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優化營商環境 重慶市公安局打出“組合拳”

新聞發布會現場。新華網 劉文靜 攝

  新華網重慶3月1日電(劉文靜 實習生 韋詩曼)為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發展、解決企業的“急難愁盼”,重慶市公安局研究&&了相關舉措,從九個方面打出一套“組合拳”。3月1日,在重慶市政府新聞辦優化營商環境系列新聞發布會上,重慶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袁勤華對相關情況進行了介紹。

  袁勤華&&,為各類企業的健康發展創造穩定有序的安全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公正規範的法治環境是公安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截至2021年末,全市實有市場主體312.2萬戶,同比增長7.6%。其中,民營企業97.8萬戶,同比增長10.8%。為此,市公安局近期&&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發展的重點措施,包括以下九個方面:

  一是依法嚴厲打擊涉企違法犯罪。一方面精準回應企業需求,針對企業反映較為強烈的非法經營、生産銷售偽劣産品、倣冒假冒註冊商標、侵犯商業秘密等犯罪行為,將重拳出擊、依法嚴打,盡最大努力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嚴格規範執法辦案,區分刑事案件和經濟糾紛之間的界限,嚴禁各刑事手段插手干預經濟糾紛和民事糾紛,防止執法權力的濫用。

  二是建立重大經濟案件提級審批機制。堅持刀刃向內、強化制度監督,提出重大複雜的經濟犯罪案件立案提級審查和重大跨區域經濟犯罪案件提級管轄兩項具體措施,並細化明確了相關具體的操作辦法。同時,對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類重點企業、在全國或全市有影響的産業龍頭、就業大戶、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重點企業,依法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的,區縣公安局審核以後要報市公安局批准。

  三是依法審慎適用涉企強制措施。對涉嫌犯罪的企業,需要對企業及相關人員採取強制措施的,在法律規定範圍內要充分評估強制措施的必要性和適用範圍,確保用準用好,最大限度保障企業合法生産經營活動,盡最大努力防止“偵辦一起案件、垮掉一家企業”的現象。

  四是強化涉企案件追贓挽損。從事前預警、事後挽損以及簡化資金等三個流程入手,採取針對舉措最大限度減少企業財産損失。

  五是規範跨區域涉企執法協作。針對涉及重慶企業的跨省市重大案件,主動加強異地執法協作,跟進做好執法辦案的監督,積極維護重慶企業合法權益,為企業的合法生産經營活動提供法治保障。

  六是加強涉企治安治理。主要立足公安的職能職責,在企業內部安全防範、涉企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企業周邊治安巡邏等方面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確保企業一門心思抓生産、專心致志抓經營。

  七是改革涉企經營許可。在全市範圍內,取消典當業特種行業許可證核發。取消保安培訓許可證核發,改為備案管理。全面推行旅館業、公章刻製業特種行業、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信息網絡安全審核告知承諾制。在重慶自貿試驗區內,直接取消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信息網絡安全審核;取消公章刻製業特種行業許可證核發,改為備案管理。同時,放寬車駕管社會服務站申辦主體範圍,鼓勵汽車生産、銷售、報廢等企業協助辦理車駕管業務。

  八是創新管理服務方式。從服務和管理兩個角度,豐富拓展惠企舉措。在服務方面,推動涉企高頻電子證照跨省市互認互信,實現辦證辦事“一網通辦”“異地可辦”,推行駕駛證全國“一證通考”,小客車全國“一證通辦”和機動車註冊登記、轉移登記“一件事一次辦”。在管理方面,市公安局將改進監管方式,全面實行“雙隨機、一公開”和“去聯網+監管”,避免多頭重復檢查,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産經營活動的負面影響。

  九是加大減費降稅力度。即為企業降低生産經營成本,具體包括對首辦企業將繼續免費提供公章一套,落實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和綜合性能檢測“兩檢合一”改革,取消綜合性能上線檢測,直接運用安全技術檢測結果。

  袁勤華介紹,目前,重慶比較突出的涉企違法犯罪主要包括刷單類電信網絡詐騙、職務侵佔、合同詐騙、侵權偽劣這幾類。“我們將協調相關部門加強對經濟犯罪問題的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完善防範機制,堵塞管理漏洞,盡最大努力減少經濟案件發生。”

編輯: 張青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2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