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打探巴南地震監測中心站:山洞裏聆聽地球“心跳聲”

  2022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定於5月21日至28日舉辦,今年的主題是“走進科技,你我同行”。重慶日報美好生活熱線記者來到巴南地震監測中心站,走進防空洞裏面一探基岩上的拾震器,聆聽地球的“心跳聲”。

  山洞裏記錄地球的脈動

  巴南地震監測中心站位於南溫泉公園旁。

  “這裡原來叫重慶市地震&,1976年就投用了。”站長鄭許東介紹説,地震&2006年完成了數字化觀測改造,2012年完成升級改造。2020年全國地震&站改革後,在原重慶市地震&基礎上,整合原仙女山地震&和石柱地震&組建起巴南地震監測中心站。

  地震站機房設在防空洞內,入口進去,需要通過一條曲折蜿蜒的地道。

  “以前來參觀的朋友,經常開玩笑説這裡是不是地道戰的遺址。”鄭許東説,地表的人為活動、降雨、氣溫氣壓變化都會對儀器造成干擾,將儀器放在山洞內,能夠盡可能避免環境干擾。

  在機房裏,記者看到了放置在基岩上的拾震器。“你別看它體積小,但它能夠記錄地球的脈動,我們通過它,就像通過聽診器聆聽地球的‘心跳聲’。”中心站業務室主任陳凱告訴記者,拾震器能夠時刻監測、記錄地面運動情況,並將地面運動過程以波形的形式記錄下來。

  記者注意到,防空洞裏設置了13道保溫防潮門,還配備了幾&除濕機。山洞內恒溫恒濕的條件,能夠保持拾震器相對穩定的工作狀態,確保能夠産出更高精度、更高質量的觀測數據。

  24小時有人值守全年無休

  中心站地震監測員朱祥告訴記者,中心站全年無休,每天都要24小時堅守崗位,收集處理數據。

  “巴南地震監測中心站數據資料是全球交換,要分析處理國內外能夠記錄到的地震資料,要求國內5級以上、國外6級以上地震實現快報。”朱祥説,記得3天前,設備上顯示了來自日本本州東岸的地震波形圖,“儘管日本傳過來的信號並不強烈,但防空洞裏的拾震器能感應到很小的震動,並通過設備放大十萬倍到幾十萬倍”,儀器捕捉到地震信號後,工作人員及時處理數據,並將處理結果報送中國地震&網中心。

  地震科普館逼真摹擬地震

  巴南地震監測中心站設有重慶地震&科普館。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重慶地震&科普館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

  據了解,該科普館佔地170平方米,擁有以各類展板、科普游戲、科普模型、實物儀器、互動拼圖、科普知識電子書等聲光電展品為主的27個展項。

  “地震波一般看不見,摸不着,但我們通過3D動畫、沙盤模型和多部投影儀把地震波搬進了科普館,逼真重現了地震的形成過程。”鄭許東説。

  據鄭許東介紹,汶川地震後,不少市民、中小學生對地震預報産生了興趣,參觀重慶地震&科普館的人數每年都有增長。

  “汶川地震發生幾分鐘後,重慶市地震局第一個將地震速報信息傳送至中國地震&網中心,為指導後續的抗震救災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每次跟來訪者聊天,鄭許東都會提到此事。

  “未來,發出地震速報信息的時間,還將進一步壓縮。”市地震局高級工程師、預警工程項目總工程師陳敏介紹説,目前重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正在推進建設中,預計2023年全部建成投用後,在重慶轄區發生3級以上地震,地震速報信息將來得更快。 

編輯: 王龍博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51128674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