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到2026年 重慶渝北奮力成為成渝地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標桿城區
2021年12月28日 14:33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重慶12月28日電(劉磊)過去五年,地區生産總值、規上工業總産值、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等多項指標穩居重慶市第一的渝北區,又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

  12月28日,中國共産黨重慶市渝北區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召開,渝北區委書記于會文作報告。他指出,未來五年渝北將加快建設高品質發展的經濟大區、高水準開放的臨空大區、高能級策源的科創大區、高品質生活的城鄉大區,奮力打造成渝地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標桿城區。

中國共産黨重慶市渝北區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召開。新華網發

  過去五年

  渝北地區生産總值等多項指標穩居重慶市第一

  站在“兩個大局”交織、“兩個百年”交匯的關鍵節點,回望過去五年,渝北人民走過了一條怎樣的路?

  “過去五年,渝北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增動能,地區生産總值、規上工業總産值、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等多項指標穩居全市第一。”于會文指出。

  在堅持統籌協調、融合發展方面,過去五年,渝北城鄉面貌大為改觀,城鎮化率達89%,城市建成區面積突破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220萬,成為全市第一個“雙兩百”城區;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10萬畝經果林、10萬畝生態林成效初顯,村級集體經濟全面消除“空殼村”、總量躍居全市第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銅鑼山礦山生態修復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典型案例,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榮獲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

  在堅持發展為民、共建共用方面,過去五年,渝北民生民利不斷改善,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6%;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00所、新增學位7.8萬個,入學難、入園難、大班額等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完善住房供應體係,新建、改建各類保障性住房430萬平方米,惠及各類群體近20萬人。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回顧過去的五年,最令人鼓舞的是,面對全球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我們直面轉型升級帶來的陣痛,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保持戰略定力,沉著冷靜應對,穩住了經濟基本盤,培育了新的增長點,實現GDP增速扭負為正,繪出了一條經濟觸底反彈的‘V’型曲線,經濟總量率先在全市突破2000億元大關。”于會文説,最令人欣慰的是,渝北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責任和首要民生工程,勠力同心擔當歷史使命,盡銳出戰做好時代答卷,全區1001戶、2505名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220萬渝北人民與全國一道同步邁入全面小康。

渝北區委書記于會文作報告。新華網發

  新的征程

  到2026年渝北奮力成為成渝地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標桿城區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未來五年是渝北發展的戰略機遇窗口期、科創成果釋放期、臨空開放跨越期、高品質發展關鍵期。”于會文説。

  當天會議指出,今後五年,渝北要加快建設“四個大區”,打造“標桿城區”,即:建設高品質發展的經濟大區、高水準開放的臨空大區、高能級策源的科創大區、高品質生活的城鄉大區,奮力打造成渝地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標桿城區。這為未來渝北發展錨定了方向。

  一個關于未來的暢想是:到2026年,渝北經濟實力、發展動力、創新活力顯著提升,國際影響力、全國競爭力、區域引領力顯著增強。

  這是一張怎樣的發展藍圖?其中包括——

  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現代化經濟體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工業支撐作用明顯增強,現代服務業高端化發展,現代特色高效農業提質增效,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要素生産率顯著提高,經濟首位度、輻射帶動力持續增強,經濟總量突破32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産值達到5200億元,成為領跑成渝地區的經濟強區。

  對外開放達到新水準。以機場為核心的“空鐵公水軌”多式聯運交通體係進一步完善,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功能不斷增強,中新互聯互通示范項目、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豐碩成果,開放型經濟水準全面提升,進出口總額累計突破一萬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到120億美元,成為成渝地區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和示范窗口。

  創新能級實現新提升。産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政策鏈、價值鏈深度融合,面向全球配置創新資源、集聚創新要素的能力顯著增強,以仙桃國際大數據谷為載體的創新生態圈策源能級明顯提升,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比達到5%、産業創新能力躋身全國一流,高技術制造業産值佔全區規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超過50%,成為成渝地區最具活力的創新型城區。

  城鄉融合邁出新步伐。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深入推進,綠色本底更加厚實,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城鄉發展差距不斷縮小,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城鄉互促、城鄉共榮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成為成渝地區城鄉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典范。

  社會民生取得新進步。社會就業更加充分,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超過7萬元,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務體係更加健全,社會保障體係更加完善,社會治理水準和城鄉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人民生活更加舒心安逸,成為成渝地區推進共同富裕的排頭兵。

  當天會議還指出,到2035年,渝北將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建成具有全國競爭力的現代産業體係、全國輻射力的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全國影響力的創新創業高地、全國美譽度的生態宜居城區,成為中西部地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標桿城區。

編輯: 張青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0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