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大足黑山羊如何長成産業“領頭羊”

  大足區中敖鎮觀寺村,隆元友和妻子謝世英正在放養黑山羊。(本報資料圖片)通訊員 瞿波 攝\視覺重慶

  開欄語

  10月22日,全國畜牧漁業工作會議在重慶召開。會議指出,畜牧漁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産業,直接關係老百姓“菜籃子”,關係農牧漁民增收致富,也是保持物價總水準穩定的重要基礎。

  近年來,重慶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大力發展“小規模、多品種、高品質、好價錢”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打造了一塊塊高品質的“金字招牌”。尤其是在畜牧漁業上,我市聚焦現代種業,大力保護農業“晶片”,在研發和創新上取得突出成績,成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亮點。

  本報今起推出“‘畜’勢待發——重慶畜牧産業係列報道”,聚焦我市在大足黑山羊、榮昌豬、生物制劑和動物疫苗等領域取得的成績和下一步的發展重點,敬請關注。

  10月13日,全國畜牧業標準化委員會羊業及特色畜産業標準化工作組組織專家,在北京對大足區聯合西南大學和市畜牧技術總站起草的農業行業標準《大足黑山羊》進行了審查,最終一致同意獲得通過。

  而就在兩個月前,農業農村部發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第一批)名單,國家大足黑山羊保種場赫然在列,成為我市唯一的山羊類國家級畜禽資源保護場。

  這一切,都令從事大足黑山羊産業發展的科技人員及普通農戶備感振奮。畜牧養殖專家、國家大足黑山羊保種場負責人黃德利説:“經過10余年來的品種保護與産業發展,大足黑山羊的價值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現在來找我們買種羊的人幾乎天天都有!”

  從2003年至今,由于一直堅持品種保護與擴群增效,大足黑山羊的群體已從4000余只增加到18.5萬只,綜合産值超過10億元。近兩年,大足黑山羊産業還延伸到食品加工、餐飲等領域,一條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産業鏈已然形成。

  保種選育 打響良種“保衛戰”

  10月23日,經過層層防疫消毒,重慶日報記者走進位于大足區石馬鎮的國家大足黑山羊保種場,廠區內按照不同群體、生長階段等,將黑山羊進行分舍飼養,設置了妊娠舍、哺乳舍、公羊舍等圈舍。

  記者看到,在一個公羊圈舍,羊群正悠閒地在溫度適宜的圈舍內活動,每只羊的耳朵上都帶著一個黃色的耳標。“這是它們的‘身份證’,記錄著各自的血緣關係以及各生長階段的指標數據,是大足黑山羊品種保護選育的關鍵措施之一。”黃德利介紹説。

  時間回到2003年春,時任西南農業大學副校長的張家驊教授來到大足,開展原農業部關于西南地區山羊養殖項目的實地考察,期間發現了大足黑山羊品種,後經普查,發現了該品種具有多胎性能明顯的優秀遺傳特性,每胎普遍能産仔3只,多的甚至可達6只。

  但那時,已有部分村民開始引進其他品種進行無序雜交,而這對于本就數量不多的大足黑山羊來説,無異于滅頂之災!緊接著,一場大足黑山羊的品種保衛戰打響。

  劃保種區、建保種場、構建三級保種繁育體係、編制大足黑山羊等級評定標準……保種選育工作成為大足黑山羊産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如今,通過保種選育,該區大足黑山羊種羊數量已達到5.5萬只。大足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還將通過新品係培育、保種場建設等措施,使種羊數量在2025年達到10萬只。

  擴群增效 放大産業效益

  轉眼又快到年底,一年一度的大足區黑山羊節又即將到來。黑山羊節也被當地人笑稱為山羊“選美”的賽羊會。對于即將到來的賽養會,鐵山鎮麒麟村的唐仁宣期待不已——去年她養的羊被評為“羊後”,獲得了1萬元的獎金;今年,她希望能再次站上領獎臺。

  唐仁宣養羊是從2016年開始的,因為她聽説黑山羊賣得起價錢,而此前在她的印象裏,村民養羊多是出于傳統習慣,養殖戶不多,量也不算大。

  “只做保種,大足黑山羊的群體注定難以做大,效益無法提高,保種的意義就無從談起。”黃德利説,借助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以及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發展,當地出臺了“借羊還羊”的養殖優惠政策,即農戶可向保種場免費借羊,母羊生産後悉數歸還即可,免去了農戶的資金負擔,養殖規模得以迅速擴大。

  為了指導農戶科學養殖,近年來,大足當地畜牧係統的農技人員、保種場的技術人員以及張家驊教授的專家團隊,時常深入各鄉鎮開展技術指導。

  養黑山羊效益到底如何?唐仁宣算了一筆賬:鐵山鎮處于淺丘地區可放牧養殖,如果羊群不生病,幾乎沒有成本支出,按一只羊80斤計算,每只羊可賣近2000元。

  黃德利表示,目前按照不同地區的養殖條件,當地形成了放牧式、半牧半飼式、圈舍式三種養殖模式,後兩種每只羊的純收益分別為1200元和800元左右。

  政府引導加産業效益吸引,如今,大足黑山羊養殖已覆蓋大足所有鄉鎮。今年,大足還出臺《大足黑山羊産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聯合四川的川東黑山羊,打造成渝沿線200萬只黑山羊産業帶,把大足建成“中國南方黑山羊産業帶核心示范區”。

  延伸發展 構建全産業鏈

  近年來,在龍頭企業騰達牧業公司(以下簡稱騰達公司)的帶領下,大足黑山羊已跳出傳統單一養殖,向食品加工、餐飲等二三産業延伸。

  去年底,騰達公司打造的大足黑山羊餐飲旗艦店正式開業;上個月,該公司牽頭建設的年屠宰量20萬只的屠宰生産線正式投産;本月,騰達公司與西南大學食品加工學院合作研發的紅燒羊肉熟食産品已加工出第一批,即將大步邁向市場。

  事實上,為延伸黑山羊産業鏈條,騰達公司2019年就已與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建立合作,並于2020年推出自熱羊肉米線係列産品4個。“此次我們推出的熟食産品可以更好地與大足石刻旅遊業結合,作為伴手禮供遊客選擇。”黃德利説。

  據了解,下一步,騰達公司準備朝兩個方向努力:一是通過冷鏈配送,為冷鮮肉産品上市做準備;二是與西南大學一起攻克羊肉幹加工技術,開發國內首個羊肉幹即食産品。

  除開食品加工方向,大足區在黑山羊全産業鏈發展方面還有許多規劃,比如羊飼料加工。大足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説,根據産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全區黑山羊養殖總量要達到30萬頭,對于飼料的需求勢必要增加。借助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未來大足將牽頭組建川渝黑山羊産業聯盟,在飼草種植加工、選育選配、疫病防治和産品加工等方面一同開展研發,提高綜合效益。

  黃德利透露,近兩年大足區還將投入3000萬元至5000萬元的資金,實施大足黑山羊全産業鏈數字化升級改造,在目前的大足黑山羊智慧養殖係統基礎上,開發綜合管理平臺、大數據平臺及交易平臺等,加快大足黑山羊産業高品質發展步伐。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799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