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東省沂水縣泉莊鎮尹家峪田園綜合體,5朵不同形態的桃花溫室在青山綠樹間華美綻放,在這裡不僅可以休閒玩樂、品嘗特色餐飲,還可以親身體驗航天員訓練科目、感受生態循環農業技術,這個山東省首批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是沂水縣生態、生産、生活“三生同步”的生動寫照。
圍繞建設秀美新沂水總體發展定位,沂水縣紮實推進“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實施,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重點,強化基礎設施配套,致力於打造環境優美、産業富美、生活和美的新時代美麗沂蒙鄉村。
沂河之畔、灰木山下,三湖環抱、蟬鳴柳梢。在沂水縣許家湖鎮柳家莊村的休閒廣場裏,各種紫色健身器材與綠樹紅瓦交相輝映。“以前這裡就是個汪塘,垃圾都往裏頭扔,特別難聞,今年村裏徵求大家意願,把汪填平了,建成了這個廣場,我們沒事就來這健健身、啦啦呱。”正在廣場上悠閒健身的袁桂芬説。
為了滿足全縣村民的文化休閒需求,沂水縣積極推進“百千工程”。深入走訪群眾,經過規劃施工,不但在村莊廣場安裝完成了健身器材,還對通向廣場的重要路段進行了綠化,為村民構建了“有溫度”的宜居環境,提供了茶余飯後好去處,得到廣大村民一致好評。
沂水縣注重整治與發展協同推進,在提升基礎設施的同時,放大山水、林田等生態資源優勢,因村制宜發展特色鮮明主導産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促進産業不斷發展,打通了由“美麗建設”向“美麗經濟”轉化的通道,推動鄉村穩步實現共富共美。
走進沂水縣四十里堡鎮北張家官莊村的恒和家庭農場,湛藍的天空下,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正在田間運行,農戶只需輕觸按鍵,就可以完成灌溉與施肥。咬一口恒和家庭農場的蘋果,皮薄肉脆、酸甜爽口,果品註冊了“金豐翠果”商標,幫助農民開拓了致富新渠道,帶動示範戶200多戶,輻射帶動周邊村莊種植蘋果6600多畝。
村黨支部領辦的“幸福食堂”,將沂水縣“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的為民宗旨展現得淋漓盡致。該縣建設“幸福食堂”,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為農村老人解決“做飯愁、吃飯難”問題,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公里”,形成其樂融融、和諧共美的良好氛圍。
“孩子都在外地,之前我自己做點飯一吃就是一天,經常一個菜剩了溫,吃剩再溫,不但費事,也沒什麼營養。現在好了,村里弄了這個‘幸福食堂’,我每天飯點就過來吃,樣數多,也乾淨衞生,我們這些老人坐一塊吃吃飯、聊聊天,心情也舒暢多了。”剛在沂水縣高莊鎮高莊村“幸福食堂”吃完午餐的王起全説。
通過集中建設“幸福食堂”,沂水縣全面破解老年人做飯難、吃飯愁的現實“痛點”,提高了留守老人就餐便利性,增進了老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受到群眾普遍歡迎。2021年以來,沂水縣投資1000余萬元,在15個鄉鎮建成28處“幸福食堂”,服務老人1500多位,全縣“幸福食堂”建設正由點到面有序鋪開。
“百千工程”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沂水縣將加快基礎條件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提升農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沂水力量。(張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