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掩映處,青山綠水間,一棟棟獨具特色的彝族青磚黑瓦房屋錯落有致點綴於群山環抱的蒼翠中,猶如明珠鑲嵌在綠意盎然的大地上散發着光芒,一早上彝家小院炊煙嫋嫋,宛若世外桃源般的寧靜,讓人置身其中戀而忘返。
這就是位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新華鎮格當村的彝族老寨村小組。老寨村是新華鎮唯一一個彝族同胞聚集地,也是近年來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上海市虹口區定點幫扶的對象。這個寨子35戶128人,其中建檔立卡脫貧戶6戶21人。有誰能想到,曾經這裡牲畜與人混居,道路坑洼不平,污水四處橫流,白天臭氣瀰漫,夜間漆黑一片,是一個令人頭疼的“臟亂差”村寨。如今村內道路乾淨整潔,文化廣場寬敞明亮,銅鼓蘆笙雕塑獨具特色,民居外墻彩繪着一幅幅民族圖畫,一盞盞直立的燈桿上雕刻着古老神秘的彝族符號,感恩亭的走廊裏懸挂着老寨過去與現在新舊面貌的對比圖,仿佛在傾述着説不完道不盡的深厚恩情。
民居外墻上的民族圖畫
量體裁衣做足繡花功,合力築造美麗新彝寨
2022年度在實施鄉村振興進程中,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最高人民檢察院與上海虹口區聯手打造彝族老寨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在設計過程中秉持“保留原貌、改造完善、拆遷舊爛、新建提高”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布局,在規劃上要達到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優美的村莊環境和濃濃的鄉土民情成為村民的無盡回憶和幸福生活的底色。該項目總投資661萬餘元,其中上海援建資金590萬元,通過一年的建設,完成了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村功能提升、産業發展四大板塊的建設任務。如今的老寨村,發生了翻天覆地歷史巨變。看村村靚麗、看人人精神、看路路整潔、看山山秀美、看水水清澈,昔日“老彝寨”已華麗轉身蝶變成魅力四射、活力十足的“新彝寨”。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群眾的幸福滿意指數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指數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經過最高人民檢察院與上海虹口區日夜兼程的演繹,彝族老寨“三個一”工程圓滿畫上了句號。
——彝族文化廣場,蘊藏童聲的歡樂密碼。伴隨着那悠揚悅耳的彝族音樂聲,仿佛時光都在駐足傾聽,廣場背景墻上栩栩如生的巨大砂岩板浮雕盡收眼底,墻上彎如半月的牛角裝飾物格外耀眼,展現了彝族傳統文化的獨特內涵,不時有三五成群孩童在廣場上追逐嬉戲,那幼稚的童聲在廣場上空久久迴響。
別具一格的彝族銅鼓蘆笙雕塑
——林下觀光步道,烙下行人足跡的回憶。行走於林間清靜幽雅的步道上,太陽灑落在林下的點點余輝都帶着溫馨,蜿蜒盤旋的步道被那濃密的樹林包裹着,微風佛過,伴隨着樹葉的婆娑聲,林間飄出沁人心脾的野生金銀花香味,在閒暇時人們相約去散步。
蜿蜒盤旋的林下觀光步道
——感恩亭裏話幸福,道出句句感恩語。新建的感恩亭溫馨可愛,古典構架上勾勒出一道道手工雕刻的木紋懸梁,走廊過道裏挂滿了老寨“美麗鄉村”今昔對比圖。從一張張新舊照片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整個老寨村翻天覆地的蛻變。
設計新穎的感恩休閒亭
保留原貌注重修邊打造,功能提升彰顯美麗小康特色
堅持把老寨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突破口,在保留原貌的基礎上,打造細節,提升功能。一是綠化美化房屋周圍環境。在房屋兩旁、轉角處、三角地帶建設花&,綠化道路美化環境,提升視覺觀賞度。二是庭院改造擴展房屋周圍空間。對庭院進行改造,改水改廁,清淤排污,拆除私建圍擋,規範柴草堆放,砌設花&,栽花種草,充分利用原來村民閒置的老石磨、老石臼、老壇罐等物件擺設裝飾,煥發出彝族村寨古樸風貌。三是科學布局人畜圈舍分離改造。之前許多彝族民居都是人畜不分離,圏舍與住宿、廚房並排或只有一墻之隔,為徹底改變過去的居住陋習,改變居住環境衞生,進行人畜圈舍分離改造,達到住宿、圏舍、廚房有一定的安全距離,硬化室內地面,分設人行通道和家畜路,科學布局化糞池和污水管道。四是修繕保護彝族傳統民居文化。修繕保護5處彝族傳統民居,對破損的民居進行修繕加固,修舊如舊,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增加彩繪形態各異的彝族文化圖案,美化亮化外墻,保持古樸大方的彝族傳統文化特色和韻味。五是實施景觀路燈照亮工程。在村內主幹道、廣場等地安裝太陽能照明設施,按照節儉、美觀、大方、實用的原則安裝路燈40套,在燈桿上鑲嵌彝族文化圖案,達到照明和觀賞的雙重效果。
庭院建設前後對比圖
彝族傳統民居修繕前後對比圖
村內道路修繕前後對比圖
科技助農幸福小康路,致富大棚——菜籃子産業入民心
村口兩側一個個新建的蔬菜大棚在陽光照耀下特別顯眼,村長還在和工人一起忙碌,臉上洋溢着無盡的喜悅。這裡全年氣溫非常適合種植蔬菜,為了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産量和經濟收益,他們打破傳統種菜模式,建設溫室大棚,最高檢駐村同志與東西部協作工作人員聯合實地調研,指導老寨村發展大棚蔬菜種植,把原先群眾零散地塊集中整合,按照“黨支部+村集體+農戶”模式新建蔬菜溫室大棚15個,並安裝卷膜和噴滴灌設備。修建産業道路600米,有效路面寬3米,該基地種植黃瓜、大蒜、辣椒等10余種無公害綠色蔬菜,年銷售額55萬元,實現利潤13.8萬元。
新建的蔬菜大棚一角
彝村老寨換“新裝”,同心演繹協作話心語
最高檢挂職幹部、富寧縣委副書記辛林説:“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內容,也是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我們就是要把格當村建設成全縣的示範村,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持續發展。”上海援滇幹部、縣委常委、副縣長金宇説:“如今的老寨宛如盛裝出鏡的彝家姑娘光彩艷麗,給人以整潔、舒適、恬靜的美好印記,我們只是盡了綿薄之力,今後老寨群眾還得再發力奔向更美好的生活。”最高檢挂職幹部、格當村第一書記李明説:“老寨村群眾如同他的村名一樣格外有擔當,在鄉村振興建設規劃上,群眾積極性非常高,群眾自願把自家的土地拿出來作為項目規劃建設使用,使得整個項目建設進度又好又快,現在的老寨已經不是我剛來時的老寨,而是一個煥然一新的老寨。從北京來到老寨村參與鄉村振興建設,是我人生中一次難得的歷練,無悔青春,不負韶華。”格當村委會黨總支書記黃興連説道:“我們在最高檢和上海虹口區一心一意幫扶下,先後獲得省級文明村稱號、州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小組稱號,是黨的陽光照亮了我們彝族鄉村的發展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