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十四五”重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聚焦三個關鍵詞

《重慶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2021-2025)》新聞發布會現場。新華網 陳雨 攝

  新華網重慶2月15日電(陳雨)在15日舉行的《重慶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2021-2025)》(下稱《規劃》)新聞發布會上,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吳盛海表示,到2025年,生態係統品質和穩定性進一步提升,生産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態環境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明顯提升。

  具體來講,主要體現在7項核心指標上,包括“單位GDP能耗降低”“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這兩項指標達到國家考核要求,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7.3%,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2.6%,森林覆蓋率達到57%,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不低于43%,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四項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分別達到4.32萬噸、0.18萬噸、3.68萬噸、1.06萬噸。

  關鍵詞一:碳達峰碳中和

  聚焦“雙碳”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規劃》指出,“十四五”期間,重慶將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産、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深化能源結構調整,推動産業結構轉型,促進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在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係方面,重慶將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新建耗煤項目實行煤炭減量替代,嚴控燃煤、燃氣發電機組增長速度,淘汰達不到環保、能耗、安全等標準的燃煤機組;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力爭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達到20%以上。

  在推動産業結構綠色轉型方面,重慶將把綠色化作為全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品質發展、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基石;全面推進綠色制造,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推行綠色産業鏈、綠色供應鏈、産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積極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建立農業綠色生産技術推廣機制。

  此外,重慶將制定地方低碳技術規范和標準,推行産品碳標準認證和碳標識制度,開展低碳城市、低碳園區、低碳社區試點示范,建設一批零碳示范園區,將重慶建成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城市、全國低碳發展先導示范區。

  關鍵詞二:污染防治

  水源地保護區水質100%達標 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力爭達到92.6%

  吳盛海介紹,“十四五”期間, 重慶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2025年,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以上,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2.6%,保護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

  具體來講,重慶將推進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新、改、擴建,補齊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短板,實施錯接、漏接、老舊破損管網的更新修復,對進水生化需氧量濃度低于100mg/L的污水廠實施“一廠一策”改造。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廠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98%以上。 同時,重慶將嚴格保護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進一步加大水源地保護區環境管理,保持水質100%達標。

  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重慶將以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和工業爐窯整治為重點深化工業廢氣污染控制,完成鋼鐵行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推進實施水泥行業産能等量或減量替代,推動工業爐窯深度治理和升級改造、垃圾焚燒發電廠氮氧化物深度治理。

  此外,重慶將以綠色示范創建和智能監管為重點深化揚塵污染控制;出臺並實施建築施工現場揚塵控制管理標準,開展建築施工揚塵排放標準和控塵技術規范研究。

  關鍵詞三:生命共同體

  構築生態安全空間格局 保護生物多樣性

  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重慶將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基本方針,聚焦“治水、育林、禁漁、防災、護文”,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持續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彰顯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山水自然之美。

  “十四五”期間,重慶將加強生態空間用途管制,科學編制國土空間規劃,以長江和三峽庫區生態保護為核心,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各類自然保護地為重點,貫徹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構建復合型、立體化、網絡化的總體生態安全格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功能空間控制線。

  在保護生態係統方面,重慶將實施林地用途管制、林地使用審核審批和使用林地定額制度,確保全市林地保有量穩中有升;實施長江重慶段“兩岸青山·千裏林帶”工程,打造“一江碧水、層林疊翠、四季花漾、瓜果飄香”的美麗生態帶。

  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重慶將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基礎性調查觀測,以大巴山、武陵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與三峽庫區為重點,摸清生物多樣性本底、分布、動態變化和威脅因素,夯實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基礎。同時,重慶將搶救性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加強崖柏、荷葉鐵線蕨、紅豆杉、銀杉等珍稀瀕危物種的就地保護與種群恢復。

編輯: 李海嵐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75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