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人居環境整治後的中梁鎮龍泉村,潔凈、美麗。通訊員 金永元 攝/視覺重慶
霜降已至,沙坪壩區歌樂山街道、中梁鎮農村居民本應進入一年中的“閒季”。10月26日,記者在這兩個街鎮採訪時卻發現,這裡的農村“閒季”不閒——不少居民忙着種花、修雞鴨圈、清理垃圾。
按規劃,地處中梁山脈的歌樂山和中梁兩個街鎮將着力發展綠色産業,將美麗鄉村建設成為人們嚮往的“詩意田園”。為此,沙坪壩區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幹部帶頭幹、政策激勵等方式,調動起中梁山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熱潮。
黨員幹部帶動村民一起幹
這段時間,歌樂山街道和中梁鎮的黨員幹部紛紛行動起來,幫村民改圈、打掃垃圾,散養的家禽改成了圈養,許多在角落堆放多年的垃圾也被清理乾淨。“幹部帶頭幹,我們更得加油幹!”中梁鎮石院村,在院子裏種植月季的村民舒文秀説。
“我們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細化為‘一化二改三不見’。”該區農業農村委人居辦主任湯勇&&,“一化”即美化,在公路和居民房前屋後栽種美人蕉、木春菊,以及桃樹、李樹、梨樹等本土植物;“兩改”即規範改造圈舍和柴棚;“三不見”即不見生活垃圾、建築垃圾、白色垃圾。
多項措施激勵村民堅持幹
“這幾盆多肉放在大門口好看,還是擺在院墻邊好看?”中梁鎮龍泉村村民羅利和李封蘭在討論美化自家庭院。
鎮裏對農村居民戶庭院狀況、家風、品德等進行打分,讓“十星級文明戶”成為一種“時髦”。
除了評星級,當地推出的“積分制”也調動了不少居民開展“一化二改三不見”的熱忱。“分類做得好,可以積分,到村裏‘積分超市’換獎品。”76歲的馬天華笑着説。
通過評選“星級文明戶”“積分制”等基層自治措施,兩個街鎮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由原來的“要我幹”變成“我要幹”。
實在效益讓村民願意幹
歌樂山街道歌樂村開了一家養老院的金建平説,自己在院子裏搞了上百盆盆景,但還是有不少老人願意走出康養中心看看青山綠水。他感嘆:“環境整治是大好事,我們應該堅持下去。”
該區農業農村委人居辦副主任羅達璐&&,目前該區已發動3.6萬人次參與此活動,清理田間地頭廢棄處3400余處、建築垃圾等2000余噸,整理美化土地面積5.6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