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守護好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從“四山”保護提升看重慶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的探索實踐

  退與進:“金山銀山”觀念強化的實踐注腳

  重慶市巴南區一品街道金田村,零星分布在銅鑼山狹長的峽谷帶上。整個村莊三面環山,村子裏有連片套種著油菜的桃李林,早開的花朵點綴其間,遠遠就能聞到沁人心脾的春天氣息。

  村道旁的“幺妹農家樂”招牌,黃底紅字十分醒目。“幺妹農家樂”是一棟落地大窗的三層小樓,庭院的花草前擺放著吊椅,在金田村油畫般的早春景象中,顯得悠閒又雅致。這是礦山關停後,金田村創辦的第一個農家樂。

  “四山”煤炭、石灰岩等礦産資源豐富,採礦一度成為重慶中心城區一些區縣和鄉鎮的“第一産業”。盛産優質石灰岩的銅鑼山,就曾經是重慶中心城區建材石料的主要産地。2004年,“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金田村“大幹快上”,一年之內開了72個採礦點,超過一半的人進了礦山,很多村民還把土地流轉給別人挖礦。

  採礦石、燒石灰、造水泥,大家忙得風風火火,腰包也開始鼓起來了。“到處都是礦坑的銅鑼山,那幾年就是我們眼中的‘金山銀山’。”“幺妹農家樂”的老板鐘永紅説。但是挖礦的“甜頭”大,害處也多。村子裏整日炮聲隆隆,污水橫流,飄浮的粉塵能遮住六月天的太陽,一天下來,頭髮臟得手都插不進。超過一半的人家被迫離開村子,搬到外面躲避污染。

  和金田村同處銅鑼山脈的巴南區南泉街道,擁有集山、水、林、泉、洞、瀑于一體的南溫泉風景區,景區內還有建文宮、林森別墅等眾多文物古跡,曾經給許多重慶人留下美好回憶。但是旅遊業“來錢慢”,有一段時間,人們也盯上了“來錢快”的石灰岩,就連南溫泉核心景區周圍,也辦起了採石場和水泥廠。

  挖山採礦和水泥生産污染了水源,破壞了環境,還帶來了安全隱患,于是遊客越來越少,投訴越來越多。像金田村一樣,這條“賺眼前的錢,砸子孫的碗”的路子,眼看著在南泉也走不通了。

  2012年,重慶中心城區的所有採礦點都“環保關停”。“賺快錢”的路斷了,金田的青壯年都外出務工,原來熱熱鬧鬧的村子,一下子蕭條了。鐘永紅和丈夫在外面開了一家火鍋店,一年到頭難得回來一次,村子裏閒置的老宅院慢慢也破敗了。南泉在採石場和水泥廠關停後,又引進了400多家中小企業。結果這些企業不僅沒讓當地居民實現“家門口就業”,還因為高能耗高污染和大量的違法違規建築,引發了更多的投訴和陳情。

  生態環境要保護,鄉村經濟要發展,有沒有兩全其美的新思路新辦法?2019年,重慶根據“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要求,啟動“四山”保護提升行動,按照“幹五年、看十年、謀劃三十年”的目標,全面清理整治違法建設,保護修復自然人文環境,著力構造“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和諧畫卷。南泉街道拆除了銅鑼山上8.7萬平方米違法建築,復耕復綠了8.3萬平方米山體,還擬訂了將南溫泉建成4A級景區的計劃。

  金田村通過生態修復礦坑600多畝,栽上了桃、李和枇杷等果樹。2020年被納入重慶“美麗鄉村”建設後,又在桃李樹下套種油菜打造“網紅花海”,推廣觀光採摘。村裏的礦山生態修復,帶動了1000多人就業,每人平均增收超過2000元。聽説巴南區要打造金田鄉村旅遊協同發展區,鐘永紅和丈夫將閒置的老宅院重新裝修,回到村裏辦起了農家樂,這兩年生意一直紅紅火火。

  “現在環境好了,我們的根也能落下來了。”回憶起那些年山上山下遍地挖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景,鐘永紅和村裏人現在更明白了,那確實是“賺了眼前的錢,砸了子孫的碗”。看著四下裏撲面而來的春天,鐘永紅頗有感觸地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金田村就是一本活教材。”

  綠與美:“靠山吃山”發展轉型的內在邏輯

  50多歲的九龍坡區華岩鎮居民周國瓊,最喜歡去附近中梁山上的櫻花園健身。這個季節的櫻花園,花團錦簇,綠草如茵。“這些山看起來越來越‘年輕’了,感覺自己也越來越年輕了。”周國瓊説。

  中梁山是重慶中心城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曾經是全市主要的煤炭和石灰岩開採區之一。密密麻麻的礦坑像難以愈合的傷疤,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使中梁山從“生態屏障”變成了“生態傷疤”。“四山”保護提升行動啟動後,重慶持續加強“一坑一策”恢復礦山生態,提升生態涵養功能。

  如今讓周國瓊流連忘返的櫻花園,就是修復以前的“中梁山37號礦坑”。距離櫻花園約300米的“中梁山38號礦坑”,是長期開採石灰岩形成的約2.4萬平方米的裸露礦坑。礦坑無法直接栽種植物,九龍坡區通過對轄區內的礦坑和跳磴河“山水同治”,用河流整治産生的棄土就近回填礦坑。全區廢棄礦坑累計消化各類棄土400多萬方,節約資金7300多萬元。

  修復後的“中梁山38號礦坑”,現在是一個坡道環繞的小公園。曲折往復的花澗漫步道旁,是高大的喬木、低矮的灌木和起伏的草地。色彩豐富、動感活潑的礦坑景觀,也成了許多重慶市民踏青“打卡”的首選。

  來自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全市已生態修復“四山”礦坑214個。獲得“重生”的礦坑有些成為花園公園,有些成為果園田園。

  位于巴南區的紅爐礦坑,聚積的雨水呈藍綠色,被一些年輕人稱為“重慶的馬爾地夫”而走紅網絡。“礦坑其實是山上的傷疤,雖然水面很漂亮,但是周邊環境很差。”巴南區相關負責人説,巴南區“四山”管控范圍內共有廢棄礦坑180多公頃,區裏為此投入了1800萬元生態修復資金。對紅爐礦坑,區裏通過“採坑回填+邊坡整治+生態園林打造”進行綜合整治,共修復山體1130多畝,整治土地900多畝,栽種了近5萬株經果林和20多萬株杭白菊。這位負責人説:“我們希望山體修復能促進生態農業和文旅産業,讓綠水青山變成當地居民真正能夠‘靠山吃山’的金山銀山。”

  銅鑼山山脊上連續41個巨大的礦坑,過去碎石垃圾遍地,286公頃土地受到嚴重毀損。經過修復治理後,連成一排排一圈圈的礦坑,變成了渝北區銅鑼山礦山公園中色彩艷麗、變幻莫測的湖泊,一年內就吸引了50多萬遊客。2021年,一對鴛鴦在這裏安家落戶,沒多久就孵出了4只幼鳥。“鴛鴦飛到礦坑裏,這要放以前誰敢相信?”經常上山的張國華説。

  王衛紅最喜歡的,則是和朋友一起上山“洗肺”,退休以後更是幾乎每周都要上礦山公園。“現在空氣好得很,一年四季顏色都漂亮,爬一次山要舒服好幾天。”王衛紅説。

  2019年以來,重慶中心城區已累計營造林木76萬畝,對“四山”區域32萬畝森林進行了“森林撫育”,在提升品質和病蟲害抵抗力的同時,著力優化美化被稱為“森林外觀”的“林相”。渝北區通過“微創”清理,用香樟、楠木、水杉、銀杏等樹種豐富“四山”林相。“過去只考慮怎麼綠化見效快,現在還要讓人們感覺賞心悅目。”渝北區森林公園發展中心負責人説。

  江北區鐵山坪公園覓香湖片區,是鐵山坪林相改造的重點區域之一。1000多畝馬尾松林裏,補種了木荷、小葉楨楠、廣玉蘭、藍花楹等喬木1000余株,林間和步道兩側種植了200多萬株山茶球、冷水花、多彩春鵑等灌木,使整個覓香湖片區“春花秋黃、夏蔭冬綠”。近年來,鐵山坪森林公園年均接待遊客超過220萬人次,2021年單日入園車輛最多超過2萬輛。

  山與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答卷

  “輕軌穿樓”“花海列車”,越來越多的“網絡爆款”,見證著重慶“山”與“城”的相融相生。

  重慶中心城區“四山”管控區面積約1495平方公里,涉及8個行政區、69個街鎮、351個村,有45萬常住人口。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重慶,發展的每一步都是書寫“人與自然”的生態答卷。

  “來錢快”的採礦點關了,“家家點火、戶戶冒煙”的“小”“散”“亂”停了,“藍屋頂”、彩鋼棚的違法建築拆了。保護提升方案實施兩年多來,重慶中心城區已修復“四山”礦山生態773公頃,整治違法建築1238萬平方米。過去“野蠻生長”擠佔的空間,優化美化後重新還歸了大自然。“以前想請客,都要跑到山下去,現在親戚朋友隔幾天就説要來山上耍。”九龍坡區中梁山街道共和村6社的雷正,這樣描述幾年來的變化。

  補短板、提顏值、強産業。讓環境更美好的根本目的,是讓生活更美好。“‘四山’保護提升,一是守護‘城市綠肺’,二是美化‘市民花園’。”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説。“四山”保護提升將違建整治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舊房改造等工作相結合,啟動了一係列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的配套工程。

  銅鑼山礦山公園附近的渝北區石船鎮石壁村,通過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一座座農房布局得錯落有致,房前屋後一排排新栽的苗木,早早地露出了粉嫩的新芽。當地村民説,以前村裏到處是黑色的礦渣,加上採礦震裂了岩層,地裏蓄不住水,“人吃的水都不夠,別説種樹了”。

  “四山”保護提升過程中,渝北區在石船鎮依山就勢修建了19處多塘係統,引導雨水自上而下流經每個池塘。石船鎮的灌溉用水,從此有了保障。2019年以來,江北區完成了“四山”區域3個鎮1400多套農房的管網改造,完善了管網、垃圾轉机和消納處理污水的生態濕地係統。人居環境改善後,山中的特色民宿更受歡迎了。

  “市民花園”不僅要有野趣,還要有情趣、有“耍事”、有煙火氣。在渝北玉峰山森林公園,一條條步道和騎行道讓時光變得悠長。青石和木料鋪就的臨崖步道上,稀稀疏疏鋪著一層松針,松針下面的細碎石子不僅防滑,踩上去也非常舒服,能夠緩解登山的疲勞。這條新建的臨崖步道全長5公里,晴時看峽谷,霧時賞雲海,平添了別樣意趣。依托銅鑼山礦山公園和玉峰山森林公園,渝北區正在打造以山水風光、高山氧吧、生態旅遊為主題的精品旅遊線路和房車露營、叢林探險、星空夜話酒館等遊樂節點,讓山中遊賞心、悅目、健身,既好看又好玩。縉雲山下、嘉陵江畔的金剛碑歷史文化街區核心區,修繕時力求勉仁書院、傳統民居和石板小路都“修舊如舊”,60多棵古樹也保護得很好。60歲的顧培玉和幾位老同學相約故地重遊,高興地説:“老房子、老格式都沒變,但是更舒服更宜人了。”

  為方便“山”與“人”的互動,重慶還結合耕地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制訂了“四山”地區交通提升規劃,按照“大型集中,小型分散”的原則設置73處停車場和不少于125個出入口。江北區通過完善健身步道、打造精品旅遊線路、推出網紅名片,帶動第三産業發展,年創經濟效益超過1億元。

  2021年,重慶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26天,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8.6%。經過打造長江“兩岸青山·千裏林帶”的持續努力,全市森林覆蓋率從2015年的45.4%提高到2021年的54.5%。

  按照“四山”保護提升實施方案,重慶將在2022年基本完成“四山”違法建設整治清除,基本形成“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凈、草綠”的“四山”自然環境;到2035年,全面實現“四山”生態保護、綠色發展,自然環境與城市風貌相得益彰,山、城、江、景、人和諧相融,生態治理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

  有些數據已經成為現實,有些數據錨定發展目標。這些數據記錄的,是重慶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的堅定步伐和忠誠擔當。

  成與思:重慶“四山”保護提升的經驗與思考

  重慶地處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遊平原過渡地帶,生態資源豐富、生態地位重要、生態責任重大。重慶高度重視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統籌在生態價值突出、治理修復急迫的中心城區“兩江四山”區域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

  經過持續3年多的努力,有效解決了區域內水環境惡化、礦山地質環境損毀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形成了廣陽島、銅鑼山、跳磴河等係列生態名片,成效惠及中心城區近千萬市民。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四山”成為“市民花園”。重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工程試點,入選自然資源部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聯合發布的中國十大特色生態修復案例。廣陽島和銅鑼山礦區兩個生態修復項目,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廣陽島的示范經驗還被國家長江辦、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中央部委向全國推介。

  歸納起來,重慶“四山”保護提升的主要做法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找準生態環境面臨的問題,突出係統治理,以“一張圖”統領工程布局;二是構建整體推進工作機制,強化統籌管理,搭建一體化監管平臺,以“一個平臺”統籌工程管理;三是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嚴格督查考核壓實責任,適時開展巡查確保工作落實,建立制度“一張網”保障工程高效推進;四是強化與鄉村振興、城市提升、污染防治、國土綠化提升等工程銜接,科學整合使用資金,以“一盤棋”思維整合項目及資金;五是探索將廢棄礦坑作為城市建築棄土有償回收地,拓展地票生態功能,探索以“一套政策”助力提速增效。

  重慶“四山”保護提升的主要成效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開展區域生態係統治理,“四山”生態環境持續提升;二是加強水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確保了一江清水向東流;三是實施國土綠化提升,推動了森林生態健康發展;四是加強土地全域綜合整治,助推了鄉村振興;五是創新礦山恢復治理模式,實現了“變廢為寶”;六是優化了自然保護地空間布局,強化了生物多樣性保護。

  重慶以“四山”保護提升為核心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是一項復雜的係統工程,涵蓋多要素、涉及多領域、事關多部門,需要多學科支援。通過3年多的持續努力,“四山”保護提升成效明顯。但毋庸諱言,工作推進中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和難點:一是認識上存在誤區,主要表現為對生態修復的理解有偏差、對“以自然恢復為主”認識不到位等方面;二是合力形成難,主要表現為部門橫向協作難,凝聚社會多元共治合力難等方面;三是標準統一難,主要表現為對同一類型的工程,不同部門的關注點和管理目標不同;四是資金籌措難,主要原因是生態修復工程絕大部分屬于公益性項目,具有投入高、經濟回報小、建設周期長等特點,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不高,項目資金來源主要依靠財政投資。

  係統調研分析重慶“四山”保護提升實施幾年來的做法與成效,有利于更好地總結經驗、分析問題,更好地理解政策、創新探索,為長江經濟帶乃至全國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修復提供經驗借鑒,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更好地發揮示范作用。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56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