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韓振 董雪
當前,科技創新成為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掃清科技創新障礙,激發科技創新活力,變得越發緊迫。
近年來,國家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大大增加。較之以往,科技創新資源更為豐厚,科技創新土壤更趨肥沃,我國多項科技實現歷史性突破。然而,在全社會助力創新的大背景下,一部分人打起了“歪主意”,企圖打着科技創新的旗號謀一己私利。從之前的芯片、區塊鏈等行業亂象,到如今追逐元宇宙概念熱點,以科技之名做局圈錢者不時可見。
巧立名目,花樣迭出,科研經費利用效率遭削弱
某些企業渾水摸魚企圖“趕潮”,騙取政府補貼。當前,新科技不斷涌現,技術迭代日益加快。個別地方政府急於求成、好高騖遠,不考慮客觀條件,一味大幹快上。個別企業摸準了地方政府“重政績、好面子”的心理,打着産業創新的幌子騙取政府信任。部分項目未經嚴密論證便一哄而上,又因項目爛尾而“一地雞毛”。這不僅浪費了寶貴的科研資源,地方政府還因此背上沉重債務。
個別科研單位“紙麵包裝”搞虛假創新,撈取項目經費。有的研究機構申報項目時,把普通的工藝説成是創新的工藝,把傳統的工藝説成領先的工藝,把別人的工藝説成自己的工藝,有的還千方百計拉關係、走後門,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這導致科研項目和經費“空轉”,甚至重復研究。
一些專家學者“圈地自娛”,壟斷科研資源。讓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科技領軍人才挂帥出征,本是鼓勵科技創新的有效方式。但部分專家學者把與自己相關的領域當成不容外人涉足的“自留地”,在項目評審中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只為“肥水不流外人田”。有的為了排擠同行,在爭取國家科研資源時做“幕後軍師”,扶植自己的徒子徒孫“中標奪魁”。這使得科研活水變成一潭死水,阻礙新技術、新理念萌芽生長。
消除不正之風,維護科技創新正常秩序
巧立名目、圈錢牟利的種種亂象,讓投機者“如魚得水”,獲取了不當利益,而真正潛心鑽研的有志者舉步維艱。科研經費的利用效率遭到削弱,科技創新的正常秩序被擾亂。面對此種問題,唯有徹底清除科研領域的種種不正之風,方能破除卡脖子局面,為國家謀求更大發展空間。
首先,無論科研機構、人員還是各級部門、政府,都要尊重科技研發和實踐應用的基本規律,抱定久久為功的信念,堅決杜絕浮躁之風。對剛剛上馬、處於起步階段的新項目,既要積極支持其敢於試錯,又要進行科學、審慎的評估規劃,防範“投機”“趕潮”,對潛在收益較小、風險較大的項目,更要認真甄別。
其次,項目是引導科研攻關的重要途徑,因此要確保項目設置的科學性。項目設計要公正、專業、多元,確保參與者處於同一起跑線。同時改進和優化科研資助的方式與形式,既不能“分豬肉”,也不能“攤大餅”,而是要“好鋼用在刀刃上”,精準立項,提高科研經費利用質效,把有限的資源用在關鍵領域上。
再次,要充分用好專家評審這個“利器”,讓專家團隊成為是非好壞的專業鑒定者。對於重大項目,要廣泛邀請行業內的資深研究者參與集體討論,允許辯論乃至爭論,在交換意見、相互爭鳴中找到最優方案。同時,要防範個別專家被利益“綁架”,確保評審專家的公正性。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科技企業、科研機構、科研人才,必須以責無旁貸的責任感奮發圖強、積極作為,方能不辜負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