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設形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提升電動汽車充電保障能力,近日,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重慶市充電基礎設施“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市充電站將達到6500座以上,換電站達到200座以上,公共充電樁6萬個以上,自用充電樁達到18萬個以上,公共充電設施實時在線率不低於95%。
據了解,近年來,我市電動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截至2021年底,全市電動汽車保有量13.7萬輛,佔全市機動車總量的2.72%。與此同時,全市充電基礎設施發展迅速。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公共充電站 2080座、換電站69座、充電樁4.99萬個,全市車樁比達到2.75:1,實現38個區縣全覆蓋,建成“一環十射”高速公路快充網絡,較好地滿足了電動汽車出行需求。
但同時存在公共充電設施布局不均衡、用地難制約公共充電站建設、充電樁利用率整體偏低、運營結算尚未實現互聯互通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規劃》提出了5方面的重點任務。
一是優化充電設施建設布局 “一區兩群”分類協調發展。中心城區按照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小於0.5公里、郊區鄉鎮街道按照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小於1公里布局公共充電設施;主城新區按照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小於1公里、郊區鄉鎮街道按照服務半徑小於2公里布局公共充電設施。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和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按照城市服務半徑小於1.5公里、鄉鎮服務半徑小於3公里布局公共充電設施。與此同時,優化熱門與偏遠區域布局。對熱門充電區域,可增加大功率充電設施,進一步降低充電時間,提高運行效率。
二是統籌安排城鄉公共充電設施建設,加快城市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遵循從城市中心街道到郊區鄉鎮的原則,逐步加密公用充電設施布局。重點推進大型商場、超市、賓館、醫院、商務樓宇、文體場館、博物館、文旅集散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築配建停車場以及交通樞紐、停車換乘(P+R)、 旅游景區等各類社會公共停車場公共充電站建設,因地制宜布局換電站。力爭到2025年,全市具備建設條件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實現快充網絡全覆蓋。中心城區新建辦公類公共建築配建停車場(庫),具備充電設施安裝條件(預埋電力管線和預留電力容量,下同)的比例不低於50%,建成充電設施的停車位比例不低於30%。到2025年,建設不少於10個電動充電“示範鄉鎮”和30個電動充電“示範村”,基本建成農村充電設施保障網絡。
三是推進居民自用充電設施建設,完善居住社區充電設施建設推進機制。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及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在滿足安全、消防和規劃的前提下,制定存量居住社區充電設施建設改造行動計劃。新建居住建築配建停車場(庫)將全部停車位預埋電力管線和預留電力容量、建成充電設施的公共停車位比例不低於30%作為驗收條件。創新推廣居民社區充電服務商業模式。探索電網企業、充電運營企業或居住社區管理單位接受業主委託,開展居住社區充電設施“統建統營”,統一提供充電設施建設、運營與維護等有償服務,提高充電設施安全管理水平和綠電消費比例,研究“臨近車位共享”“多車一樁”等模式,打造自用充電樁示範小區。
四是加強充電設施運維和網絡服務,加強設備運維維護充電秩序。督促充電運營企業完善充電設備運維體系,通過智能化和數字化手段,提升設備可用率和故障處理能力。加快推進充電運營企業&&互聯互通,力爭早日實現信息共享與跨&&、多渠道支付結算,提升充電便利性和用戶體驗。
五是加強車網互動等新技術研發應用,推進車網互動技術創新。支持電網企業聯合車企等産業鏈上下游打造新能源汽車與智慧能源融合創新&&,開展跨行業聯合創新與技術研發,加速推進車網互動試驗測試與標準化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試點示範,探索新能源汽車參與電力現貨市場的實施路徑,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車消費和儲放綠色電力的交易和調度機制。(趙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