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以漁治鹼”構建生態産業鏈 鹽鹼地變為“魚米鄉”-新華網
2025 10/10 13:05:13
來源:兵團日報

兵團“以漁治鹼”構建生態産業鏈 鹽鹼地變為“魚米鄉”

字體:

  漁網緩緩收緊,水面泛起銀光。連日來,四師七十三團四連水産捕魚作業緊張進行。“以前這片土地鹽鹼化嚴重,團場支持養殖戶發展水産養殖業,讓這片土地煥發出生機。”七十三團副團長尹斐告訴記者,團場不斷加大“以漁治鹼”力度,截至目前已治理鹽鹼地約1600畝,漁業年産值超2000萬元。

  七十三團的探索實踐,是兵團通過科學規劃破解鹽鹼地治理難題、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兵團各師市積極探索“以漁治鹼”模式,因地制宜破解鹽鹼地治理難題,實現生態和産業協同發展。

  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一師阿拉爾市利用鹽鹼水發展水産養殖已初具規模。在一師十六團2.9萬畝水域上,遍佈着以水庫、坑塘為主的生態養殖區和以設施基地為主的工廠化養殖基地。

  “團場與疆內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産學研合作,成功探索出鹽鹼水青蟹立體養殖模式。今年,團場水産總量預計超過6000噸,産值超過1億元。”十六團農業和林業草原中心主任李字輝説。

  在十四師昆玉市,新欣水産養殖有限責任公司養殖的羅非魚、加州鱸魚等特色水産,國慶、中秋假期火熱上市。該公司銷售經理才銀龍&&,公司利用鹽鹼水模擬海水環境,將沙漠邊緣缺少淡水的劣勢變為優勢,建成規模化特色水産養殖基地,不僅帶動了職工群眾增收致富,還豐富了百姓餐桌、改善了生態環境。

  “實踐證明,‘以漁治鹼’不僅讓鹽鹼地重現生機,而且開闢了水産養殖新空間,構建起宜漁則漁、宜農則農的多元供給體系。”兵團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兵團將以鹽鹼地水産養殖為基礎、以生態改良為目標,拓展鹽鹼地漁業綜合利用新路徑,實現從“地難種、水難養”向“魚肥水美地綠”的轉變。(全媒體記者 蘭玲玲)

【糾錯】 【責任編輯:張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