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合川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姜雪松接受新華網專訪。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新華網重慶1月12日電(李海嵐)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重慶兩會召開前夕,重慶市人大代表,重慶市合川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姜雪松接受新華網專訪,暢談合川如何布局各項工作,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藍圖篇
未來五年合川發展目標 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
據姜雪松介紹,未來五年合川的奮鬥目標是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為什麼要提出這樣一個目標?姜雪松&&,合川是重慶市主城都市區發展的重要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節點,合川必須抓住區域發展戰略機遇,在新發展格局中拓空間、求突破。
此外,三江交匯的合川,人文歷史厚重、資源稟賦獨特,區位優勢明顯、産業基礎良好,具有廣闊發展空間,蘊含着巨大發展潛力。合川毗鄰兩江新區,有利於發揮産業配套優勢,積極承接重慶中心城區産業轉移和功能疏解。
姜雪松&&,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是一項系統工程,合川提出了“六大願景”和“十項重點任務”。
“六大願景”即努力建設産業興旺、人民幸福、生態宜居、崇德向善、治理高效、風清氣正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
“十項重點任務”包括:1個發展動能即“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9個具體工作目標,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打造産教融合的先進製造業基地、打造重慶北部綜合性物流基地、打造成渝“後花園”、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歷史文化名城、打造區域性公共服務中心,加快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積極融入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合川。
工業篇
大力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打造産教融合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産業是基礎,實體是支撐。“對於合川而言,沒有工業就沒有未來,工業就是合川的立區之本、強區之基。”姜雪松&&。
近年來,合川工業經濟不斷“夯實基礎、做大總量、優化結構”,工業園區已經形成“一園三組團”布局,面積近30平方公里,構建起了汽摩製造、網絡安全、醫藥健康、新材料、新型建材、消費品工業等主導産業體系,發展基礎較好,前景非常可期。
“但也面臨傳統産業比重大,新興産業、特色産業還處於起步階段,産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繁重等挑戰。”姜雪松説。為此,合川區將實施“123456”工業倍增計劃,全力以赴做集群、強龍頭、補鏈條,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
具體而言,合川區將爭創千億級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一手抓招商引資做增量,一手抓科技創新提質量;清理“僵屍協議、僵屍企業、僵屍項目”,為企業擴張、項目落地騰出空間,提高園區的投入産出效益;“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産一批、達産一批”,堅持“招落投建”一體化,不斷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滾動發展態勢;力爭培育50億級龍頭企業5家以上,力爭科技型企業達到12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0家以上,力爭主板上市企業達到3家,規上企業數量和産值實現倍增,形成良好企業生態;培育壯大“300億級汽摩製造産業集群、200億級新型建材産業集群、200億級食品加工産業集群”、100億級醫藥健康産業集群、100億級新材料産業集群、100億級日用玻璃産業集群。
城市篇
提升城市能級做優城市品質 打造成渝“後花園”
姜雪松介紹,2024年合川將承辦重慶市第七屆運動會,合川爭取用2到3年的時間,全面提升城市美譽度、能見度、辨識度,提升城市能級,做優城市品質,打造城市名片,以新的形象迎接各方賓客。
在提升城市能級方面,合川目前中心城區有50平方公里、60萬人口,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基礎條件已具備。當前,合川已正式融入重慶“三環”時代,合川將在未來2-3年內全面建成75公里的城周高速環線,合川自身也將邁入城市“外環時代”,區域中心城市骨架已拉開。
“未來城市的比拼,很大程度上講就是人口聚集能力的比拼。”姜雪松&&。合川將從四個方面着手做好人口聚集工作:一是産業聚人,目前合川産業工人約為30萬,正大力實施工業倍增計劃,以産興城、以産聚人;二是做大做強高校,合川現有7所高校、10萬大學生,正加快建設“重慶第二高校聚集區”,全力支持在合高校擴大規模,吸引更多學子到合川上學讀書、就業安家;三是圍繞發展康養産業、提升基礎教育,增強對“一老一小”的服務能力;四是引導進城務工人員和返鄉人員就地市民化。
同時,合川正按照“重慶北部綜合性物流基地”定位,加快建成“半小時重慶中心城區、1小時周邊、半小時合川”通道網絡。軌道交通方面,目前渝西高鐵經過合川並設站,即將開工建設,還將積極爭取蘭渝高鐵經過合川並設站;高速公路方面,未來幾年將修建合璧津、渝武復線、錢雙、合川西環線、大賽等5條高速公路,加上已經建成的6條高速公路,屆時合川高速公路里程將突破300公里。
在做優城市品質方面,合川將進一步擦亮“全國文明城區”“國家衞生區”這兩塊“金字招牌”。包括打造三江六岸核心地帶,打造城市地標和網紅打卡點,優化提升幾條城市入城大道的景觀品質,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狠抓公建建設補齊城市功能短板,推進老舊城區的有機更新等。
在打造城市名片方面,合川將在“釣魚城”“合川桃片”“合川肉片”這些傳統名片基礎上,謀劃打造國家濕地公園、生態人文半島、三江水上樂都、歷史記憶街區、休閒康養慢城這五張闔川城市名片,努力把合川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游、宜樂、宜養的成渝“後花園”。
文化篇
做好三篇文章 全力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合川曾為巴國別都,歷為州郡治所,建制歷史2300多年。《重慶主城都市區建設行動方案》賦予了合川“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歷史文化名城”的戰略任務,合川有怎樣的思考和謀劃?
姜雪松&&,合川將從“用心”講好釣魚城故事、“用情”賡續城市文脈、“用力”打造拳頭産品三方面發力,全力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姜雪松介紹,釣魚城是我國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戰場遺跡,因改變歐亞戰場格局而聞名於世,有寶貴的歷史價值和豐富的人文內涵。釣魚城既是合川的、重慶的,也是中國的、世界的。
怎麼講好釣魚城故事?合川將同步推進釣魚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和爭創國家5A級旅游景區,目前,釣魚城遺址申遺項目已列入國家“十四五”時期申遺重點培育項目。同時深度挖掘展示釣魚城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抓好范家堰南宋衙署遺址、釣魚城古地道遺址等文物保護展示。此外,合川還將繼續辦好釣魚城旅游文化節,拍攝釣魚城題材影視作品,開發釣魚城系列文創産品,組織承辦高水平釣魚城冠名文體活動,系統策劃推進釣魚城對外宣傳展示,構建以釣魚城為主體的文化交流體系。
城市文脈是城市氣質的重要體現。合川將挖掘釣魚城軍事文化、淶灘禪宗文化、巴濮文化、龍舟文化等優秀文化深刻內涵,提煉張柬之、周敦頤、胡世賞、於成龍、盧作孚等傑出人物人文精神,讓優秀文化傳承下去、傳播開來。保護好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龍多山摩崖造像及題刻、盧作孚舊居、國立二中舊址、合宗書院等歷史文化遺産,讓歷史文物活在當下、服務當代。打造金子沱武裝起義、陶行知紀念館、育才學校舊址、周吉可故居等紅色教育基地,讓紅色資源滋養初心、綻放光彩。
此外,合川還將打造拳頭産品,提升合川文化旅游品牌形象。重點包括:加快建設以釣魚城為龍頭的全國旅游目的地;推進釣魚城大景區、淶灘古鎮—雙龍湖大景區建設;推動合川峽硯等非遺産品化、産業化,積極打造合川桃片、合川肉片、合川米粉等美食地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