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起巫山峽,巴蜀是一家。
10月20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發布並提出,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資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講好巴蜀故事,打造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的世界級休閒旅游勝地。
截至目前,川渝兩地簽訂各層級文化旅游戰略合作協議52份,發起成立文化旅游合作聯盟11個,共同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重點工作65項,其中圓滿完成35項、持續推進20項。川渝文旅融合正昂首闊步前行。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創新合作機制,推動規劃協同、政策相通、産品相連、品牌共享,力爭到2035年,川渝兩地文化旅游綜合性總收入突破5萬億元,文化旅游消費總人次突破15億人次。”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秦定波稱。
雙向聯動
健全完善合作機制
2020年4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專項工作組聯席會第一次會議在重慶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工作機制和工作方案,並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雙方遵照“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優勢互補、共建共享”基本原則,共同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包括編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規劃及實施方案、推動巴蜀文化資源的研究和保護傳承、開展文化旅游創新改革試驗等。
同年5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動在成都太古裏和重慶彈子石同步啟動。百萬門票互贈、百萬市民互游、十條精品線路互推……川渝兩地文旅“一體化”發展拉開火熱序幕。
不僅如此,雙方進一步聯動聚力,成立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專項工作組,設立聯合辦公室,定期召開協調會議,形成《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工作機制》《深化四川重慶合作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工作方案》等機制文件,簽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物保護利用戰略合作協議》《成渝地區文化旅游公共服務協同發展“12343”合作協議》等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15項合作,建立成渝文物保護利用11項聯動,強化成渝文化旅游公共服務13項協作,加強兩地戰略協同、政策銜接和工作對接,全面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
兩地文化旅游綜合行政執法部門還持續開展了文化旅游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執法工作情況和執法信息交流活動,多次實施川渝兩地交叉執法,簽署《四川省—重慶市文化旅游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協作備忘錄》,進一步規範重慶和四川文化旅游市場秩序,營造平穩健康有序的文化旅游市場環境。
紮實推進
共同打造巴蜀文旅精品
“自古以來,川渝歷史同脈、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經濟同體、人緣相親,以巴蜀文化為紐帶,以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為突破,協同化發展勢在必為、大有可為。”秦定波稱,2020年以來,川渝立足互為文化發揚地、旅游集散地和重要客源地優勢,在重大文旅項目、精品線路、公共服務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推動實施了一批有引領帶動作用的重大文化旅游産業項目,大力開發文旅+大熊貓、文旅+影視、文旅+數字動漫、文旅+主題游樂、文旅+新藝術創作、文旅+音樂産業、文旅+舞蹈産業、互聯網+旅游等新業態,培育“巴蜀文脈”人文旅游、“巴蜀風韻”民俗旅游、“巴蜀脊梁”紅色旅游、“巴山蜀水”生態康養等十大巴蜀特色優勢産業集群。
推動洪崖洞和寬窄巷子、金佛山和都江堰等地標級景區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開展了廣元澳維鯤鵬小鎮、曾家山榮樂國際生態康養度假區等旅游合作項目,引導成都索貝集團與重慶演藝集團探索實時傳輸技術落地重慶國際文化旅游交流之窗;開發川渝兩地一程多站旅游線路,打造跨省區的精品旅游聯線産品,先後發布鄉村旅游、紅色研學、生態康養等精品線路70余條。
兩地多家文化藝術單位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圍繞打造巴蜀文化藝術傳承創新區、籌建川渝劇本創作孵化基地等展開深入合作,如首屆“技炫巴蜀”川渝雜技魔術展、“巴蜀情”——2020川渝中國畫作品展、音樂會《巴音蜀韻——成渝雙城國樂嘉年華》等在兩地互演互辦,反響極好。
以行政審批事項“川渝通辦”為抓手,紮實推進巴蜀文化旅游“數據走廊”建設,實現行政審批數據PC端、移動端、窗口端、自助端“四端同步”服務,讓行政許可事項申報材料平均減少30%以上、承諾時限較法定時限平均縮減70.04%。今年1-8月,重慶市文化旅游委共辦理涉“川渝通辦”事項2134件(次),服務質量評價的非常滿意率達100%。
走深走實
打造世界級休閒旅游勝地
對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的打造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的世界級休閒旅游勝地,秦定波&&,接下來,川渝兩地文化旅游部門將持續深化合作,推進川渝兩地文化旅游發展協同、政策相通、産品相連,共同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工作走深走實。
堅持規劃引領。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編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劃》,成立工作專班,共同研究提出走廊涉及重大項目、重點任務、重大改革及懇請支持事項,對標國家規劃,分別編制重慶市、四川省實施方案。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旅游公共服務品質,提升旅游集散中心、諮詢服務中心、特色民宿、景區停車場、汽車營地等服務功能,持續實施生態環保示範旅游廁所建設工程,聯合推出《成渝地區旅游景區導覽圖》,推進成渝地區沿線旅游標識標牌和導視系統規範化建設。加快推進交通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川渝兩地和省域內交通連線成網、無縫對接,完善城際鐵路交通運輸一體化網絡體系,加快景區連接通道建設,編制川渝文化旅游風景道規劃,構建“快旅漫游”巴蜀旅游交通網絡。
深化品牌打造。持續培育“成渝地·巴蜀情”區域文化活動品牌,共同舉辦第五屆川劇節、成渝地區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及産品採購大會等大型節會活動。重點包裝巴蜀古遺址文化探秘線路、長江上游黃金水道生態旅游線路、石窟石刻藝術世界遺産線路、巴蜀古道文化旅游線路、巴蜀非遺旅游線路、成渝古道文化旅游線路、大嘉陵江山水人文旅游線路、長征主題紅色旅游線路等旅游線路。探索開行成渝旅游專列,推動兩地資源共享、游客互送,協同提升“天府三九大 安逸走四川”“行千里·致廣大”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