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深刻闡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之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並作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大部署。
在此背景之下,浙江省積極推進低(零)碳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多領域、多層級、多樣化低(零)碳試點創建,安吉更是將深化安吉竹林碳匯試驗示範區、建設國內領先的竹林碳匯機制創新和技術研發試驗區,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

無獨有偶。以英國、德國等為代表的國家,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便開始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探索環保、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係。生態村建設成為其重要的探索路徑之一。目前,生態村已遍佈世界六大洲,以亞洲區域布局最少。
她們的發展模式根據其不同的側重要素與發展目標,主要分為生態修復型、生態文化型、生態經濟型、生態人居型四種類型,分別從自然保護及修復、循環農業和綠色有機發展、社區文化認同和社區共創、生態文化傳播與教育四個側重點構成其特色。
2022年9月,余村提出建設全國首個全要素零碳鄉村,謀劃在2023年實現碳達峰,形成一系列可推廣可複製的零碳鄉村建設模式;至2027年,實現碳中和,成為國內首個全要素零碳鄉村樣板;至2030年,實現碳資産盈利,成為零碳未來鄉村全球樣板和零碳鄉村生態共富樣板。
至此,余村踏上了探索具有全國示範性及國際引領性的零碳鄉村發展新征程,為全球生態村建設掀起了新的挑戰。

余村零碳鄉村在謀劃與實踐鄉村綠色低碳發展的過程中,體現出4個國際站位的引領性、突破性與前沿性:
區別於國際上專注於生態修復、生態經濟、生態人居和生態文化的板塊化突破發展模式,余村深刻把握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戰略意義,統籌全域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在全球率先提出了“全場景、全要素、全生命周期”零碳村莊的發展構想,創新“零碳余村3+2+2”發展模式,將“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的人類文明發展邏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經濟可持續發展邏輯、人民群眾的所想所盼的民生發展邏輯融於其中,構建系統化工程與過程性持續的零碳鄉村發展模式。
余村在規劃和建設零碳鄉村過程中,不僅將建築、交通、市政、能源能等具象要素以及村內的各種規章制度、村規民約、村民的意識與日常行為等抽象要素納入其中,更將減碳工作和規劃實施的迭代更新納入可持續評估範疇,實現了零碳鄉村建設從規劃、建設、運行、使用、維修保養、直到回收再用處置的全生命周期覆蓋。
此外,余村在《中國·余村零碳鄉村建設規劃(2022—2035)》中,關注産業示範推廣,將零碳農業場景、綠色能源場景、生態碳匯場景、零碳會展與服務場景、零碳景區場景等深度融合,推進碳和能源數智技術、增匯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快打造綠色技術創新交流&&,匯聚零碳共識,深化低碳合作,實現雙碳共贏,構建余村全場景式“零碳敘事方式”,形成一系列可以在全省乃至全國鄉村進行推廣的應用模式。
區別於他國生態村的綠色生産方式倡議和綠色生活方式倡議,余村則是通過集成化、智能化的數智&&建設,實現對全場景要素的計量化定義和集成化管理,讓零碳建設實施路徑與實施成果更直觀與更可評估。
目前余村正在全力建設余村零碳數智中樞&&,通過廣泛布局物聯網技術,統籌整合村內各物質空間要素,打造能夠共享實時信息的運營服務&&,持續強化零碳精細化治理。
根據《全球可持續旅游委員會目的地標準》2.0版本標準,以文旅經濟催動鄉村生態價值轉化,賦能地域人文與經濟的可持續力、創新發展力、綜合帶動力、品牌影響力,已經成為國際上探索鄉村可持續之路的重要的試點方向。
零碳余村在全球率先提出了“零碳景區”的發展構想,落地獲得鉑金級碳中和建築標識證書 (碳中和建築最高級別)的余村印象圖書館,不斷強化零碳建築示範效應。

建成全國首個鄉村零碳公園,讓居民與游客,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開放式樂學碳中和理念,沉浸式體驗低碳生活。

未來,余村謀劃推出基於余村實景的模擬經營游戲,通過休閒游戲和實景劇本殺等年輕人喜歡的娛樂方式,在潛移默化中讓玩家了解余村的文化風貌、低碳建設以及生態産業的布局發展。
相較於國際上各種生態村的社區性教育與小地域傳播,余村則通過培植多元化零碳文旅消費新場景,將綠色生活方式轉變為綠色旅居生活的體驗性資源與場景,逐漸探索出外向性、共享型的綠色低碳發展“走出去”新路子,展現出低碳綠色發展內涵深耕與外向傳播同抓並舉的余村邏輯與中國氣度。
區別於國際上各大類型化、獨立發展的生態村,余村零碳村建設更注重聯動與共富。
安吉縣天荒坪鎮政府、安吉縣生態環境局、國家電網安吉供電公司聯合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景塢村、大竹園村等一鎮十村共同組成“零碳共富村”單元,共同啟動“零碳共富村計劃”,抱團打造“零碳共富協同發展”的安吉樣板。

該計劃以《浙江省低碳鄉村建設藍皮書》為藍圖,致力於推動綠色低碳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探索鄉村低碳發展新路徑,着力發展綠色低碳文旅産業,培育零碳研學産業,倡導村民和游客綠色消費,推動形成以“零碳余村3+2+2模式”引領安吉縣域的綠色低碳生産、生活方式,培育低零碳産業鏈,建立資産、資源量化入股的“兩入股三收益”機制,讓村民在家門口掙薪金、拿租金、分股金,持續推動鄉村産業轉型與富民增收,幫助更多的鄉村從“美麗”到“零碳”,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成為轉型大趨勢,除了城市的能源轉型、工業綠色發展、生態綠色空間營造,鄉村在縱深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進程中,也扮演着重要作用。余村的探索,之於中國,具有探索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的引領性作用;之於世界,余村的全要素零碳模式,將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和引領世界綠色發展潮流注入新動力,助力打造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共建清潔美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