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電站
南昌固廢處理循環經濟産業園
污水處理廠
直飲水終端入戶
在線檢測實驗室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突飛猛進,對我國産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如何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布局新興産業來提升核心競爭力,是南昌市政公用集團一直思考的問題。
今年以來,南昌市政公用集團持續深化傳統産業轉型,圍繞“項目為先、實幹奮進,爭分奪秒拼經濟”工作主線,增強對關鍵資源與核心環節的掌控力,在轉向高值化、品牌化、服務化、&&化以及綠色化發展等方面積極探索和實踐,以國有企業應有的大擔當、大作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塑造市場競爭新優勢。
“水務+光伏”推動高效低碳轉型發展
迎着炙熱的陽光,九龍湖污水處理廠內排列整齊的發電板正在工作,別看是小小的一塊板子,其實它一刻不停地在轉換能量,創造巨大的産值。
污水處理廠一直是“耗電大戶”,用能穩定,同時又具有佔地面積大、空間開闊等特點,在其上方建設光伏發電項目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基於“開闢科技節能環保新路徑”的發展理念,2015年南昌水業集團開始涉足光伏發電領域,正式成立江西綠源光伏有限公司。公司主要從事洪城環境所屬自來水廠以及污水處理廠分佈式光伏電站的投資、開發、應用以及太陽能光伏系統施工。本着“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原則,目前公司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14.9兆瓦。
2016年6月,青雲水廠及九龍湖污水處理廠5.3兆瓦分佈式光伏電站建設項目正式運營,作為全國首家自來水廠內建設的光伏電站,公司充分利用自身水廠及污水處理廠擁有大量場地空間的優勢,採用“見縫插針”的方法,利用廠區清水池、濾池屋頂以及反應沉澱池上方搭建網架結構鋪設太陽能光伏組件進行發電,運行期25年年均發電量473.65萬度,所發電量大部分可由水廠及污水處理廠消納掉,節省了大量的制水和污水處理的電力成本。基於光伏項目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19年南昌縣及進賢縣污水處理廠分佈式光伏電站項目應運而生,25年年均發電量358萬度,每年可為污水處理廠節約40%左右的電力成本,25年內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071.57噸,每年可減排SO2約25.72噸,CO2約3017噸。
光伏發電具有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綠色環保、維護簡單等特點,是國家大力推廣的新能源項目之一。結合南昌固廢處理循環經濟産業園的發展思路,洪城環境又將光伏發電這道“綠色之光”投射進了固廢産業園中。投資約2700萬元的光伏發電項目已於2023年1月11日實現並網發電,通過在填埋場已沉降穩定的南面約80畝區域內佈置的10556塊550Wp光伏板,預計年發電量將達600萬度。“園區周邊大多為工廠,對公園、居民廣場等公用設施需求性不高,而建成地面光伏發電站不僅可以提高土地的開發利用率,還能産生清潔能源,緩解城市用電緊張,減少碳排放量,對推動利用廢地發展綠色能源具有重大意義。”南昌水業黨委書記、董事長,洪城環境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邵濤介紹,在整個垃圾填埋場封場工程完成後,公司將投資2.08億元,規劃利用約640畝填埋場土地資源,佈置93700塊550Wp光伏板,建設裝機容量為51.53MW的光伏發電項目,年平均發電量可達4959.9萬kWh,為南昌實現“雙碳”目標增添新動能。
“雙碳”戰略下搶先布局加速“彎道超車”
2020年,中國向世界宣告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藍圖繪就,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正落向實處。碳達峰碳中和涉及基礎研究、技術研發、應用示範、成果推廣、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多個方面。國有企業是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實施單位,南昌市政公用集團着力補齊産業鏈的短板,逐步讓“綠色”成為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5月27日,南昌市林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東珠生態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的&&和資源優勢,在林業碳匯開發和碳資産管理等專業領域展開全方位的合作,這也意味着,將“綠色黃金”變現這條産業之路,將促進碳匯産業成為南昌市政公用集團新的發展增長極。
南昌林投公司主要業務為林業項目開發、苗木基地經營、林業綠色産業投資、林業第三方服務及資産管理等業務,擁有高標準苗木培育基地約6000畝、培育苗木品種60余種、大規格精品苗木數量30余萬株。作為省級林業産業龍頭企業、南昌市唯一一家以林業投資為主的國有企業,林投公司將碳匯業務納入企業生産經營的重點內容。
目前,林投公司實施的碳匯項目主要包含林業碳匯開發、碳排放與碳資産管理、綠色發展規劃與諮詢三大業務。
林投公司將以南昌市豐富的林業資源為依託,配合省、市林業主管部門做好森林資源保護,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保護和修復,開展森林、濕地等碳匯儲量評估、核算與開發等工作,讓碳匯産品成為南昌林業經濟一個叫得響的産業品牌。在謀劃碳匯開發業務的同時,林投公司還將拓展在控排企業、園區等單位的碳排放監測、技術諮詢以及濕地生態修復、礦山修復等方面的市場,推動實現“碳匯+”的綠色發展新局面。
為污水處理廠裝上“智慧心”
創新是産業發展的動力引擎,擁有20年的污水處理運營管理經驗的江西洪城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共有污水處理廠107座,其中江西省內98座,省外9座,設計處理能力370萬噸/日,承擔着江西省縣級地域80%以上的生活污水處理量。
2023年,公司新增項目共計7個,其中以BOT模式取得特許經營項目1個,為崇仁縣城區生活污水處理一期項目(廠網一體化項目),新增總投資4.6億元;以TOT模式取得特許經營權項目6個,其中存量管網收購項目3個,分別為全南廠網項目、進賢廠網項目、安義廠網項目,污水處理廠收購項目3個,分別為樂安擴建提標項目、永豐擴建項目、于都提標項目,新增總投資13.4億元;政府自行投資建設實現TOT項目收費1個,為石城擴建項目。
在污水處理廠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洪城環保公司依託生産調度&&,縱深推進智慧污水處理廠建設,逐步實現數字化管控、網絡化共享和&&化協同,打造省內一流調度指揮智能化&&,為每個污水處理廠裝上了“智慧心”。到2024年底,擁有“全面感知一圖呈現”“數據鮮活一觸即達”“智慧管控一屏到位”“服務運營一網統辦”“智慧決策一目了然”“應急指揮一站管理”六個一效果的智慧排水系統,將為廣大市民提供全方位、智慧化排水服務。
“我們將以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為核心業務,積極拓展工業污水、流域治理、廠網一體化、管網等領域,構建公司內生增長與外延擴張雙促進的發展格局。”邵濤&&,“污水處理是水務運營的重點工作之一,下一步,洪城環境將不斷在精細化、信息化、標準化管理上持續努力,打造‘感知智能化、運維信息化、設施數字化、管理精細化’的水務精品工程,助推産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推動城市污水處理高質量發展。”
升級打造南昌特色固廢産業模式
生産生活,城市垃圾無可避免,對於一座擁有653.8萬人口的省會城市來説,垃圾處理工作是一項有難度且繁瑣的工作,如何做好垃圾的終端處理,如何可持續可循環地將生活垃圾“變廢為寶”,成了垃圾處理的新目標。
位於蛟橋鎮的南昌固廢處理循環經濟産業園,曾經是麥園垃圾填埋場,因異味、蚊蠅等問題成了城市的“心病”。2014年12月,南昌麥園垃圾處理場管護權正式簽約,標誌着南昌水業正式進軍固廢行業。2015年9月21日,“循環經濟産業園”項目被正式列為國家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産業園按照“綜合施策、系統治理、長短結合及源頭減量、末端增量”的原則,累計投入20多億元,建設垃圾焚燒發電、滲濾液和滲濾液濃縮液、餐廚垃圾處理三大重點工程,通過垂直防滲、環庫區道路和截洪溝建設、填埋庫區終期封場等措施,從根本上解決了異味擾民和滲濾液外溢問題。曾經惡臭撲鼻、蚊蠅孳生的垃圾填埋場蝶變為如今草木繁盛、綠意盎然的“小公園”。
“今天來到産業園切身感受,完全想不到這是一個垃圾處理場,沒有任何異味,所到之處乾淨整潔。現代化的循環經濟産業園為實現垃圾變廢為寶、原生垃圾零填埋提供有效途徑和有力支撐。南昌近年來為綠色環保與城市宜居做出努力,值得點讚。”豫章師範學院的學生胡可感嘆道。今年5月,一批來自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大學、江西農業大學等20多所在昌高校的80名大學生,以青春之名,開啟了一場“大學生特種兵式”打卡。將垃圾填埋場建設成為綠色、環保的固廢處理循環經濟産業園,讓大學生們大開眼界。
垃圾如何能變成資源?又如何實現垃圾處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在南昌固廢處理循環經濟産業園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設計處理生活垃圾2400噸/日,實際處理生活垃圾近100萬噸/年,約佔南昌市生活垃圾的60%;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建設規模為日處理餐飲垃圾200噸、廚余垃圾100噸、廢棄食用油脂30噸,充分實現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接下來,洪城環境將依託産業園延伸固廢處置産業鏈,形成以固廢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高效開發利用為主線、多領域協同發展的産業布局。
推動傳統供水向高品質升級
家住馮翊小區的雷崇煥擰開水龍頭,用水杯接滿直飲水,直接就喝了下去,“這水很好喝,感覺比平時燒的白開水還甘甜一些。”雷崇煥説,作為灣裏管理局首個管道直飲水項目,馮翊小區實現了800余戶居民管道直飲水全覆蓋。
供水産業不僅是民生保障的傳統行業,更是承載着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朝陽産業。南昌水業集團牢固樹立民生供水理念,將直飲水項目作為優質城市供水服務“升級版”,全面推進管道直飲水業務,以讓人民群眾喝好水的實際行動踐行國有企業的使命擔當,以供水服務的高質量發展助推群眾高品質生活。
管道直飲水是採用分質供水的方式,在居住小區內集中建設凈水泵房,對自來水進行深度凈化處理,同時保留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凈化後的優質水將直接通過循環管道送入用戶家中,供居民直接飲用。“南昌水業集團自2021年底開始直飲水業務的探索實踐,今年全面啟動管道直飲水業務,今年上半年,已在全市轄區範圍內投資建設管道直飲水項目,在手項目超過20個,涵蓋了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中小學校、大中專院校,服務人數3萬人。”洪城環境副總經理、直飲水公司總經理李寬介紹,“直飲水項目不僅能滿足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新期待,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和宜居水平,也為我們豐富水産品結構、尋求業務新收入和利潤增長點提供了有利抓手。我們將加快實現區域覆蓋,確保全年至少完成50個健康直飲水項目,實現‘健康好水進萬家’。”
全國首創二噁英在線檢測系統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現運行垃圾焚燒廠542座,其中絕大多數焚燒廠均配備多條焚燒線。為滿足生活垃圾焚燒廠多條焚燒線二噁英排放同時檢測的市場需求,浙江富春江環保科技研究有限公司繼2017年與浙江大學合作開發出國際首套二噁英在線檢測系統之後,又及時進行産品升級,自主開發了多排放源焚燒煙氣二噁英在線檢測系統。2022年,首&雙排放源固定式二噁英在線檢測系統落戶諸暨八方項目現場。該産品應用後,不僅能全面有效地檢測垃圾焚燒廠二噁英實時總排放量,同時降低焚燒廠多&焚燒爐二噁英在線檢測的成本。
為滿足多家中小型垃圾焚燒廠資金不足,又亟待購買檢測技術的市場需求,浙江富春江環保科技研究有限公司又轉換戰略思維,成功研發出移動式二噁英在線檢測系統,拓寬了産品服務模式,從單純的設備出售拓展至設備出售和租賃服務相結合的模式。移動式二噁英在線檢測系統可以為企業提供臨時性連續二噁英在線檢測,協助企業調整鍋爐系統運行狀態,實現二噁英減排。目前,已在溫州樂清龍凈環保有限公司、杭州蕭山錦江綠色能源有限公司、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完成了移動式二噁英在線檢測服務。
“我們正在研發二噁英在線智慧管控&&,可預測二噁英實時排放值,並進行高排放預警及提供相應操作建議,降低二噁英排放。未來更多企業可用低成本獲得二噁英在線檢測服務。”富春江環保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二噁英在線檢測技術的發明、應用及推廣,解決了焚燒煙氣中痕量二噁英無法實時在線測量的國際性難題,為新污染物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撐,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傅越華 全媒體記者 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