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閱讀、藝術展覽、文化沙龍……一場場閱讀活動精彩紛呈,一個個讀書小組遍地開花。青山湖區積極創新“全民閱讀”推廣機制,大力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全力推進“書香青山湖”建設,使閱讀理念深入人心、書香氛圍日益濃厚、全民閱讀蔚然成風。為了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逐步實現全民閱讀公共服務網絡的全覆蓋,青山湖區今年打造了5家“孺子書房”,致力於不斷延展閱讀空間的觸角,使閱讀成為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本報記者 鄔靚/文 楊紫韜/圖
因地制宜 融入歷史文化
走進“孺子書房”鐵路五村分館,店內運用鐵路創意吊頂、懷舊的車箱及岩石隧道等鐵路特色元素進行裝修,並使用與火車相關的舊物、照片等,以墻面展示的形式呈現南昌鐵路的發展史,喚起了老一輩人的奮鬥記憶和年輕一輩的童年回憶。
街巷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每條街道都有獨特的文化魅力,因南昌鐵路交通發展而繁榮的站東街道則與“鐵路文化”息息相關。“從上世紀50年代起,這裡逐漸蓋起了樓房,周邊居民也多為鐵路上的職工,我們嘗試用現代的裝飾手法和理念,傳承和表達鐵路文化。讓走進書房的讀者猶如穿越時光隧道,在濃郁的書香氛圍中,開啟對這座城市的溫情回憶。”青山湖區站東街道文化館工作人員成路説。
“這裡屬於老小區,周邊生活配套都很齊全,人氣也很旺,就是缺少一點文化氛圍。我正在備戰考研,家裏靜不下心學習,圖書館離得遠來回太奔波,現在有了一處離家近、環境好又安靜的書房,真是太好了!”大三學生樓毓驍是鐵路五村的居民,聽説家門口建了一座免費開放的書房,她特意前來探營。
塘山鎮民營科技園內也有一家“孺子書房”。提及塘山鎮氣質、文化、形象的展現,不得不提到“工業”二字。塘山鎮有上世紀家喻戶曉的江紡,如今更是形成了多個工業園區。“孺子書房”優唐星創園分館,其設計靈感便來源於那個梭織飛揚的工業年代。該書房主體結構由三個白色集裝箱搭建而成,巧妙融入工業文化元素,並修舊如舊,陳列工業老物件,將工業與文化的多重碰撞完美詮釋。
“孺子書房”鐵路五村分館、優唐星創園分館,是青山湖區因地制宜打造“孺子書房”的縮影。
長途汽車站分館建成時代發展主題館;聯勝天香分館建成綠色生活主題館;文一錦門分館建成傳統文化特色主題館……據了解,青山湖區每個“孺子書房”的設立,都是依照當地的人文色彩與生活習慣,設計出各式各樣的陳設風格,放置不同的書籍內容,將每座書房打造成具有特色文化的城市會客廳。以書為媒,拉近了鄰里關係,把公共圖書館的優質文化資源,向着普通民眾傾斜,讓閱讀變得觸手可及。
打造“15分鐘閱讀圈”
作為全民閱讀的新型服務載體,城市書房無疑是圖書館和書店等傳統閱讀場所的延伸和有益補充。
“城市書房建到家門口,真的太方便了。”“原來還要跑好遠,現在有了十五分鐘閱讀圈。”……書房外,前來打量閱讀環境並詢問開放時間的市民絡繹不絕;書房內,社區工作人員正在調試安裝自主借還書設備,準備迎接首批讀者。
據了解,家門口的“孺子書房”不但配置了自助辦證機和自助借還書機,還統一接入了南昌市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系統,實現通借通還功能的共享。市民們在書房借閱後,可選擇在圖書館等其它系統內場所歸還,而在圖書館借的書,也可以歸還到家門口的“孺子書房”。
“目前,青山湖區打造的孺子書房,已全部與市圖書館聯網,全面實現了聯網服務,構建了管理、流通、服務一體化的圖書資源共享體系,能夠滿足市民通借通還的閱讀需求。”青山湖區圖書館館長胡玲玲説。
像這樣有“顏”又有“料”的城市書房,青山湖區目前已打造5座。在整體布局上,青山湖區按照“均衡布局、集約節約、便民利民、突出特色”原則,按照服務半徑1.5公里,或服務人口5000人要求布點,在環境最優美、居民最密集的“黃金地段”規劃布局了一批孺子書房。目前,已基本形成“15分鐘閱讀圈”,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閱讀體驗和服務,真正暢游書海、樂享書香。如今漫步在青山湖區,無論是公園湖畔、還是“城芯”地帶,隨着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向基層“末梢”延伸,居民出門步行15分鐘內,就能看到書房的“身影”。
“孺子書房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延伸,二者相互補充,共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青山湖區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識、統一採購、統一配置、統一管理’原則建設孺子書房,將公共閱讀空間延伸到家門口,打通了公共閱讀服務的‘最後一公里’,是促進全民閱讀在全區蔚然成風的實用之舉。”青山湖區文廣新旅局局長胡璇&&,孺子書房的出現,為群眾就近閱讀學習帶來便利。
閱讀點亮城市,書香溢滿街巷。“15分鐘閱讀圈”帶給青山湖區市民的不只是休閒享受,還讓大家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實。下一步,青山湖區將以“孺子書房”建設為契機,通過統一品牌形象,結合設計的各類主題特色書房,組織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藝術與文化展覽,形成有影響力、有知名度的南昌文化品牌,吸引市民愛上閱讀,不斷增強市民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