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中國家校社共育三十人論壇在渝召開 全國教育名家共話“育娃經”

家校社共育三十人論壇現場。

  “家校社”三主體在協同育人中的角色、地位、作用如何進一步厘清和規范?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內容、路徑、方法如何體現新要求?如何提升家校社共育水準,以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全面發展?4月16日,“中國家校社共育三十人論壇”在重慶兩江新區華東師范大學附屬中旭學校召開,教育專家、領導一起共話“雙減”時代家校社共育的熱點、難點、痛點,探討家校社共育新路徑、新舉措。

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重慶市教育學會會長鐘燕主持開幕式。

重慶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皮濤致辭。

  論壇開幕式上,重慶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皮濤在致辭中表示,在深化“雙減”背景下,教育不再僅是哪一方的責任,“家校社協作、凝聚育人合力”,已成為新時代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路徑。近年來,兩江新區一直致力于教育全方位、立體式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共育新生態,開啟“家長課堂”“讀書聯盟”“學校開放日”“心理健康工作站”等共育項目,形成了“一校一品”的兩江家校社協同育人特色。

華東師范大學附屬中旭學校書記康宗芬讀于漪老師的親筆書信。

  93歲高齡的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師還為“中國家校社共育三十人論壇”親筆寫信。華東師范大學附屬中旭學校黨支部書記康宗芬代為宣讀。于漪老師在信中表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的使命。家庭、學校、社會要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協同育人,就能創造良好的育人生態,呵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幸福成長。她還叮囑每位教育人:教育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更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博大的情懷和鍥而不捨的毅力。

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黃政講話。

  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黃政在致辭中表示,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施行,“雙減”政策落地,校外學科培訓清零,教育領域現正處于改革的“深水區”,面臨全新、緊迫的任務:多元成才路徑的探索、全人教育方向的發展。

  近年來,重慶積極創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新局面。發布了全國首個《家校共育工作標準》,各區縣積極搭建平臺、壯大共育隊伍、提高整體合力,開展一體化親子活動,提高陪伴的品質。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用好大數據,把課堂延伸到社會,將家庭教育、中小學教育和高校教育貫通起來。黃政強調,家校社協同,其核心在育人,學校應拿出勇氣與擔當,推進智慧教育,豐富教育教學資源,全力打造教育新樣態。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朱之文通過線上為大會致辭。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朱之文通過雲端出席了本次論壇。他在講話中表示,家校社協同育人,不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簡單疊加,更不是相互替代,而是各自找準定位,在知識獲取、能力提升、行為規范、習慣和道德養成等方面發揮各自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雙減”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通過減輕校外培訓負擔,讓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各安其位,在各自定位上發揮作用,形成良好育人生態。在“雙減”的推動下,基礎教育的環境正在發生變化,這為家校社找準定位、協同育人創造了條件。希望大家對“雙減”背景下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深入研討,暢所欲言,為更好地實現家校社協同育人貢獻真知灼見。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蔡其勇主持主旨報告。

  主旨報告環節,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後慶以《家校社共育理念,意義和使命》為題詮釋了“雙減”背景下,家校社共育的深遠意義和時代使命。他針對“雙減”與家校共育的重點、難點以及存在問題進行了深度剖析,並表示,教育一定要體現立德樹人。具體來講,一定要確立從人格品質、道德修養、情感品質和責任意識等精神層面促進人的發展的觀念。

  尹後慶認為,“雙減”需要轉變教育價值觀念,“雙減”的關鍵在作業設計,減輕作業負擔首先在課堂。“雙減”需要家校社共同研究、相互支援、共同協作,才能達到其目的,讓教育回歸本質。他強調,教師是家校合作育人的“紐帶”,要提升老師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家教指導力”是未來教師的必備能力。

  教育部西南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級教學名師宋乃慶《增值評價促進我國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探析》主旨報告中,圍繞“雙減”背景下增值評價如何促進“家校社”育人的路徑這一問題,從增值評價的內涵、意義、價值等方面進行了講解。

  “雙減”背景下增值評價怎麼促進“家校社”協同育人?宋乃慶建議:一要創新家校社高效溝通機制,促進家校社協同共育意識提升;二要明確家校社不同主體責任邊界,在融合的基礎上推動協同;三要豐富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內容與形式,促進家校社實現深層合作。

旭輝教育研究院院長、華東師范大學附屬中旭學校校長陳珍國做主旨報告。

  全國高等物理教研會副理事長、旭輝教育研究院院長、華東師范大學附屬重慶中旭學校校長陳珍國在論壇上做《“雙減”背景下家校社共育情況調查》的報告。報告圍繞“雙減”背景下作業的情況、課後服務品質、家校合作關係、孩子和家長的親子關係、社會的協同性等設計調研框架。

  陳珍國介紹,通過對數據的抓取與分析顯示,僅僅是半年的時間,全國“雙減”背景之下已經取得了七個方面顯著的成績或者進展,一是學校作業設計品質有明顯提高,學生作業負擔有效減輕;二是學生以及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提高;三是學生參加學科類課外培訓數量明顯減少;四是學生居家活動內容豐富起來;五是學生睡眠時間明顯改善;六是學生課後服務托管內容和品質有較大提升;七是家長對孩子的關注方向變化較大。

  隨後,報告中針對教師隊伍轉型、課後服務托管內容和品質、教師作業設計能力、作業管理、如何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學生綜合素養提升與升學壓力關係等方面的挑戰,提出了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此外,本次論壇還設置了“新時代家校社共育機制與路徑”“家校社共育的策略與方法”“家校社共育的實踐探索”等研討主題,來自重慶、北京、上海的相關專家,學校、企業與研究機構的相關代表從不同角度分享共育經驗,探究共育機制的建立與實施路徑。

編輯: 蔣玲
圖片中心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67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