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沂水縣楊莊鎮大羅張村的藍莓園區,園區內藍莓樹鬱鬱蔥蔥,一顆顆如藍寶石般的藍莓挂滿了枝頭,採摘人員李素臻正在採摘成熟的藍莓。
“俺就是附近村的,一到藍莓成熟季俺就來&&摘藍莓,一天能賺七八十塊錢,也不耽誤照顧家裏的老人孩子。”李素臻説。
像李素臻這樣常年在藍莓園裏務工的還有70多人,該園區常年安置農村剩餘勞動力75人,每年人均工資3萬元,幫扶困難群眾150人,人均年增收8500余元,推動了鄉村振興。
“俺在這裡幹了5年了,主要負責田間管理,一年收入5萬來塊錢,也不耽誤家裏農活,比外出打工強不少。”在旺寶公司工作的大羅張村村民張顏校高興地説。
在園區的帶動下,沂水發展起了3個藍莓特色種植産業園,種植面積2000余畝,冬暖溫室種植大棚近百個,年産量約3000噸,産值約1.5億元。
為促進藍莓産業發展,沂水縣在原有種植的基礎上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成立了公司,農戶以土地入股,公司提供種苗和技術支持,農戶負責管理,所有産品由公司統一收購並負責銷售。這種新模式,大大提高了農戶發展藍莓種植的積極性。
在旺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育苗中心,技術人員正在組培擴繁,在這個100平米的組培室內,一年能組培1000萬株。“在組培室內轉接6次後,轉到溫室棚內進行3個月的煉苗,最後進行常規培育,我們每年可出售幼苗達千萬棵。”臨沂旺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守凱介紹。
同時,沂水縣通過與高校企業合作,建立藍莓育種基地、大型冷庫、藍莓食品生産線,逐漸形成了良種繁育、規模種植、游客採摘、預冷保鮮、食品加工等較為完整的藍莓産業鏈條,小漿果成為鄉村振興大産業。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藍莓深加工産品的生産審批工作,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喝上自己生産的藍莓果酒、藍莓酵素、藍莓白蘭地。”姜守凱説。(徐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