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重慶的商品夠“國際”嗎?

解放碑。(資料圖片)(渝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編者按

  2021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重慶等五個城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今年2月27日,重慶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進會舉行,標誌着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慶再提速。會議指出,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一篇大文章。寫好了這篇大文章,既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又能滿足人們對於高品質生活的需求,是重慶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

  如何寫好這篇大文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賣什麼、賣給誰、怎麼賣?本報今起推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澳新冰淇淋全國首店在解放碑開業;洋碼頭全國首家高端商業零售店落戶龍湖源著;阿里巴巴家居新零售品牌全國首店入駐星光68廣場……

  近日,眾多全球精品亮相重慶,令消費者應接不暇。

  2月27日召開的重慶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進會指出,要在優化消費供給上下功夫見實效,“要聚焦‘國際’目標,拓展國際視野,集聚國際資源,深耕國際市場”“努力做全球消費資源的集聚地”。

  距離這些目標,重慶還有多遠?

  加速引進來、走出去

  重慶去年社零總額增速全國第三

  一站式購買23個國家上萬種單品!這樣國際范兒十足的消費集聚地,重慶又增加了一處。

  2月28日,陸海新通道·國際消費中心在解放碑環球購物中心試營業。這裡國際名牌雲集,涵蓋化粧品、酒水飲料、零食、家居用品、服裝等多個品類。

  “我們將寸灘‘一帶一路’保稅中心的保稅模式延展到商圈,布局了新加坡、泰國、日本、德國、英國等7個國別館和佰釀美酒、香腸兄弟等4個專業館。”重慶環球購物中心總經理高瑜告訴記者。

  除了保稅商品,免稅商品在重慶也風生水起。

  2月24日,洋碼頭全國首家高端商業零售店落戶龍湖源著,這是洋碼頭在重慶的第三家店。“市民在這裡可現場試用、掃碼購買來自83個國家的百萬種單品,每人每年有2.6萬元的免稅額度。”洋碼頭新零售總裁文瀚霆介紹。

  作為一個城市“買全球”的重要標誌,首店近年來也加速入渝——洋碼頭除了在重慶開首個高端商業零售店,今年還新開了首個文旅免稅直購店;星光68廣場去年升級、擴容後重新開業,新引進30多家首店;萬象城開業以來一共引進了首店72家……

  市商務委消費處副處長施沅赤&&,重慶不僅發展首店經濟、免稅經濟、保稅經濟,引進優質消費品,滿足市民高品質消費需求,還積極推動“渝貨精品”走出去。

  譚木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月28日,在“2022多多新國潮”直播間,譚木匠副總裁劉珂佳講解多款梳子背後的製作工藝及其文化寓意,吸引百萬網友為“重慶造”點讚。此外,劉一手火鍋底料、匯達檸檬、涪陵榨菜、石柱莼菜等眾多“重慶造”産品享譽全球,也提升了重慶的知名度、美譽度以及消費力。

  2021年,重慶社零總額同比增長18.5%,增速在全國各省份中排名第三。

  數量不夠多、分佈較散

  首店和國際品牌聚集度有待提高

  從消費市場看,重慶是越來越國際化了。

  然而,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定位相比,重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際品牌總體數量還是不夠。”高瑜説,比如,知名時尚品牌香奈兒,重慶就只有化粧品專櫃,而沒有服飾專賣店。消費者想要買個香奈兒包包,只能去北京、上海等地。

  贏商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重慶已引進國際品牌250余個,位居全國前列,但與北京、上海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首店方面,中商數據近日發布的《五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1年首店經濟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重慶總共引入首店203家。雖然縱向比較,這一數據有了大幅增長,但橫向比較,與上海、北京等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此外,入渝國際品牌和首店聚集性不強情況,也較突出。

  據分析,重慶中心城區因組團結構的特點,各個區都有自己的商圈,以至於國際品牌和首店分佈較分散,單店月銷售額上億元的不多,這既不利於品牌發展,也不方便市民購買。相比之下,與重慶鄰近的成都,國際品牌主要聚集在春熙路,多個店面的銷售業績在相應領域表現突出。

  既然是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那除了國外的品牌和商品要在重慶聚集,國內商品和“重慶造”也要提升品牌影響力大步走出去,實現“賣全球”的目標。

  但在重慶工商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中心研究員莫遠明看來,現階段“重慶味道”“重慶工藝”“重慶品味”辨識度尚低,“賣全球”的影響力較弱。

  這一是因為産值規模偏小,千億級園區、千億級産業較少;二是産業趨同,特色優勢不鮮明;三是本地配套不足,一二三産業聯動融合發展程度不夠,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鏈結不充分;四是研發投入強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新産品研發少,産品品質升級較慢,導致本土品牌培育不夠,能“賣全球”的産品匱乏。

  多措並舉

  加速構建消費供給新格局

  可喜的是,重慶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力度在繼續加大。

  今年2月,我市&&文件,對國內外知名商業品牌企業在渝開設首店的,最高獎勵100萬元;對在中心城區新開業且經營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商業品牌旗艦店,最高獎勵也是100萬元。

  對此,星光68廣場副總經理李麗萍認為,有獎勵當然是好事,但應把範圍擴大。如,國際一線品牌,只要開店就應獎勵,而不是只開首店才有獎勵,畢竟這些品牌落地要求很高。

  李麗萍以LV舉例,該品牌正式落地到星光68廣場前,為了對流量進行測試,連續兩年分別做了一個月的快閃店,同時對商場服務台、屋頂等提出新的裝修要求,為此商場額外投入了幾千萬元裝修資金,“如果沒有獎勵,很多商場可能無法支撐這些費用。”

  同時,多位業內人士指出,除了政府獎勵,也應引導社會資金參與進來。如洋碼頭最近在渝頻頻開店,背後一大原因就是得到了我市引導基金投資支持。

  此外,重慶還要進一步提升辦事效率、服務質量,開設相應“綠色通道”。

  “我們對企業需求進行清單化管理,企業‘點單’,政府‘端菜’,解決市場主體遇到的難題。”江北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正因為如此,江北區成功引進了蘋果、LV等多個知名品牌。

  業內人士還提出,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全市整體規劃,引導國際大牌集聚;打擊假貨,保護在渝國際大牌;加強對保稅、免稅政策宣傳,讓更多市民受益。

  在本土品牌“賣全球”方面,莫遠明建議,一是要加強自主創新和科技引領,促進消費品工業産業轉型升級,重點培育優勢産業集群,培育壯大更多的重慶本土品牌;二是依託“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合組織多功能&&、中國—東盟中心、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等開放通道和開放&&,讓更多的重慶本土品牌走出國門。

  萬象城相關負責人則指出,作為“重慶造”代表,巴渝老字號要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加速向旗艦店、體驗店、定制中心轉型,既守住歷史文化內涵,對工藝配方進行傳承,又改革經營模式,跟上時代潮流。

  施沅赤&&,市商務委正着眼培育“渝貨精品”,支持特色品牌發展。鼓勵推進地理標誌農産品保護工程,每個工程最高可給予400萬元獎勵;振興巴渝老字號,推進老字號向旗艦店、體驗店、定制中心轉型,最高可給予100萬元獎勵。

  本報首席記者 楊駿 記者 向菊梅 黃光紅 見習記者 劉旖旎 實習生 李蘭馨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467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