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重慶市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聚焦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深化外貿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大政策、制度、管理和服務創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
《方案》明確,到2025年,全市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更為完善,全市外貿新業態新模式進出口規模突破1000億元。4月14日,市商務委有關負責人針對《方案》中的核心條款及熱點問題進行詳細解讀。
核心條款1:
推進跨境電商創新發展
聚焦消費品工業,依託區縣重點工業聚集區和特色産業帶,推廣“産業帶+跨境電商”模式,培育建設一批線下跨境電商産業園,支持園區加大跨境電商&&、賣家、海外倉和配套服務等跨境電商知名企業招商,強化政府監管、金融服務和人才培養創新,建立“眾創中心”“本地化服務中心”“實訓基地”等跨境電子商務孵化&&,加快跨境電商産業鏈集聚發展。
解讀:2021年,市商務委認定了九龍坡區、沙坪壩區、西永綜合保稅區三個跨境電子商務示範區。跨境電子商務示範區建設以線下跨境電商産業園建設為載體,申報主體是區縣(自治縣)商務主管部門或綜合保稅區管理部門,對符合條件且經評審認定的跨境電子商務示範區,市商務委給予100萬元/年的資金獎勵,連續支持不超過3年。
核心條款2:
優化跨境電商監管方式
支持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開展“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模式”,允許符合條件的退貨中心倉企業(失信企業除外)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設置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退貨專用存儲地點,將退貨商品的接收、分揀等流程在原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開展,便捷跨境電子商務網購保稅零售進口商品退貨。
解讀:“跨境電商退貨中心倉模式”適用於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開展的跨境電子商務網購保稅零售進口(監管方式代碼1210)商品的退貨。
核心條款3:
大力發展市場採購貿易
支持大足區、渝中區、九龍坡區等具備一定規模市場集聚區、境外採購商集聚度較高、申報意願較強的區縣申報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
解讀:市商務委正在積極指導具備市場採購貿易條件的相關區縣申報試點資質。獲批後將指導試點市場逐步建立相關評價體系,完善綜合服務,推動市場採購貿易加快發展。
核心條款4:
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健康發展
加大對有資本、有實力和有行業背景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引進力度,培育一批市級綜服企業。
解讀:市商務委正在研究&&市級綜服企業認定管理辦法,重點培育一批市級綜服示範企業。下一步將聯合海關、稅務等部門研究對綜服示範企業開展聯合激勵,完善對綜服企業的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