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一條鏈”協作助推川渝經濟高品質發展

  一輛慶鈴氫燃料電池物流車正行駛在路上。(本報資料圖片)(慶鈴汽車供圖)

  1月1日,榮昌區安富鎮一幢三層樓的廠房裏,100多名工人正在加緊生産嬰兒車布套、毛絨玩具等産品。

  這個車間是四川隆昌好貝思嬰童用品有限公司在重慶設立的“衛星工廠”。“訂單排滿了,生産線忙不過來,希望‘衛星工廠’幫助解燃眉之急。”該公司負責人説。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構建現代産業體係是關鍵,加強産業協作是重中之重。兩年來,川渝達成多個産業合作協議,共抓産業協作“一條鏈”推動高品質發展,特別是在氫能源汽車、産業鏈供應鏈互補等方面,成效明顯,建樹頗多。

  強強聯合

  圍繞汽車、電子資訊和裝備制造等優勢産業,共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集群

  “加個微信,改天我們還要來取經。”上月14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第四次會議在四川宜賓舉行,在參觀完位于宜賓三江新區東部産業園的寧德時代動力電池項目後,永川區委書記張智奎對宜賓市長方存好這樣説。

  在張智奎看來,宜賓不僅是永川的友好城市,更是永川産業升級的好夥伴——永川的多個重點産業裏,汽摩及零部件被列為“第一支柱”。有志規劃打造全球生産規模最大動力電池基地的宜賓,無疑是永川理想的合作對象。

  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以來,川渝兩地圍繞産業協作達成了所有合作協議,圍繞雙方共同優勢産業進行強強聯合,共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集群。

  比如,去年5月舉行的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第三次會議,審議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産業高品質協同發展實施方案》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電子資訊産業協同發展實施方案》。汽車和電子資訊産業,是川渝兩地最有可能衝擊世界級産業集群的兩個産業領域。

  隨後,川渝汽車産業鏈供需對接平臺和電子資訊産業鏈供需對接平臺先後建立,實現了兩地産業鏈供應鏈無縫對接。去年前三季度,川渝兩地電子資訊産業實現營業收入超1.7萬億元、汽車産值超過5000億元,跑出了産業發展“加速度”。

  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第四次會議上審議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建世界級裝備制造産業集群實施方案》,讓川渝兩地又一個萬億級産業集群呼之欲出。同時,這次會議審議的《共建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提出,計劃到2025年建成特色鮮明、體係完善的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成為全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新高地。

  “川渝兩地達成的所有合作協議,正是兩地産業協同發展的潤滑劑和新動能。”市經信委主任藍慶華説,通過在汽車、電子資訊和裝備制造這三個重點産業上發力,再加上工業互聯網建設助力,將促進川渝兩地在推進産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上協同協作,更好地實現産業鏈和供應鏈加速融合。

  瞄準氫能

  聚集起氫氣“制、儲、運、加、用”上下遊200多戶企業及科研院所,形成全産業鏈布局

  上月31日,民生集團司機王勇駕駛一款慶鈴氫燃料電池貨車,來到九龍坡區半山環道中石化綜合能源站。幾分鐘後,氫氣注滿,他開車往成都駛去。“氫燃料加注的便捷度與燃油類似,而駕駛的體驗感跟純電動車相似。”王勇説。

  不久前,慶鈴汽車公司與民生集團簽約,前者將陸續交付50輛氫燃料電池貨車給後者,進行成渝兩地間的物流示范運作。此舉背後,是川渝兩地圍繞氫能源汽車産業繪制的“施工圖”——雙方共建“成渝氫走廊”,包含建設一條貫通成渝兩市及中間各個城市群的氫能快捷運輸線。

  為了此次氫燃料汽車應用示范項目順利啟動,川渝兩地準備已久。重慶方面,慶鈴汽車公司2017年就涉足氫燃料電池商用車開發,目前正聯合德國博世公司在渝建設博世氫燃料全球首個研發中心,以及國家級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和氫能源商用車生産基地。

  四川方面,去年7月,東方氫能産業園在成都郫都區開建;同年11月,以氫能為核心的綜合智慧園區在德陽啟動。

  目前,川渝兩地已形成氫能全産業鏈布局,聚集起氫氣“制、儲、運、加、用”上下遊200多戶企業及科研院所,其中不乏行業及細分領域龍頭企業。接下來,川渝兩地計劃在兩年內分批次在“成渝氫走廊”投入400輛氫燃料物流車,在2025年前投入約1000輛氫燃料物流車,並配套建設加氫站。同時,在潼南、長壽、涼山、攀枝花等地建立氫氣供應基地,形成立足川渝、輻射西部的氫能及燃料電池産業發展高地。

  事實上,氫燃料汽車産業只是川渝汽車産業合作的內容之一。除了“成渝氫走廊”,“成渝電走廊”、“智慧高速走廊”等項目也相繼啟動,兩地汽車産業一體化程度正在不斷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來國內外汽車産業環境發生劇烈變化,讓川渝兩地車企越發成為利益依存、守望相助的産業共同體。

  比如,受疫情防控影響,主要為多家重慶整車企業提供配套的四川建安工業、華川電裝等汽配企業,在生産交付及資金方面遇到不少困難。為此,長安、小康、隆鑫等重慶整車企業與兩地政府部門一道,協調解決了上述四川配套企業的物流調度、産品準入等問題。

  去年末,成渝雙方還定下了汽車産業協同發展新目標——兩市經信部門簽署《共建世界級先進汽車産業集群戰略合作協議》,將以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為主攻方向,在規劃協同、技術攻關等方面展開合作,共同培育世界級汽車産業發展集群,計劃到2025年兩地汽車産量達到300萬輛,實現産值6000億元。

  分工協同

  供應採購環節相互補充、你來我往,一批川渝企業實現了高效分工、共同發展

  “加強産業聯動,健全合作機制,推動區域發展……”去年10月發布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出了要求。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建設帶動全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川渝兩地聚焦産業發展不斷協同發力,特別是圍繞推進産業協作和補鏈成群,這兩年來川渝兩地企業已積極行動起來,廣泛開展“互採互供”。

  在九龍坡區西彭工業園,重慶戴卡捷力輪轂制造有限公司(下稱戴卡捷力)車間,多條自動化生産線正加緊生産,通過熔煉、鑄造、熱處理等工序後,一批批被打磨得锃亮的輪轂依次下線。

  在戴卡捷力,每年約有1000萬件輪轂下線,被運往全國多個整車企業,特別是距離最近的四川車企。

  “我們的産品基本覆蓋四川所有整車企業,佔到四川輪轂市場份額近三成。”戴卡捷力負責人曾平説,接下來川渝兩地整車企業仍是該公司主要目標市場,其中四川市場是深耕的重點。

  供應採購環節形成的相互補充、你來我往,讓一批川渝企業實現了高效分工、共同發展。

  有別于戴卡捷力向四川進行産品輸出,位于璧山的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青山工業)則是向川企進行零部件採購,形成産品輸入。

  青山工業負責人馬雄介紹,該公司專注汽車傳動係統研發,其供應鏈體係配套供給主要集中在川渝兩地,在生産自動變速器所需的300多個零部件中,有七成供給來自川渝地區。

  “我們向四川採購的零部件包括變速器箱體、差速器殼體等,隨著兩地合作越發緊密,這兩年採購量增長也特別快。”馬雄稱,就在剛過去的2021年,又有多家川企加入青山工業供應鏈體係。

  當前,川渝兩地還有不少企業在産業配套、人才合作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比如在本地龍頭企業中,長安汽車在川渝地區共有270多個供應商和99家經銷商,其中四川地區經銷商有62家;小康集團在四川地區的配套企業共37家,在2021年的採購總額超過10億元。

  川渝工業園區的協作互動也在有序進行。去年5月,首批20個川渝産業合作示范園區授牌,來自德陽、江津等20個川渝市、區的産業園區榜上有名。這些園區通過聚焦電子資訊、汽摩、裝備制造、消費品等重點産業集群,結合自身資源稟賦、産業基礎、交通區位等條件,按照功能共建型、産業配套型、資源開發型等多類方式,“兩兩結對”組成多個産業合作示范項目。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229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