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資源活起來、鄉村美起來、産業強起來 重慶這樣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2019年以來,南岸區住房城鄉建委按照目標要求,對全區33個老舊小區、667棟房屋進行改造。通訊員 郭旭 攝

  【中央有部署】

  以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為目標,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加快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萬壽山社區養老服務——健康驛站。社區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重慶有行動】

  讓資源“活起來”

  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通道更加暢通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以來,重慶堅持試點引路,扎實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重慶西部片區建設,帶動全市以區縣域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圍繞“人、地、錢”等要素加快改革突破,暢通阻礙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的“堵點”,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匯聚的良性迴圈。

  人力要素方面,重慶全市全面放開落戶限制。中心城區要求就業年限達到2-3年,且對大中專畢業生、留學回國人員、具有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人員不設就業年限門檻。另外,重慶在全市推進“互聯網+”戶政服務,全面實施戶口遷移遷入地“一站式”辦理,川渝黔三省市戶口遷移“跨省通辦”逐步推進,城市落戶“無條件”、辦理落戶“無梗阻”初步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

  今年上半年,全市辦理非戶籍人口落戶城鎮24.6萬人,其中農業轉移人口13.9萬人;辦理跨省市戶口遷移50586人次,其中遷入重慶36464人次。值得注意的是,人口正在加速向主城都市區集聚,主城新區涪陵、永川、璧山率先從人口凈流出轉變為人口凈流入。

  涪陵大順鄉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前後對比。涪陵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土地要素方面,重慶探索多種形式放活土地經營權,穩步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深化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試點,擴面推進“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全面推開“三社”融合。

  截至2020年底,全市農村承包地流轉率達到44.1%,規模經營集中度達到36.9%;地票交易額突破660億元;“三變”改革試點擴大到591個村;完成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整市試點,9033個村完成集體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

  此外,市發展改革委還聯合國開行市分行、農發行市分行、農行市分行、建行市分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建立金融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戰略合作關係,推動金融産品創新與改革協調聯動;探索債券、基金等融資渠道,重慶新梁投資開發(集團)公司獲批發行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專項企業債券10億元。

  琪金·榮昌豬遠覺育肥場效果圖。企業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讓鄉村“美起來”

  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不斷優

  為統籌城鄉一體化功能布局,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向鄉村覆蓋,重慶編制了《重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區縣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提升村莊編制品質。截至目前,全市8015個行政村管控型規劃“應編盡編”。其中,依據建設項目優化深化的實用性村規劃已批準3962個,在編2714個。

  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也更大。重慶加大對農村危舊房改造,實施農村人居環境“五沿帶動、全域整治”行動,提升農村水、電、路、訊基礎設施,城鄉基礎設施加速一體化。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四好農村路”6.26萬公里,行政村公路通暢率達到100%,水、電、路、訊基礎設施網絡實現城鄉全覆蓋。

  與此同時,重慶還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並軌,發展區縣域教育聯合體和衛生健康共同體,完善社區醫療、養老、托育等服務設施,全面推進行政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城鄉公共服務優質均衡。

  目前,全市義務教育“大班額”有效消除,重慶電力高專等8個市屬院校在主城新區布局,“三通”緊密型醫共體試點擴大至25個區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有效提升。其中,江北區已提前兩年實現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

  市民選購農産品。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讓産業“強起來”

  城鄉産業融合發展成效明顯

  重慶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因地制宜發展都市農業和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推動農文旅融合深度融合,城鄉産業協同聯動更加緊密。

  2020年,全市第一産業增加值1803億元,農産品加工業總産值3163億元,實現鄉村旅遊綜合收入658億元。其中,潼南區建設檸檬産業研究院,研發檸檬精深加工技術約300項,檸檬種植面積達200余平方公里,相關經驗被納入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經驗向全國推廣。

  截至目前,重慶已累計成功創建重慶檸檬、榮昌豬、三峽柑橘、長江上游榨菜等4個國家級農業産業集群,以及萬州、涪陵、江津、潼南、豐都、奉節等6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建成44個市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吸納返鄉創業企業1600余家,帶動就業2.5萬人。

  此外,重慶完善農村資産抵押權能,吸引城市資本入鄉,培育了一批新興市場主體,農村經營主體發展壯大。

  截至今年上半年,重慶累計實現農村産權抵押融資1696.5億元,累計培育産業化龍頭企業3716家、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116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77萬個、家庭農場3.26萬個。今年上半年,農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9000元。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佘振芳 梁浩楠/文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799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