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於會文

  1月17日,全市兩會舉行“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專題記者會,邀請相關領域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和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圍繞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精準施策

  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渝北高質量發展的大幕已經拉開,大戲好戲還在後頭。”市人大代表、渝北區委書記於會文&&,渝北區明確了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大區、高水平開放的臨空大區、高能級策源的科創大區、高品質生活的城鄉大區,奮力打造成渝地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標杆城區的目標定位。

  於會文認為,要實現“四個大區”和“標杆城區”目標定位,首先要實現宏觀經濟穩定性不斷增強的發展,由此渝北區將加快重點産業鏈“補鏈、延鏈、強鏈、壯鏈”。

  “我們有信心讓各類企業在渝北穩得住、長得大、發展得好。”於會文説,高質量發展必須培育好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真正打牢高標準市場主體的微觀基礎。為此,渝北區召開了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大會,明確提出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區委、區政府的“一號工程”,誠意滿滿地推出了“3+1”配套政策措施。

  於會文認為,創新驅動是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定義性特徵,只有提升全要素生産率、勞動生産率和科技貢獻率,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渝北科技創新基礎紮實、主體眾多,已初步形成了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生態圈。今後要進一步優化創新生態環境,着力引進孵化一批具有極強創新力、競爭力的科技企業,培育打造一批引領型、突破型、支撐型的科創載體。

  於會文&&,要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高質量發展,即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統籌發展和安全,在守住安全和穩定底線的前提下,加快健全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務體系。

  “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於會文説,渝北區將深度參與中新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和重慶自貿試驗區建設,以深化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為契機,力爭到2026年實現江北機場貨郵吞吐量突破60萬噸、躋身全國前五,5年進出口總額累計突破1萬億元。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是人民群眾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於會文&&,渝北區將深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讓220萬渝北人民和所有投資者在渝北暢享碧水青山蔚藍天。

  吳道藩

  “製造+研發”

  為重慶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高質量發展是我們關切的主題、突圍的重點。”市人大代表,重慶西永微電子産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道藩&&,現代製造業不再是成本優勢主導,質量強才是正解。因此西永微電園調整産業升級路徑,從提供勞動力紅利,邁向提供技術紅利,打造全球最重要的智能終端産品製造研發基地。

  “微電園是一個園區,但不止於園區。”吳道藩&&,作為全國唯一以微電子命名的産業園區,西永微電園堅持不懈發展集成電路産業,努力打造全國最大功率半導體和重要集成電路特色工藝研發製造基地。目前,園區已匯聚英特爾等20多家知名芯片企業,電子科大等5所高校入園設立微電子研究院。

  “我們希望提高‘創新濃度’。”吳道藩&&,高端研發機構和科技創新企業,是重慶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核心支撐,也是聚攬高端人才的最佳載體。因此西永微電園圍繞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前沿領域,大力引進和培育創新要素、創新項目、創新企業。

  目前,西永微電園已擁有研發類企業128家、新型研發機構5家、高新技術企業34家。聯合微電子中心、英特爾FPGA中國創新中心等創新&&,園區正匯聚上下游創新企業,加快補齊研發短板,助力重慶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吳道藩&&,西永微電園堅持自貿試驗區和綜合保稅區融合發展,集中落實了自貿區改革試點任務和國務院促進綜保區高質量高水平發展21條舉措,加工製造等“五個中心”初具規模,建成全市首個智慧通關服務&&,推出“四自一簡”等24項自貿區制度創新,成為內陸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中試點政策最多、貿易便利化程度最高的地方。

  “未來我們將一手抓補鏈成群,一手抓研發創新。”吳道藩説,西永微電園將圍繞構建“芯屏器核網”全産業鏈,進一步鞏固智能終端産業優勢,進一步培育集成電路産業生態,進一步優化創新環境、加速創新要素集聚,努力打造“製造+研發”智能産業高地。

  牟小雲

  科技創新

  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破解當前經濟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也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重要抓手。”市政協委員,市科技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牟小雲説,近年來,全市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聚焦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取得了積極進展。

  首先是創新生態不斷優化。市委&&了一系列激勵政策,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2021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預計達到2.21%。

  其次是創新主體不斷壯大。提速打造西部(重慶)科學城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實現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雙突破”,2021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65%。

  第三是創新産業不斷發展。制定基礎研究行動計劃,編制科技進步路線圖,通過快速響應、揭榜挂帥方式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我市正在譜寫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篇章,對科技創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牟小雲就此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加快建設高能級創新&&。着力打造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廣陽灣智創生態城,高質量發展高新區。聚焦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爭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形成科技創新的“四梁八柱”。

  二是加快集聚高質量創新主體。增強高校創新能力,加強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雙一流”建設扶持力度,支持高校布局建設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前沿交叉研究中心。積極發展新型科研機構,力爭形成一批原創性成果。夯實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大力度支持發展一批科技領軍企業。

  三是加快培育高水平創新能力。突出“四個面向”戰略導向,組織實施基礎研究行動計劃和重大科技項目,加快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原創性和顛覆性創新,促進産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四是加快壯大高層次人才隊伍。聚焦建設全國重要人才高地,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向用人主體放權、為科技人才松綁,深入實施“重慶英才計劃”等,着力壯大科技創新主力軍。

  五是加快營造高品質創新生態。促進區縣競相創新,推動各區縣圍繞科技創新主題,形成科技進步和産業創新優勢特色,高效率推動“一區兩群”協同創新。促進科技改革攻堅,完善種子、天使、風險全鏈條創投體系,擴大知識價值信用貸款規模,加快推動企業科創板上市。

  張洪銘

  金融創新

  高質量建成建好西部金融中心

  “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829.9億元、同比增長4.5%,佔全市GDP比重9.2%,金融業支柱産業地位持續鞏固。截至2021年11月,全市存款餘額4.58萬億元、增長5.7%,貸款餘額4.67萬億元、增長12.3%,存貸比101.9%,高於全國18.7個百分點,有力支撐了全市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布會上,市政協委員、市金融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張洪銘,介紹了重慶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情況。

  當前,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通過金融高質量發展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當下破舊局、開新局的必然選擇和必由之路。張洪銘&&,這要從三個方面發力。

  首先是補齊短板、加長長板,高質量建設西部金融中心。他介紹,去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6部委和重慶市政府、四川省政府印發《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規劃》,明確“支持重慶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加快推進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這為重慶金融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這是我們的機會!”張洪銘説,重慶應借鑒國際國內金融中心建設經驗,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化機制和手段補齊金融市場體系、金融開放體系、金融生態體系和金融基礎設施的短板,高質量建成建好西部金融中心。

  其次,重慶要用足用好用活貨幣資金,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在張洪銘看來,要汲取以往經驗教訓,既要堅決防止金融機構脫實向虛、資金空轉,也要防範資金充裕而大水漫灌、資本亂竄,更要禁止&&和企業低效投資。“在此基礎上,加大對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強對‘專精特新’企業金融支持,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優化實體經濟金融服務,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最後,還要將金融鏈融入産業鏈供應鏈,高質量守正創新。”張洪銘認為,應不斷深化金融體制機制改革,引導傳統的銀行、證券、保險與地方的小貸、擔保、保理等“7+4”金融機構形成優勢互補的金融鏈,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職,圍繞推動金融鏈與産業鏈供應鏈融合實現“三鏈合一”,資金流和産品流、物流、信息流實現“四流同步”,開展模式創新、場景創新、産品創新和服務創新,持續引導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

  董建國

  多管齊下

  高質量發展“量質齊升”

  “2021年,我市經濟實現了質的顯著提升和量的穩步增長。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78萬億元、增長8.3%,主要經濟指標好於預期,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列席人員、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董建國在發布會上首先亮出了成績單。

  成績的背後,是重慶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務實舉措。

  董建國説,具體而言,重慶主要從7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高水平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目前,全市大數據智能化企業達8000余家,重點&&企業超過370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分別達到5108家、3.69萬家,科技進步貢獻率提升至59.5%。

  二是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市場競爭力強、可持續的現代産業體系。實施支柱産業提質工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工程和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

  三是紮實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建設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川渝兩地全面貫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實施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項目67個,完成年度投資1031億元,謀劃了今年160個共建重大項目。

  四是持續推進“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加快推動城鄉區域融合發展。進一步完善“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機制和三個片區建設行動方案政策體系,推動主城都市區“強核提能級、擴容提品質”、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文旅融合發展。

  五是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全面推行河長制、林長制,長江禁捕退捕成果持續鞏固,廣陽島生態修復主體完工、入選全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森林覆蓋率提升至54.5%。

  六是深入抓好改革開放,加快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獲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系列試點示範任務。

  七是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突出抓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從政策和項目上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支持力度。同時,紮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15件重點民生實事完成年度任務,36件重點民生項目取得積極成效。

  本組稿件由記者陳波、周尤采寫,圖片由記者齊嵐森攝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272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