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青島市市北區系統推進229個市級攻堅項目,一季度計劃開工186個,目前已全部按期開工,順利實現首季“開門紅”。
一種新動能:從“低效片區”到“黃金片區”
在市北區的唐河路以東、孤山以西、瑞安路圍合地塊,約154畝的“低效用地”在今年開春後正以“雨後春筍”的速度拔節生長,注入新的動能,變身青島市市北區生命健康科技高端智造産業基地。
春節後的首個工作日,青島市市北區生命健康科技高端智造産業基地項目(一期)土地成交。3月28日,該産業基地項目發布暨入駐企業簽約儀式舉辦,《國際大健康産業集聚區(健康谷)片區城市設計方案》正式發布,青島匯鑄百洋醫康産業投資基金、基金投資企業、園區金融服務機構簽約入駐。
“産業基地將分為一、二期發展,項目一期規劃為百洋醫療智造産業園,以打造創新高端醫療器械國産化生産基地為目標,重點發展核醫學SPECT/CT等高端醫療設備産業,引入一批醫療器械行業領域的頂尖企業,打造市內超常規項目樣板。項目二期定位為智慧醫械谷,聚焦檢驗檢測、高值耗材、康復設備等産業方向進行目標産業招引,將打造為青島主城區規模最大的醫療器械産業集聚地。”據融匯集團董事、總工程師姜超介紹,基地建成後,預計可實現年産值50億元,年稅收5億元,帶動4000餘人就業。
生命健康科技高端智造産業基地的“蝶變”,正是市北區變低效用地為黃金用地的有效嘗試。據統計,市北區的低效片區共有4250畝,大多集中在老四方工業區,為此,市北區將老四方工業區納入“兩帶三區”整體規劃,劃分為中車四方智匯港、歡樂濱海城、大健康産業園及孤山周邊、捷能中泰和鄭州路五大片區,意在做強生物醫藥、高端新材料、智能製造等重點産業鏈,以此盤活低效土地、提升畝均效益,讓“寸土”生“寸金”。
一個“好房子”: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安居則是“城市溫度”的一個重要指標。紮實推進“好房子”建設工程,讓搬遷群眾盡快搬進新家、住進新房,是市北區今年城市更新建設的工作要點。
據了解,此次河西片區改造項目包括河西、河崖兩個“城中村”,共涉及拆遷居民1222戶,預計於2026年竣工交付。其中,河西安置區規劃建設11棟高層住宅樓以及小型商業、幼兒園、社區配套用房,河崖安置區建設4棟高層住宅樓及社區配套用房。據河西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超介紹,在規劃設計之初,街道充分徵求居民意見,優先確定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區位優勢明顯的區域作為安置區,規劃了兩個幼兒園,還有市北中學小學部以及街道級文體中心,“改造完成後,學校、幼兒園、養老、醫療衞生、文化體育、公共管理、街頭公園綠地等公共設施也將悉數進行配套,為居民構建起宜居宜業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
曾經的“城中村”正脫胎換骨、蝶變重生,城市發展空間得以釋放,轄區群眾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期待正在變為現實。
市北區將始終堅持着眼於城市提質增效,立足於群眾“急難愁盼”,把城市更新“更”到群眾的心坎上,讓城市更宜居、更韌性、更智慧,讓群眾在城市裏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