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做科研、寫論文、申請專利 這位博士交巡警有點“牛”
2022年01月11日 17:28 來源: 新華網

王輝對摩托車駕駛員開展例行檢查。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1月11日電(陳雨)發現公交車上下客關門時存在安全隱患,他嘗試設計一套不容易夾到人的關門系統;交通肇事逃逸車輛無牌,他從車型特點找到嫌疑人……他是王輝,重慶市江北區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隊事故處理與預防大隊民警,長安大學交通運輸與規劃管理專業博士。

  從警11年,王輝扎根一線,處理傷亡事故超3000余起。他用科研思維進行總結、計算,運用一線執勤了解的情況,發表5篇論文並被SCI等期刊錄用,還取得個人專利6項,親自參與設計改造交通設施60多處,消除隱患52起。

  “馬路就是我的‘研究給養站’。”王輝説,扎根一線,只有在一線和人車打交道,才能讓研究成果直接服務於民、受益於民。

王輝的專利證書。新華網發

  1月8日上午,江北區盤溪附近發生一起行人受傷事故。接到報警,王輝帶着同事迅速趕到現場。在對撞擊地點、肇事摩托車拍照取證後,王輝拉出一根很長的軟尺,丈量撞擊點與摩托車最終翻倒地點的距離,進而又仔細查看公路上留下的剎車痕跡。

  這幾乎是王輝每一次勘察現場時的必須步驟。王輝解釋,通過現場多個重點位置的距離,可以通過模型計算出例如當時的車速,肇事人是否採取緊急制動措施等信息,進一步還原現場的場景,從而更為精確地確定責任的劃分。

  “這裡要盡快設立人行橫道。”王輝説,事發地沒有人行橫道,傷者橫穿馬路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詢問周邊居民,大家竟&&:“過街天橋太遠,趕急時只有橫穿馬路。”王輝第一時間將情況進行了記錄,他們將向相關部門反饋情況,盡快在此增設人行橫道。

  每一次處理事故,王輝的習慣都是出真正的原因,在職權和自己具備知識的範疇中解決問題。“避免事故的發生,才是最重要的。”王輝説。

  據了解,2021年江北區交通事故中,行人事故佔總事故量的40.6%,而行人作為弱勢群體,在事故中受到的傷害程度遠高於其他交通參與者。於是,王輝統計分析江北區8年來發生的1000余起一般程序交通事故,通過數據整理、歸納總結、數學分析,撰寫出《江北區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研究報告》,該報告成為江北區交安辦事故預防工作重要參考資料。

王輝通過監控梳理細節。新華網發

  王輝還將自己的觀察和學習能力,體現在了追蹤肇事逃逸嫌疑人的過程中。

  王輝曾作為專案組骨幹成員參與處理一起肇事逃逸案件。案發時是清晨5點多,一輛汽車將行人撞倒後,行人又被另一輛汽車碾壓。但碾壓行人的後車並未留在現場,而是駕車離開。

  王輝在現場勘查中發現該事故內情複雜:肇事駕駛員駕車逃逸,涉嫌交通肇事罪。但現場線索少、涉事車輛是一輛無牌車。

  “沒有車牌怎麼找,從車輛的特徵出發。”王輝説,從監控視頻中,他和同事們確定了這輛車的車型,隨後迅速&&到廠家和銷售商,對近期銷售的車輛進行排查,但很快廠商回復,該車型已經停産已久,市面上早已經沒有銷售。

  於是,王輝又將目光鎖定到二手車上,他和同事&&車管部門,排查了所有近期交易的該車型二手車。最後確定了一輛疑似的肇事車輛。

  隨後,王輝和同事們開始走訪建築工地、商家及物業200餘人次,了解當天具體情況,隨後又成功&&到知情人士,根據其提供的信息,他們成功鎖定肇事車輛及嫌疑人,並連夜追蹤200公里至四川省達州市。在當地公安機關配合下,成功查獲逃逸車輛,抓獲犯罪嫌疑人。

  在王輝看來,任何一場事故的處理,不僅需要技術與知識,也需要依法依規、合情合理,民警應該有同理心和責任心,因為民警對每一起案件的處理結果都有可能影響到一個甚至多個家庭的幸福。

編輯: 張青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5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