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濰坊昌邑市搶抓“雙碳”戰略機遇,1-11月份,昌邑新能源發電量16.66億度,約為全社會用電量的27.5%,能源結構日趨優化。
海洋牧場與海上風電融合發展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明確,山東半島是打造一批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的重點區域之一。
昌邑市地處山東半島北部,渤海萊州灣南畔,有58.38公里海岸線,海域面積668.78平方公里,海上風速穩定、海陸光照充足,發展海上風電具有獨特優勢。
立足資源稟賦,昌邑市搶抓“雙碳”機遇,謀劃現代海洋産業。昌邑市委市政府堅持高點定位,瞄準頭部企業發力招商引資。2016年,他們牽手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這也是三峽集團在魯首個海上風電項目。
項目於去年6月啟動大規模開工建設。期間,昌邑市提供“磁鐵式”服務,強化要素保障,推動該項目從大規模開工建設到並網發電僅用了180天。截至今年11月底,該項目發電量已突破6.78億度。
三峽新能源還同步建設海洋牧場,在風機基礎周圍50米海域內佈置養殖區,“定制化”投放人工魚礁,為魚類、貝類和藻類等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和産卵場所。
優化環境引來“國字號”企業集聚
錨定打造海陸風電“百萬千瓦”縣級標杆,昌邑市持續突破電網配套等瓶頸,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昔日“鹽鹼灘”蝶變“能源綠洲”。
昌邑市發改局黨組書記、局長孫兆興説,目前,中國華電、中國華能、三峽新能源、國華能源、中核集團、國電投集團等一批“國字號”企業聚首昌邑北部“鹽鹼灘”,初步形成了風電、光伏、生物質等新能源全業態發展格局。
其中,投資58.5億元的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渤中I場址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投資3億元的三峽海上風電場區內樁基固定式與漂浮式海上光伏對比驗證示範項目等正在加速推進,預計明年底前可實現全部並網發電。
“國字號”企業集聚,離不開昌邑市持續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優化營商環境。
國網昌邑市供電公司總經理姚玉風説:“我們正着力建設峽山500千伏、金山220千伏等電網項目,進一步提升新能源供給及送出能力;同時,建立多專業並網協調機制,優化並網調度協議簽訂、並網驗收環節,為新能源並網提供全鏈條服務。”
延鏈補鏈打造新能源産業集群
為搶抓新能源産業的“風口”機遇,昌邑市發揮大項目帶動作用,梳理目標企業,通過以商招商、本地培育等舉措延鏈補鏈強鏈。
8月,業內領先的輸配電設備供應商——順特電氣設備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年産變壓器360&(套)項目在柳疃鎮開工。柳疃鎮黨委書記王永勝説,他們搶抓三峽等項目落地的機遇,加快引進配套企業,聚力發展新能源産業。
昌邑本地企業也在快速發展。山東瑞其能電氣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高效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組,最大功率達到12MW,並在業內率先提出了風力發電“一高一低”評價標準。
目前,昌邑市重點新能源企業已超過20家。從新能源裝備製造,到風機、光伏入場發電,再到電池新材料、儲能設備,最後到綠色應用,新能源産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