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指成拳聚能量
——兵團“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綜述之八
位於昆玉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豐茂果品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裏,和田地區墨玉縣青年亞庫普·胡拜爾迪認真查看自動化紅棗清洗設備運轉情況;來自兵團的採棉機,馳騁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縣野雲溝鄉種植戶杜亞峰的棉田裏;十三師新星市至哈密市公路項目加緊施工,連接兵地的又一條交通“動脈”即將貫通……一幕幕火熱場景的背後,是“兵地一盤棋”“兵地一家親”理念的生動實踐。
兵地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從戰略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十四五”以來,兵地雙方持續推進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等領域深度融合,實現基礎設施共建、資源共享、産業協同等多點突破,各族職工群眾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共同書寫了邊疆共守、團結共創、發展共進的壯麗篇章。
打破壁壘,架起融合“高速路”
70年來,兵團作為新疆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揚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為推動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國家邊防作出了重要歷史貢獻。一部兵團的建設發展史,也是一部不斷深化兵地融合的發展史。新時代新征程,自治區黨委和兵團黨委將兵地融合發展擺在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推進。
今年2月11日,自治區在塔城市召開推進兵地融合高質量發展會議暨兵地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會議,進一步強調要深刻認識兵地只有大融合才能實現大發展、才能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體制機制創新是兵地融合發展的“先行官”。“十四五”以來,兵地雙方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堅決摒棄墨守成規、條塊分割的思維定式,精準破解融合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通過構建多層次、寬領域的融合發展機制,以制度協同和機制銜接為突破口,系統性重塑區域發展格局。
在戰略規劃層面,兵地雙方不斷提升融合發展制度化水平,在産業布局、資源開發利用等關鍵環節進一步打破行政壁壘,促進要素自由流動、産業協作更加緊密,雙方合作共建近20個産業園,合資組建油氣勘探開發公司,共同推進哈密、準東、南疆環塔裏木3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建設。
優勢互補,激活發展“一池春水”
近日,五師雙河市與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兵地融合産業園在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正式揭牌。該産業園依託阿拉山口口岸優勢,聚焦農副産品精深加工、裝備製造、現代物流等領域,計劃分兩階段打造“口岸+腹地”良性互動的産業新高地。
“十四五”以來,兵團着力深化産業協同,推進與地方在工業、農業、文旅等領域融合不斷走向深入,逐步構建起協同高效、優勢互補的發展新格局。兵地雙方通過統籌規劃、資源共享與政策聯動,進一步打破地域和體制壁壘,實現從“單打獨鬥”到“鏈式共贏”的轉變。
能源開發領域合作實踐卓有成效。2024年年底,位於瑪納斯縣的石瑪兵地融合5吉瓦光伏防沙治沙項目一期工程成功並網發電。這是全疆首個兵地融合光伏防沙治沙項目,標誌着瑪納斯縣和八師石河子市在共同發展清潔能源産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上邁出重要步伐。
農業産業化合作結出纍纍碩果。自2023年以來,二師鐵門關市投入4130萬元專項資金,在二十一團、二十二團等團場的結對村集中建設示範項目21個,顯著提升了當地特色農産品知名度和附加值。通過“共建共享、雙方受益”的模式,團場幫助村集體增收414.99萬元、帶動就業3.16萬人,形成了黨建引領、科技助力、産業發展、群眾增收的良性發展模式。
文旅融合綻放異彩。六師奇&農場一萬泉景區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奇&縣江布拉克景區依託同屬東天山山脈的天然優勢,在2022年7月共同獲評國家5A級旅游景區後,於2024年正式實行“一票通”制度,共建“兵地融合創新型旅游示範景區”。這一共享資源、共塑品牌的發展模式,成為兵地文旅産業融合發展的生動縮影,擦亮了“新疆是個好地方”的金字招牌。
服務均等,編織幸福“同心結”
今年5月20日,全疆首個兵地融合援疆示範校——三師圖木舒克市第一中學在喀什市揭牌。這所由兵地共同投資7224萬元建設的學校,可容納2400名學生,配備實驗室、圖書館、體育館等一流設施。
兵地教育系統通過教育教學資源共享等舉措,推動區域教育資源均衡配置,讓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惠及更多學生。如今,不論是在團場連隊,還是地方鄉鎮社區,各族學生同班共學已是常態,兵地教師跨校交流亦成為日常。
“十四五”以來,兵團堅持高位推動與基層創新相結合,持續促進兵地雙方在教育、文化、交通、醫療等民生領域深度融合,一系列務實舉措相繼落地見效。
今年,塔城市農村公路建設項目——九師一六二團至恰夏鎮官店村鄉村道路開工建設,公路途經塔城市二工鎮、也門勒鄉,項目總投資1539萬元,全長15.39公里。
“現在,從一六二團團部到也門勒鄉泉水村只有5公里路程,較以往繞行219國道距離縮短近10公里,實現了塔城市至一六二團道路互聯互通。這既改善了沿線兵地職工群眾的出行條件,也方便了團場大型機械通行,為我們開展夏收、秋收提供了便利。”也門勒鄉副鄉長孫仁鵬説。
目前,塔城市共有14條公交線路,其中3條公交線路直通九師3個團場,近2萬名兵團職工群眾從中受益。
文化融合促進心靈相通。自治區和兵團通過聯合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豐富職工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醫療社保深度融合惠及千家萬戶。兵地醫保部門推動“四互認”改革,即定點醫藥機構互認、視同繳費年限互認、門診慢特病資格互認、基金檢查結果互認。目前,兵團現有4547家定點醫藥機構中,通過互認方式納入的地方醫藥機構有1632家,有效滿足了兵地參保人員就近就醫購藥需求。
“同心路”“連心橋”是貫通發展的血脈,資源流動共享是融合共生的靈魂。當天山南北的“硬聯通”與“軟對接”交織共鳴,兵地融合必將釋放出更強的發展活力,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疆奠定堅實基礎。(●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姜蒙 張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