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繼往開來:讓紅岩精神世代傳承

  黔江區實驗小學,學生在“小蘿蔔頭”活動室觀看“小蘿蔔頭”資料展。(本報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楊敏/視覺重慶

  遊人參觀曾家岩50號舊址(周公館)。(本報資料圖片)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核心提示

  如何讓紅岩革命文物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綻放奪目光彩

  ■打造紅岩革命文物精品展覽,推出紅岩革命故事展演,廣泛開展社會宣傳教育活動,助推紅岩精神傳承與弘揚

  ■保護好紅岩革命文物舊址和館藏革命文物,讓文物“延年益壽”;實施文物數字化保護,用數字技術為文物本體“復原”

  ■實施紅岩景區品質提升工程,整體打造“紅色三岩”文化旅遊品牌

  ■用活紅色文化中的教育資源,立足重慶、面向全國、服務全黨,建成紅岩黨性教育基地

  “參觀紅岩村,是為了滿足8歲女兒的心願。”10月1日,正在紅岩革命紀念館參觀的雲陽市民龍良海説,“這次我開車5個小時,帶女兒來到她心心念念的地方參觀展覽,感受紅岩精神。”

  在紅岩革命紀念館“千秋紅岩——中共中央南方局歷史陳列”中,一件件珍貴歷史照片、重要歷史文物、大型歷史油畫,以及充滿科技范兒的“紅岩記憶——數字體驗廳”,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那段風雨如磐的革命歲月。

  除了打造精品展覽,重慶還通過保護利用紅岩革命文物、推出紅岩革命故事展演等多種方式,助推紅岩精神世代傳承。紅岩革命文物在新時代裏煥發新的生命力,綻放奪目光彩。

  紅岩革命文物煥發新生

  “他的衣服鞋帽,許多都是補了又補……”5月10日,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大樓舊址毛澤東辦公室迎來一位老人。他在辦公桌前,將毛澤東同志艱苦樸素的生活娓娓道來。這位老人名叫吳連登,曾任毛澤東同志秘書。

  吳連登對重慶日報記者説,他上世紀90年代參觀過紅岩村,和20多年前相比,如今的紅岩村自然環境更優美了,文物建築也得到很好的保護和修繕,他很欣慰。

  一處處舊址講述堅如磐石的信仰信念,一件件文物彰顯歷久彌新的初心使命。

  “我們加強本體保護,完成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大樓舊址等35棟文物本體保護修繕,綜合實施文物周邊環境整治,保存了紅岩革命文物舊址的真實歷史風貌。”紅岩聯線管理中心黨委書記朱軍説。

  保護好革命文物,就是保護好歷史的見證。

  在渣滓洞看守所舊址中,復原陳列展覽展出了30余件實物和200余張圖片,借助互動體驗、場景還原等,讓觀眾走近紅岩英烈崇高的精神世界。在修繕這處見證歷史的“國保”建築時,工作人員以“繡花針”功夫做細活兒,讓建築以更加健康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紅岩聯線管理中心還加強智慧保護,實施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4期,建成藏品資訊管理係統和文物保護專項檔案庫,用數字技術為文物本體“復原”,提高文物保護的信息化水準,實現紅岩革命舊址全景漫遊。

  除了革命文物舊址,館藏革命文物也得到很好保護。10月20日,“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藏紙質和紡織品文物保護修復”項目,入選中國文物學會等組織評選的2021全國十佳文物藏品修復項目。據悉,該館館藏文物8302件(套),紙質和紡織品文物佔到90%以上,文物修復專家們接力守護,讓文物“延年益壽”。

  打造“紅色三岩”文旅品牌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小小志願者石雨鑫,今天我來為您講述南方局文化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故事……”10月6日,國慶假期接近尾聲,仍有絡繹不絕的遊客走進曾家岩50號舊址(周公館),小小志願者為遊客免費講解,獲得一致讚譽。

  如今,遊客來渝旅遊,鐘愛紅色旅遊景點,但是如何提升遊客遊覽體驗呢?

  朱軍説,紅岩聯線管理中心正著力實施紅岩景區品質提升工程,依托紅岩村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大樓舊址、虎頭岩新華日報總館舊址、曾家岩50號舊址(周公館)等為主的紅色景點,全力打造紅岩文化公園,整體打造“紅色三岩”文化旅遊品牌。紅岩文化公園首期項目建設內容包含的紅岩革命紀念館入口及周邊環境改造、紅岩幹部學院改造等,如今已基本建設完成。

  “我們還建成了紅梅、荷花、海棠等五大主題花園,打造‘紅岩最美小道’,吸引遊客走進紅岩,體驗重慶都市紅色精品旅遊,並在舒心舒適的旅行中了解紅岩歷史、感受紅岩精神、接受紅色教育。”朱軍説。

  遊客除了觀看革命文物舊址和展覽、觀賞優美自然風光之外,還能上一堂黨課和研學課程。

  紅岩聯線管理中心用活紅色文化中的教育資源,立足重慶、面向全國、服務全黨,建成紅岩黨性教育基地,推出了“重溫一次入黨誓詞、開展一場深情祭掃、參觀一個專題展覽、聆聽一堂專題黨課、觀看一場專題演出、重走一段紅岩小路、抒寫一段學習感悟”的“七個一”特色課程。該基地入選中組部、中央國家機關黨校黨性教育基地名錄,2015年9月基地開班至2020年12月,專題培訓全國各地培訓班7414個、黨員8.7萬人次。

  紅岩聯線管理中心所轄紅色景區,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感受紅色旅遊魅力,2018年至2020年接待觀眾2390萬人次,其中2019年接待觀眾1150萬人次。

  生動傳承紅岩精神

  運用好革命文物,就能激活發展的正能量。

  朱軍介紹,近年來,紅岩聯線管理中心用活用好紅岩精神,廣泛開展社會宣傳教育活動,推出紅岩革命故事展演、讓烈士回家、讓“小蘿蔔頭”進校園、尋找紅岩發聲人、紅岩故事100講等紅岩品牌宣教活動。

  其中,紅岩革命故事展演由紅岩聯線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自編自導自演,通過講、誦、展、演等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講述紅岩革命故事。去年9月21日首演至今年9月底,已在高校、社區、企業、機關、軍營等場所演出371場。

  “沒想到,這一別70年了,一別竟成永別。”展演舞臺上,白發蒼蒼的李清緩緩走向舞臺,伸出顫抖的雙手,撫摸妻子張露萍烈士雕像時,深情感慨道。他眼中噙滿淚水,臺下觀眾淚眼婆娑。

  這位老者是紅岩革命故事展演導演白雙全扮演的。除了擔綱導演,他還在展演中扮演了八路軍老班長、劉國鋕烈士的哥哥劉國錤等角色。他説:“我們都熱愛紅岩,用真情實感演繹紅岩革命故事,希望讓觀眾從中汲取精神力量。”

  一場場展演,感動了無數的觀眾。“觀看展演時,我多次流下眼淚。”展演在四川大學舉行時,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李栓久感慨道,這堂特色思政課讓學生真正喜歡、終身受益。

  除了係列宣教活動之外,係列文藝作品也助推紅岩精神傳承與弘揚。在慶祝黨的百年華誕背景下,由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重慶總站聯合重慶廣電集團、重慶出版集團、紅岩聯線管理中心等多家單位,開展了“紅岩家書——尋訪烈士絕筆後人”聯合行動,制作了紀錄片《紅岩家書》,出版了圖書《紅岩家書》。

  “重慶是紅岩精神的發祥地,如何更好闡釋弘揚紅岩精神,讓紅色記憶歷久彌新,值得社會各界共同思考與探索。”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南方局研究室副主任黎余説,精神的偉力,總能帶來心靈的震撼。期待紅岩精神更加廣泛而深入地傳承,激勵全黨同志賡續共産黨人精神血脈,書寫中國共産黨人新的精神史詩。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799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