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渝中半島“8D魔幻”背後的無障礙城市建設

中山二路社區居民正在打卡乘坐“陽光電梯”。記者 崔力 攝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渝中區對社區環境進行了整治。圖為日前拍攝的整治後的兩路口街道兜子背邊坡。 通訊員 潘洪林 攝

渝中區華福巷,人行步道上增設口袋公園、增加座椅等配置方便市民出行。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指路除了説左右,還得言上下;一樓出去是街道,八樓出去也是街道;路是往天上走的……有網友稱重慶為“8D魔幻城市”。

  然而,魔幻背後,隱藏着的卻是居民出行不便等難題,特別是在兩江環抱的渝中半島,更顯突出。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渝中區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與老舊小區改造、全國文明城區建設等工作相結合,在加裝老舊樓棟電梯同時,通過在公共區域加裝電梯、構建“十分鐘生活圈”等方式,緩解群眾“爬坡上坎、雙腿打顫”的出行窘境,推進“8D魔幻”背後的無障礙城市建設。

  一台公用“爬坡”電梯背後的群眾需求

  “買個菜,得爬步道到崖壁上頭的觀音岩主街去,大概有9層樓高。”80多歲的楊付德家住兩路口街道中山二路社區,“老了,出個門都難!”

  這是個典型的老舊社區,20余棟單體樓位於崖壁之下。11月24日,該社區沿崖壁而建的“陽光電梯”投用,2000余戶居民上行到主街再不用爬坡上坎了。

  這是渝中區首部由政府出資,為方便老舊小區居民出行而建的公用電梯。

  渝中區地處長江、嘉陵江交匯處,半山半島,很多居民樓都依山而建,居住其間的人們總有爬不完的坡坡坎坎,像中山二路社區這樣的地形隨處可見。

  雖然渝中區暫未統計出相關的具體數據,但重慶日報記者在連日走訪中,已可窺見一斑——

  上清寺街道桂花園社區,單軌列車穿樓網紅打卡點背後,是一片修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住宅,從李子壩站一直延升至鵝嶺二廠以上,落差近200米。社區書記韓玲告訴重慶日報記者,轄區幅員面積0.25平方公里,需要爬坡的地方就多達30余處。

  “在重慶,除了費腿,其他真沒啥毛病。”外地游客李先生從華一坡爬了一路後感慨。華一坡距離解放碑不足2公里,青蔥的樹木掩映下,佈滿青苔的石階沿着坡坎拐來拐去,串聯起30余棟老舊居民樓。李先生説:“的確累,但頗具老重慶風情。”

  在大溪溝街道華福巷社區,一條長達200多米的梯坎與山城步道連通,最陡的地方坡度接近45°,沿線住着300余戶居民。居民去買菜,這些石梯是必經之路。

  ……

  交通出行是繞不開的民生問題。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渝中區11個街道79個社區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座談、網上問政等方式,積極尋求破解群眾“出行累”之道。

  資金、後期管護……大規模加裝公用電梯面臨系列難題

  要解決居民特別是老年人“出門爬坡累”這一難題,像中山二路社區這樣修建“陽光電梯”,似乎是最直接的方法。

  可“陽光電梯”模式,能否順利複製?

  中山二路社區書記程燕説,“陽光電梯”從居民提議到正式投用,花了兩年多時間,共花費90余萬元。

  “資金是第一道坎。”程燕説,在社區坡坎崖等區域加裝公用電梯,目前尚沒有具體牽頭單位,區裏也暫未&&統一的實施辦法。

  重慶伊士頓電梯公司也曾將目光投向公用電梯這片藍海,可一直沒能推進。公司加裝部經理陽洋坦言:“誰來出錢?該出多少?很難界定。”

  其次,即使資金有了保障,電梯如何安裝,地形是否允許,也是問題。

  在渝中區,不少居民樓棟建於緩坡之上。比如位於人和街小學旁的張家花園片區,200多米長的步道從人和街主幹道一直向上延伸到山城步道,沿途散佈着10余棟老舊居民樓。

  “我今年83歲了,米啊、油啊之類的重東西,只能等周末娃兒來買了。”家住步道中段的王婆婆説,“肯定是想要電梯的,但我們也曉得,這緩坡地形,還七拐八拐的,難!”

  再者,電梯屬於特種設備,安裝後如何管理?

  “乘坐‘陽光電梯’需要刷卡,每次3角。”程燕説,3角錢只是象徵性收費,可用於電梯後期管護,也能讓群眾更有保護電梯的意識,“我們依託‘黨建+物業’,成立了自己的物業公司,安排專人管護‘陽光電梯’,以保證其能長期發揮作用。”

  可否將公共區域的電梯安裝推向市場,進行市場化運作?

  “共享電梯模式?我們暫時沒有考慮!”渝中區住建委提升科負責人王凈怡分析了個中原由:一是質量得不到保障;二是後期管護存在漏洞;三是共享電梯收益周期太長,“其他城市也曾推出過共享電梯,但大多爛尾。”

  或可探索“公私聯合”模式

  “應從社會治理、機制創新上下功夫,擺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線性思維。”有專家&&,除了依賴於政府買單建設公共設施,還可發揮社會多元主體合力,加大商場、寫字樓等商業電梯的開放程度,使商業電梯盡可能多地發揮公用電梯的作用。

  “我們也正在探索類似的‘公私聯合’加裝模式。”王凈怡稱,原則上是準備將公用和樓棟私用電梯相結合,即讓老舊樓棟加裝的電梯對外,讓其承擔一部分公用電梯的職責,但“目前還沒有成熟的方案。”

  構建“十分鐘生活圈”,另辟蹊徑緩解爬坡難

  如果硬體設施暫時無法解決,可否從軟體提升上下功夫,將更多便民服務搬進社區?

  “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通過購置、置換、租賃、徵收以及充分利用低效空間等方式,打造一批社區菜市場、養老站、托幼所、社區衞生服務站等便民場所,補充完善公共配套服務設施。”王凈怡介紹,渝中區在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中,很重要一項工作就是構建“十分鐘生活圈”。目前,渝中區各社區已基本實現“十分鐘生活圈”全覆蓋。

  “受地形地貌影響,爬坡上坎也是重慶老城區的特色。要實現‘爬坡不費勁,生活更便捷’,必須多方聯動,多措並舉,才能有效推進。”渝中區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陳華秋認為。

  譬如,去年以來,渝中區已累計開通四條小巷公交,打通次支道路的交通瓶頸,串聯起社區、醫院、學校、菜市場、軌道、公交樞紐站等,方便市民出行“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

  同時,依託老舊小區改造,區住建委還對社區設施環境進行適老化改造。例如在老舊小區坡道增設扶手欄杆、進行無障礙坡道改造、設置口袋公園、增加座椅等休憩設施,讓居民“爬累了,能有地方喘口氣”。結合無障礙文明城區建設,區裏還為各街道配置了履帶式爬樓輪椅,方便殘障人士、老人出行。

  相關新聞>>>

  107部電梯裝進老舊住宅

  3000余戶渝中居民告別“爬樓難”

  本報訊 (記者 周立 左黎韻)近日,重慶日報記者從渝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老舊住宅加裝辦獲悉,自2017年在全市率先啟動老舊住宅加裝電梯工作以來,渝中區已累計為老舊住宅加裝電梯107部,讓3536戶居民告別“爬樓難”。

  作為老城區,渝中區老舊住宅樓宇較多,且基本上沒有電梯,給居民出行帶來不便。

  為此,渝中區&&了《渝中區老舊住宅加裝電梯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和《渝中區老舊住宅加裝電梯試點工作資金保障方案》,規定凡轄區未納入徵收範圍、7層及以上未設電梯的住宅,在滿足可行性、安全性的前提下,經本樓棟2/3以上的居民同意後均可申請加裝電梯。電梯加裝完工後,渝中區政府將對工程總費用的50%予以補貼。

  截至目前,渝中區老舊住宅加裝電梯共申報立項249個。而在電梯的後續保養維護上,渝中區在69個社區率先探索了“黨建+物業”的管理模式,破解老舊樓棟電梯加裝後“沒人管、沒錢管”的難題,保障加裝的電梯發揮長效作用。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0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