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是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春節過完了,許多在外工作的游子,又開始匆匆收拾行囊,踏上離鄉返程之路。這時,他們的後備廂裏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家鄉特産,這不僅僅是家鄉的味道,更是“親情的味道”、“愛的味道”。
車主:馮霞
老家:四川達州胡家鎮黃花村
愛的清單:煙熏火雞腿8個、臘肉2塊、
臘腸十余節、大米50斤
“塞滿車子後備廂的, 是父母的牽掛與不捨”
2月6日傍晚,歷經5個小時的車程,馮霞帶着父母的愛平安到達主城。
“雖然我暑假也要回家,但父母還是恨不得把家裏有的都塞進後備廂。”馮霞説,“在父母心中,我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他們擔心我在外吃不好,每次出門總少不了給我帶上各種吃的。”
“原本説好什麼都不帶的,可在回重慶前,爸媽還是在後備廂塞了不少東西,煙熏火雞腿、臘肉、臘腸,還有一袋50斤的新米。”馮霞説,塞滿後備廂的不僅僅是土特産、蔬菜和大米,“而更多的是父母的愛、是滿滿的牽掛與不捨!”
文·圖/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陳英
車主:盛泓銘
老家:忠縣新立鎮華福村
愛的清單:油辣子1瓶、香腸15節、臘肉1塊、雞蛋1盆、芋兒10斤、土豆10斤、白菜3個、兒菜2個、魚腥草1袋、湯圓餡1袋、橙子4箱
最愛丈母娘做的油辣子 吃小面總少不了它
外孫吃的雞蛋,女兒愛吃的兒菜,女婿愛吃的油辣子,還有不少臘排骨、臘腸……2月5日下午,家住忠縣新立鎮華福村的盛泓銘,帶着妻兒,還有滿滿一後備廂“媽媽的味道”踏上了返程之路。
“我家和丈母娘家在一個鎮上,每次假期結束返程時,雙方長輩準備的東西都會塞滿後備廂和后座。”盛泓銘説,“但唯獨春節,才會有丈母娘親手做的油辣子。她常年在外務工,春節才回家,總忘不了做我愛吃的油辣子。”
盛泓銘説,丈母娘做的油辣子內容豐富、味道很香,早晨吃小面總少不了它,一瓶能吃大半年。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陳英
車主:王女士
老家:忠縣烏楊街道
愛的清單:青菜、臘肉、白酒、豆腐乳
裝滿後備廂的土特産 藏着濃濃的愛和鄉情
從重慶主城至忠縣烏楊街道,全程200公里,需駕車近3個小時。今年春節,這條回家之路,王女士和家人已經來回走了兩趟。
王女士在主城定居已有十餘年,每年春節,她都會趕回老家,與家人團聚。離開時,家人也總是將後備廂塞得滿滿的。
大年初六凌晨一點,王女士開着滿載土特産的轎車回到渝北,打開後備廂,數捆青菜、幾塊臘肉、一壺白酒及若干豆腐乳躺在裏面。
“青菜是父母種的,臘肉也是年前剛做好的。”王女士説,除了父母送上車的年貨,她還採購了一些當地的土特産。
一壺高粱酒、幾罐豆腐乳,雖然價格並不昂貴,卻一直是家人熟悉的味道。
王女士説,在她的後備廂裏,除了親情,還有一份濃厚的鄉情,這一份來自家鄉的土特産,無論是送人還是自己吃,都是極佳的。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馮銳
車主:彭女士
老家:南川區民主鄉
愛的清單:洋芋10斤、臘肉50斤、白菜1捆、青菜1捆、2袋米……
吃的、喝的、用的…… 爸媽恨不得把整個家給裝上
彭女士大年初四回家,母親特地到地裏摘了很多蔬菜。看著母親一筐筐往家裏運送蔬菜,彭女士和丈夫上前勸説,“這些菜都很好買,不用摘太多。”“外面的菜貴,又沒有自家的好。我種的這些菜都是無公害的,吃了健康!”母親一邊説,一邊往女兒的車上搬運。彭女士説,她心裏很清楚,母親將後備廂塞得滿滿的,與自己生活是否便利無關,“這是父母對我沉甸甸的愛。”
“每次走,爸媽都恨不得把家裏吃的、喝的、用的都給我裝上,我甚至開玩笑説,下次要開大卡車回去,不然裝不下……”彭女士説,平時陪父母的時間很少,聚少離多。“臨走時看見父母依依不捨的樣子,心裏酸酸的,但回到家打開滿滿的後備廂,心裏又是暖暖的。”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付迪西
車主:熊建英
老家:梁平柏家鎮
愛的清單:豬肉、麵條、白菜、蘿蔔、柚子……
父親是樸實的農村人 把他最好的都給了我
熊建英今年32歲,從她有記憶以來就知道自己是被抱養的,養父名叫熊榮庚。“我爸爸年輕時,是下苦力買奶粉把我養大的,對我視如己出,付出的愛勝過待親生女兒。”熊建英説,爸爸曾離過婚,因擔心娶了後媽對養女不好,這輩子沒有再婚。
父親今年70多歲了,加上患有腿疾,她多次勸父親不要乾太多農活,但熊榮庚卻堅持每年要種點蔬菜,並且一定要養一頭豬,因為這是給女兒的約定。“他説自己不能為兒女做什麼,過年了殺個豬,自己和女兒一人一半……”説到這裡,熊建英動情地流下了熱淚。春節回去,老父親還會給熊建英的後備廂裝上麵條、自己種的蘿蔔青菜等,整個後備廂都塞得滿滿當當的,“儘管這些東西不值錢,但承載了滿滿的父愛!”
“父親是樸實的農村人,他把自己最好的都給了我。”熊建英説。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付迪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