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彈子石摩崖造像保護修繕工程一期竣工

五佛殿石造像修復後。(受訪者供圖)

  11月10日,記者從南岸區文管所獲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彈子石摩崖造像保護修繕工程一期已竣工並通過初步驗收。這處在長江之畔佇立600餘年的石質文物,借助科技手段得以延年益壽。

  彈子石摩崖造像為元末明初定都重慶的大夏政權鑿刻,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歷經風吹日曬和江水浸泡,造像表面裂隙縱橫、風化和微生物病害嚴重,已經到了不得不“醫”的地步。

  2016年,該文物被納入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的“川渝地區石窟及石刻保護專項試點項目”,並作為川渝石窟砂岩風化病害治理技術的示範項目地。給它做“手術”前,文物專家對其進行了科學、嚴謹的“體檢”。重慶市文化遺産研究院(現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組對彈子石摩崖造像片區進行了考古調查,通過勘探、試掘、測繪、三維建模等手段採集信息,在此基礎上進行整理建檔、分析研究。

  2016年起,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修繕團隊對臨江大佛、五佛殿石造像(即修繕工程一期)的保存現狀、周邊環境及地質條件進行現場勘察,運用紅外熱成像儀、地質雷達等儀器監測分析文物病害,並開展了大量修復試驗,為編制保護修繕方案、指導工程實施提供科學依據。

  “我們採用與造像本體材質相同的石材製作試驗模塊,利用模塊開展大量修復試驗,以檢測加固材料的穩定性等,從中找出最適合這裡的修復材料。”彈子石摩崖造像保護修繕工程項目現場負責人説,這項工作從2016年至2020年一直在進行,前後共製作了超過1.5萬份試塊。最後修復材料選擇的是國産水硬性石灰,這種材料不開裂、不變形,穩定性好。

  修繕工程自2020年6月正式啟動以來,文物修復工作人員先後對造像本體開展了表面除塵、清洗、脫鹽、裂隙修復、補型等工作。這些工作頗具科技含量,如清洗分為微粒子噴射清洗、高溫高壓蒸汽清洗等類別,以更加科學有效地給造像“洗澡”。

  “我們在修繕工程中還設置了小型氣象站,對微環境進行持續監測,為科學修復提供可靠依據。”該負責人介紹,經過精心修繕,消除了造像積塵、微生物病害、裂隙、空鼓、殘缺及岩體內部鹽害等病害,解決了文物及周邊岩體結構穩定問題,讓文物得以延年益壽。此次修繕積累的寶貴經驗,將運用到西南地區其他石刻造像的保護修繕之中。

  如果説一期工程是為文物“手術”,那麼即將開展的二期工程則是讓文物的“面容”更加清晰、健康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接下來,文物修復專家們將開展石造像彩繪、金箔層病害治理,以及佛龕、題刻修復等項目,將造像的歷史信息更好地傳承下去。

  修繕工程全部完工後,南岸區將以文物本體為核心,將這處隱於江畔的摩崖造像打造成為全民共享的開放式文化公園。 (記者 趙迎昭)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06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