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沂南:鄉村振興合夥人讓“黃土”變“黃金”-新華網
2023 08/24 10:03:08
來源:新華財經

山東沂南:鄉村振興合夥人讓“黃土”變“黃金”

字體:

  初秋時節,走進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湖頭鎮黑牛石村的玉米種植基地,只見一株株青翠的玉米筆直挺立、秸稈粗壯,長勢喜人。

  “今年我們村玉米種得好,主要得益於中化(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簡稱)的糧食全産業鏈服務&&。”黑牛石村黨支部書記孫京山看著豐收在望,喜上眉梢。

  作為沂南縣糧食生産主産區和示範點,如何讓“黃土”變“黃金”?湖頭鎮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合夥人制度”,推動村企對接,通過將社會化服務公司、合作社和農戶結合起來,組建糧食全産業鏈服務體系,讓一粒粒糧食變成村強民富的“黃金豆”。

  今年,黑牛石村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企業”的糧食集約化經營模式,黨支部領辦種植專業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與中化合作,實行集約化種植管理。合作社流轉土地並負責種植,中化提供化肥、種子、農藥及綜合技術指導。在收購方面,採取“優先”銷售模式。中化與海鼎飼料集團等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位於湖頭鎮駐地的沂南海鼎飼料有限公司以高於市場價優先收購。“這一玉米季,我們共流轉土地350畝,預計可實現村集體增收7萬餘元。”孫京山説。

  “秸”盡所能,也是“黃土”變“黃金”的又一妙招。湖頭鎮依託“鄉村振興合夥人”&&,與興建畜牧養殖合作社等當地秸稈回收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實現資源利用和收入增加雙贏。“從種植到收購,再到秸稈回收。依託‘鄉村振興合夥人’制度建立起的‘糧食全産業鏈’發展模式,打通了三産融合新渠道,實現了‘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全程服務,促進了産銷協作共贏。”湖頭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楊建成介紹道。

  在蘇村鎮北於村的高效溫室蔬菜大棚裏,一根根黃瓜挂滿藤蔓。村民高穩東一大早就忙活開了,“這個品種株型緊、不歇秧,一次一畝能摘七八百斤”。

  好收成離不開好種子,不遠處的臥龍種業産業園就是當地黃瓜産業發展的“引擎”。“我們選育優質品種,科學集中育苗,種苗成活率能超過95%。”山東臥龍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翔介紹。蘇村鎮發揮“鄉村振興合夥人”制度優勢,推動臥龍種業與天津農科院、天津科潤黃瓜研究所、山東農業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黃瓜種苗繁育中心,成功培育出20多個黃瓜新品種,年可培育優質黃瓜種苗800萬株。通過龍頭企業引領、科企合作、村企合夥,逐漸形成年供應良種230萬斤的種業産業集群。

  在種植管理模式上,蘇村鎮成立了“蔬香瓜甜”鎮級聯合社,發揮聯合社“龍頭”作用,整合涉農服務資源、爭取惠農金融保險政策、建立鄉村振興人才庫、邀請專家培訓指導……在聯合社的帶動下,蘇村鎮黃瓜特色産業鏈蓬勃興起。為了進一步打響“沂南黃瓜”品牌,蘇村鎮“蔬香瓜甜”鎮級聯合社與新騰(山東)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結對合夥,創新研發蔬菜市場“商易通蔬菜電子交易系統”,利用大數據雲&&技術,為菜農和客戶建立了集交易、結算、追溯於一體的“身份二維碼”,實現了“物聯網+互聯網+客戶+菜農”的高效鏈結。2022年3月至今,蘇村和北於市場服務菜農11000余戶,年交易量突破3.4億斤,年成交額突破5.7億元。依託“鄉村振興合夥人”制度,蘇村鎮實現了黃瓜全産業鏈發展,有效促進了企業發展、村莊增收、群眾受益。

  “鄉村振興合夥人”制度建立以來,沂南縣聚焦農業生産,積極探索全産業鏈發展模式,打通三産融合新渠道,做好“築基、提質、做優、增效”四篇文章,讓村企在産業鏈合夥,讓共富在産業鏈實現,讓黃土地上“長”出粒粒黃金豆。(沈森、陳增艷)

【糾錯】 【責任編輯: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