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探索醫養結合,重慶有哪些解題思路?
2022年04月25日 08:23 來源: 華龍網

    照顧一個老人有多難?吃好喝好住好就夠了嗎?老人突發急病怎麼辦?慢性病又如何調理?醫療,成為越來越多家庭思考養老問題時繞不開的主題,老年人群對醫養結合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

  隨著人口老齡化形勢加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基數逐漸增大,老年人對醫療護理的依賴性高、需求大,以不同形式為老年人提供醫養服務是大勢所趨。

  居家、社區還是機構?看重慶“醫養結合”的解題新思路。

1宏善中醫院院長任治武幫老人檢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劉釗 攝

  宏善中醫院院長任治武幫老人檢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劉釗 攝

  思路一

  養老院辦醫院 醫養無縫銜接

  “把老人交到這裏,我們放心得很,你們真的很專業。”在重慶市九龍坡區宏善·康樂源養護中心,王女士一邊扶著自己的母親在樓道裏散步,一邊對醫護人員説。

  剛住進中心的時候,王女士的母親不能行走,在宏善中醫院傳統康復和現代康復相結合的治療方式下,不到半年便可恢復行走了。

  宏善中醫院與宏善康樂源養護中心僅一墻之隔,老人們可以通過院內走廊,直接完成就醫。自中心成立中醫醫院以來,宏善養老總經理朱丹親眼目睹許多老人從臥床到坐起來,到走起來的過程。

  朱丹説,“要做好養老,醫療支撐越來越重要。自從九龍坡區被選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以來,我們中心也開始了以宏善中醫院為核心的醫療服務團隊建設,老人的整體康復情況和家屬的滿意度都顯著提升。”

  為何尋求這一方向?宏善中醫院院長任治武向記者介紹,“我們看到養老中心的老人們,普遍有康復治療、慢病管理和危重症轉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這些醫療服務需要有醫保報銷的資質。我們便下定決心,依托養老中心辦一家自己的中醫醫院,讓老人既能享受‘養’的專業,又能體驗‘醫’的方便。”

  2018年5月,宏善中醫院正式建院,同年10月獲得一級綜合性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資格。幾年下來,不僅方便了養老中心的老人診療,更贏得了周邊社區老人們的信任。

雙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與托老科入住老人。受訪者 供圖

  雙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與托老科入住老人。受訪者供圖

  思路二

  社區醫院開設托老科 醫養深度融合

  與宏善反其道而行之的,是沙坪壩區雙碑社區服務中心托老科。

  雙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托老科成立于2003年,是沙坪壩區首家開在社區醫院的托老場所,經過十年發展,形成了集醫療、護理、保健、娛樂于一體,注重心理護理和人文關懷的特色科室。

  2016年,該中心還在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率先開展康復醫學診療服務,為患腦卒中、頸肩腰椎病等疾病老人提供社區康復服務。

  “我們托老科還依托全區中醫名科,在中醫治未病和中醫調理養生等方面提供更為全面的服務。”雙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書記伍永紅介紹道,“中醫師定期為老人開具健康處方,開展體質辨識,為患病老人提供康復指導,為健康老人提供養生指南。”

  “江婆婆,自己慢慢走出來散散步吧。”穿著花衣裳的江流碧婆婆一步一步緩慢地走著。雖然行動不便,但她臉上笑意盈盈,精神矍鑠,一點看不出今年已88歲高壽了。

  江婆婆家住雙碑社區,2022年3月入住雙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婆婆年紀大了,有高血壓心臟病,她女兒把她送過來的時候,因為骨頭脆導致了骨折,是動彈不得的,坐起來都很費勁,走路更是走不了。經過一個多月,現在婆婆已經可以下床走路了。”該中心托老科主任曠莉説。

  家屬對記者説,“我們就住在雙碑,他們的門診名醫名聲很大,中醫康復科的口碑好,我們過去都曉得。現在老人到了這個年紀了,需要更專業的照顧,住在這裏離家近也方便。”

  和江婆婆一起住在這兒的老人,平均年齡約87歲,大多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

  托老科不僅在生理上關懷老人,還通過開展各種花樣的活動,看電視、下棋、打牌、唱歌、講故事等,幫助老人解除孤獨感,讓老人感受到溫暖和呵護。

  記者從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了解到,截至去年底,全市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置老年醫學科的醫療機構共有93個,佔比55.36%。三級中醫醫院設置康復科達66.67%,效果明顯。根據“健康中國行動”的要求,在2022年和2030年,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老年醫學科比例分別達到50%及以上和90%及以上,三級中醫醫院設置康復科比例分別達到75%和90%。

  目標

  到2025年,養老機構普遍具備醫養結合服務能力

  近年來,重慶市大力推進醫養服務深度融合發展。記者從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了解到,截止2021年年底,全市有醫養結合機構173家,醫養結合床位5.04萬張,醫養結合從業人員2.09萬人。到2022年,全市所有醫療機構為老年人開通就診綠色通道。每個區縣有不少于1所獨立的老年護理院或依托區縣級醫院附設的老年護理院,每個區縣社區醫養結合型機構不少于5個,每人平均預期壽命達78.5歲。

  下一步,重慶市將圍繞“健全老年健康服務網絡、強化老年健康工作舉措、加強老年醫學人才培養、提升老年健康素養水準”四個方面重點推進“老年健康促進行動”。

  與此同時,重慶市將深化醫養結合,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合作機制,到 2025年,重慶市養老服務機構普遍具備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將延伸養老服務鏈條,實現從健康管理、失能失智照護到安寧療護的老年人生命周期全覆蓋。

編輯: 李海嵐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2112859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