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社會保險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
2021年12月02日 18:15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重慶12月2日電(劉文靜)近日,《重慶市社會保險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規劃》緊扣全民參保、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險待遇、社會保險基金監管、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服務5大領域,細化設置了7項具體指標、3個專欄計劃,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推動全市社會保險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持續深入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市人力社保局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持續完善全民參保庫,持續推進精準擴面,加強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擴面,推動基本養老保險由制度全覆蓋到法定人群全覆蓋,促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適齡參保人員應保盡保;優化各險種參保結構,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檔次標準和繳費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強化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格局。

  健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穩步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等系列改革的籌備、測算和落地實施;推動修訂《重慶市失業保險條例》,研究擴大失業保險保障範圍,擴大政策受益面;推動實施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

  健全社會保險待遇調整機制。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比照經濟增長、物價水平變動、不同群體間收入比較等因素,完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待遇水平調整機制,鼓勵“一區兩群”地區結合經濟實際調整城鄉基礎養老金,開展“塵肺病”等職業風險防控手段和措施專題研究,探索多層次工傷保障,持續推進工傷預防、醫療、康復工作,提高工傷職工保障水平。

  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管。持續健全政策、經辦、系統、監督“四位一體”基金管理風險防控體系,嚴厲打擊侵佔、欺詐基金等違法行為;建立工傷協議服務機構監管體系。健全基金預測預警制度,促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長期平衡;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促進基金保值增值。

  提升社會保障經辦管理水平。以“智慧人社”為統領,社保經辦服務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入,全面加強經辦管理服務智能化、標準化、行風建設,深入實施社保業務流程再造,繼續完善拓展社會保險服務系統功能,實現與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應接盡接,網上服務事項應上盡上。

  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孫志堅&&,“十四五”期間,重慶將開展社會保險“全民參保計劃擴面提質”專項行動計劃、“固本培元”行動計劃、經辦服務“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3大行動,形成社會保險全民共建共享的發展格局。

  《規劃》細化設置了7項具體指標。“十四五”期末,全市城鄉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400萬人、750萬人、610萬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180元/月以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資金總額70億元以上;市級社會保險公共服務標準化基地20個。

編輯: 張青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2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