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韓振/柯高陽
電壓不穩、水壓不足、噪音擾民、道路破損、路燈缺失……在地處三峽庫區腹地的重慶市奉節縣,不管是居民自家的煩心事,還是公共領域的大小問題,都可以向“民生之聲”服務熱線反映。自開通以來,這條服務熱線總共收到群眾問政事項3萬餘件,辦結率98%,群眾滿意率達97%。
聽民聲,搭建民生訴求“好&&”
“沒想到這麼快就能用上新電梯了。”最近,奉節三峽風小區居民陳菊興的一樁煩心事終於有了眉目。三峽風小區是奉節縣城第一個安裝電梯的高層居民小區,但十幾年過去,電梯開始顯現種種毛病:按鍵失靈、突然下墜……業主&&:“三天兩頭出問題,我們一到上下樓就擔驚受怕。”
今年年初,業主們一商量,向奉節縣“民生之聲”反映了電梯老化的問題。小區所屬的魚復街道辦事處接到反映後,立即派出工作人員到小區了解情況,並協調動用大修基金對老舊電梯進行更換。
三峽風小區老舊電梯問題的解決,得益於“民生之聲”的跟進協調。該&&將電話、網絡、電子郵件、手機短信、微信、群工系統、縣長信箱等各種投訴建議渠道統一整合成為“民生之聲”服務熱線,由專人值守。老百姓有什麼操心事、煩心事,都可以反映。
奉節縣民生之聲服務中心負責人何朝林説,“民生之聲”實行“&&收集、定向交辦、限時辦理、跟蹤問效、逐項回復”工作機制,一般民生事項需在3個工作日內辦結。對於涉及水、電、氣等基本民生事項,則要求半小時內開始處理、當日辦結。
接到群眾反映情況,市政工作人員現場搶修 孔繁璐 攝
解民憂,摸索服務群眾“好機制”
老百姓反映的問題有許多可以當日辦結,也有不少事項情況複雜,有些是歷史遺留下來的“老大難”。怎麼辦?奉節縣在實踐中摸索出“首交責任制”和“領導領辦制”等工作機制。
奉節中學校門外的桐鳳路,一到夜裏黑燈瞎火,學生晚自習放學後只能摸黑回家。有家長給“民生之聲”打來電話:“為了娃娃放學路上的安全,能不能把損壞的路燈修好?”
路燈問題被轉到縣裏的住建委和縣城管局,誰知一個部門説這是市政道路,不歸開發企業和物業公司管;一個部門則説,這條路是物業內部道路,還沒移交給城管部門。奉節縣民生之聲服務中心將問題報告給縣政府,由分管縣領導現場辦公,確定責任單位、限期完成修復,桐鳳路上的路燈很快亮了起來。
縣政府以此為契機,在全縣範圍內排查,理清權責邊界,在一個多月內辦結了全部同類問題。縣委縣政府還對“民生之聲”的辦結情況進行定期考核,對考核排名靠後單位進行通報和約談。“這樣一來,負責的部門有了切實壓力,‘踢皮球’的現象也得到了解決。”何朝林説。
得民心,溝通社情民意“好幫手”
城市管理關係到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城管、市政部門因此也成了奉節縣承接群眾反映事項最多的單位,僅2020年收到的“民生之聲”問題就達700多個,平均每天兩件。
“雖然工作量增加了,但很多情況靠自己巡查是發現不了的,這就倒逼我們改進作風、提高工作效率。” 奉節縣城市市政設施管理所副所長吳曉玲説,“民生之聲”的機制還有利於促進各部門協作,一些以往僅靠單個部門辦不成的難事迎刃而解。
如今,“有問題就找民生之聲”已經成為奉節人的習慣。“撥個電話,我們的話有人聽,我們的事有人管。”説起這個&&,許多老百姓豎起了大拇指。在重慶市每年分片區舉行的組內評比中,奉節的群眾滿意度從過去的倒數變成了位居前列。(參與采寫:孔繁璐)
(刊於《半月談》202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