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為建設“兩山”實踐創新示範區添動力

  讓黨史學習教育更入心、更惠民、更促發展——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武隆區引導該區全體黨員幹部感悟思想偉力、認真汲取真理力量,推進武隆踐行“兩山論”,實現持續健康發展。近日,記者從該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武隆地區生産總值增速居渝東南首位。

  全方位開展學習宣講

  “當年在平橋活動的‘平橋特支’,成為打通涪陵、南川的革命橋梁……”近日,平橋鎮退休幹部郎雪芹依託當地“平橋特支”基地和平中學(舊址),為遊客宣講黨史。郎老黨史講得精彩而又接地氣,場場贏得熱烈掌聲。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武隆積極打造空中黨課、移動課堂、送教下鄉、送學上門、流動學習、田坎院壩課堂等“六大課堂”,推出《圖説武隆黨史》《口述武隆黨史》,為2290名流動黨員推送“電子紅色包”3000余次。

  目前,該區由區級領導帶頭,已開展專題學習會、研討會、座談會2000余次;各級各部門以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為載體,集中學習2680余次,789個基層支部堅持每月至少開展學習交流1次。

  同時,該區依託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的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整合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旅遊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等七大&&資源,實現基層“點單”、實踐中心“派單”、群眾“評單”,深入開展“六進”巡迴宣講、基層微宣講1500余場次。

  全身心辦實事惠民生

  昨天,81歲的羅雲碧婆婆在江口鎮街上買了1.5公斤大蒜。付錢時她掏出手機,“嘀”一聲掃描微信二維碼,讓賣蒜的小夥也驚訝。

  以前,羅雲碧婆婆還只能把智能手機當老年手機用。在“我為群眾辦實事”中,該鎮發現不會用智能手機是不少老人的煩惱。為此,鎮上專門面向老人開設了兩個培訓班,讓老人也成“智能手機達人”。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武隆區啟動了“登門暖心行動”,通過“登萬家門”“訪萬家情”“解萬家難”“暖萬家心”,為城鄉群眾辦實事。各鄉鎮街道幹部對在家居民逐家逐戶登門面訪,對外出戶實行電話聯絡,確保登門不漏戶、戶戶見幹部;通過真訪實訪、了解民情、聽取民意,把每戶的基本情況和困難摸清摸透;對收集到的問題,分門別類作好辦理回復,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據統計,目前該區已推進市、區兩級民生實事28件,區級領導帶頭辦理民生實事45件,帶動各級領導幹部為群眾辦實事357件。同時,該區“登門暖心”活動收集群眾反饋問題5880件,已辦理解決4899件。

  全力以赴促經濟社會發展

  近兩天,火爐鎮關橋村細雨霏霏,村裏開工兩個月的生態文旅項目——“官橋·雲村”工地卻熱鬧紅火。

  “如果按正常程序,我們現在應該還在跑審批程序。”項目開發企業負責人感慨地説,他在全國做過多個項目,但武隆區審批大廳通過“提前介入”將服務送上門的方式,還是第一次遇見。今年3月,武隆區審批大廳通過提前介入及時發現該項目在規劃上的問題,從而減少了規劃調整,實現了項目的早日開工。

  武隆還把修復烏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烏江、芙蓉江等水質均達到Ⅱ類,森林覆蓋率達65%;積極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新途徑新機制,成為全市唯一同時獲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區縣。

  同時,該區大力拓展開放通道,統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和産城景融合發展。仙女山機場已開通10余條國內航線,渝懷二線、新火車站建成投用,白馬貨運碼頭建設完工,渝湘高鐵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打造“特色山水·濱江休閒”旅遊城市和“主城都市區後花園”,鳳來新城總部大樓等項目有序推進;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條鄉村旅遊精品線串聯全區各鄉村旅遊示範村(點),努力實現鄉村美、産業興、百姓富。今年上半年,該區GDP增速達10.6%,居渝東南片區首位。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799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