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通過“查建控保考”保護好“飯碗田”

  2月11日,從市農業農村委獲悉,今年全市將做好“查、建、控、保、考”五項工作,堅決守住耕地數量紅線和品質底線,實現耕地數量、品質、生態三位一體保護,不斷夯實糧食生産根基。

  我市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耕地地塊較為零碎、坡耕地比重較大,退化耕地面積較大,被稱作“巴掌田”“雞窩地”,耕地保護任務艱巨。近年來,我市加強耕地保護和農田建設,為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的穩産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撐。

  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耕地是糧食生産的根基,做好耕地保護首先要摸清全市家底。在“查”方面,今年我市將在國土“三調”查清耕地數量分布的基礎上,利用衛星遙感等手段聯合監測全市耕地作物種植情況,並利用3-5年時間開展全市土壤普查,查清全域耕地品質狀況。目前全市各區縣、鄉鎮正通過第三方平臺,對區域內的撂荒地情況進行摸底、排查和清理。

  在“建”方面,我市將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提升耕地的品質。目前,通過土地整理整治,全市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498萬畝。今年將以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和制種基地為重點,新建226萬畝高標準農田和1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以及對5萬畝農田進行宜機化示范改造,力爭到2025年全市建成高標準農田1810萬畝,改造提升202萬畝。同時,啟動實施丘陵山區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示范工程,通過“改大、改水、改路、改土”,建成一批“宜機宜耕、能排能灌、高産穩産、旱澇保收”的現代糧油産業示范區。

  在“控”方面,我市將嚴格按照“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發展糧食生産,一般耕地主要發展糧、油、糖、菜等農産品及飼草飼料生産,糧食生産功能區和新建高標準農田至少種一季糧食”的原則,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尤其是加強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流轉耕地的管控。同時,將按照每3.5萬畝一個監測點的標準,完善高標準農田項目區耕地品質長期定位監測網絡,持續開展地情、墑情、肥情、環情的長期監測,有效控制化肥農藥,阻控重金屬和有機物污染,減少農膜殘留。

  在“保”方面,耕地保護的底線就是要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品質不降低,糧食生産能力保持在1081萬噸以上。為此,我市將繼續鞏固“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成果,穩妥有序開展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同時,在13個區縣開展酸化土壤治理示范10萬畝,有效遏制土壤酸化勢頭,確保耕地品質不降低。積極推廣秸稈還田、種植綠肥、有機肥施用、深松深耕等技術,不斷提升耕地基礎地力。

  在“考”方面,我市將繼續加強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以及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激勵機制,通過強化黨政同責,簽訂目標責任書等,把管控耕地“非糧化”、耕地品質保護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等作為考核重點內容,嚴格獎懲。(記者 趙偉平)

 

編輯: 陳蒙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63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