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湘師,薪火賡續。近日,“曉晚吟歌——湘湖師範校友手稿信札展”開展。一封封留有歲月痕跡的書信、一頁頁飽含質樸真情的札記,讓人們從中體悟湘師精神、觸摸湘師傳奇。

走進展廳,迎面是一張放大的湘湖師範老照片以及字跡斑駁的校牌,瞬間將時光拉回到上個世紀。現場年齡最大的校友沈雲來已94歲高齡,是1949屆校友、抗美援朝老兵。他與幾位校友一起,站在校牌邊唱起了難忘的《湘師校歌》:“波波相逐長滔滔,後波起伏前波導;人人相續長勞勞,後人生活前人教……不求相肖要相超,請看湘湖水、浙江潮!”
作為浙江省第一所省立鄉村師範,湘師為蕭山的發展培養了許多寶貴人才,是蕭山文化、湘湖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湘師的辦學理念,尤其是在湘師從教長達25年的金海觀校長,身體力行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論”,鍛造了“苦硬、實幹、研究、進取、注重情誼”的湘師精神,至今仍熠熠生輝。
據悉,本次展覽以“曉晚吟歌”為題,是由於展覽內容主要聚焦於擔任了25年湘師校長的金海觀。金校長字曉晚,當年被師生親切地稱呼為“金師”或“晚師”。此次展出的手稿信札主要來自湘師1988屆虞萬鈞等湘師校友、金海觀長子金陵、《金海觀傳》作者蔣明炬和區知聯會、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等的捐贈。開幕式上為捐贈者代表頒發了捐贈證書,舉行了《曉晚吟歌——湘湖師範校友手稿選》贈書儀式。
作為浙江省第一所省立鄉村師範,湘湖師範自1928年設立以來,歷經校址多地變遷,校名和建制幾次變更,但湘師辦學一直堪稱典範,是浙江乃至中國鄉村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更是蕭山人引以為豪的教育聖殿。

接下來,這些信札手稿原件將全部捐贈區檔案館集中珍藏。並通過數字化手段,在微信公眾號等&&持續展示,分享給更多的湘師研究者,為教育事業提供更多借鑒和啟迪。
近年來,在蕭山區政協和區委統戰部的共同指導下,蕭山區知聯會聯合區政協文史委、區教育局、區文旅局等多家單位,把“追尋湘師足跡、傳承湘師文化、弘揚湘師精神”作為重要使命,從積極爭取西河路湘師校區回購,編印《我和湘師》徵文彙編,拍攝《烽火湘師路》專題紀錄片,組建校友尋訪團,自編自導反映湘師辦學歷程的情景劇《旗幟》,到全面啟動“百年湘師 薪火永續”系列活動,各項舉措持續而深入,影響廣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