當志願服務的“老黃牛”,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全力清漂,修理會龍河兩岸竹木達10余噸。在眾多“清漂人”辛勤的努力下,會龍河的水質現保持在三類,最終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這裡已經成為附近村民熱門的休閒散步地。

  居清漂一線 以真情守護家鄉碧水

  除了日常的清漂工作,李道華還會主動學習環保知識以便隨時隨地擔任好“監督員”“宣傳員”的角色。當發現有人來釣魚或者向河裏隨手亂扔垃圾的情況,他就立馬上前阻止,遇到個別態度不好的,就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向他們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耐心地進行勸告。在李道華的努力下,“綠色、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

  從一行浩浩蕩蕩的隊伍,到現在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四五個人仍長期堅守在這兒。李道華作為隊伍中的老大哥,多年如一日,無懼嚴寒、忍耐酷暑,風雨無阻地守護生態環境。

  他和小船走過的地方,留下一片潔凈。

  百草發新芽,山更綠了、水更清了。李道華的心願也實現了。在與小河相伴的這些年,“情”融入了李道華的血液,隔斷了他走四方的腳步。“我哪也不去,就在這裡守着它。”李道華的話語中涌動着激情與自豪。(記者 劉柳 實習生 王渝)

編輯: 陶玉蓮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708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