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兵團是黨中央強化邊疆治理的戰略安排-新華網
2025 09/01 12:03:53
來源:兵團日報

組建兵團是黨中央強化邊疆治理的戰略安排

字體:

  202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兵團成立70周年賀信中指出:“在新疆組建生産建設兵團,履行特殊使命,這是黨中央治國安邦、強化邊疆治理的一項戰略安排,在新疆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70多年來,兵團在推動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國家邊防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兵團是中國共産黨人在治理新疆時根據新疆的特殊區情作出的邊疆治理安排,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人高超的邊疆治理智慧和能力。

  兵團是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邊疆地區一個都不能少。要把邊疆地區發展納入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全局,納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支持邊疆地區依託自身條件稟賦,在融入新發展格局、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70多年來,兵團人本着“不與民爭利”的原則,在荒無人煙的沙漠戈壁上白手起家、開荒造田,辟綠洲、建城市,將綠色和希望播撒到了亙古荒原,建設了大批現代化團場和軍墾新城,奠定了新疆現代農業和現代工業的基礎,建立了教育、科技、文化、醫療衞生等公共服務體系,有力推動了新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多年來,兵團通過長期植樹造林、封沙育草、防風固沙、節水灌溉、排鹽治鹼,在亙古荒原上建成一個個田陌連片、渠係縱橫、林帶成網、道路暢通的綠洲生態經濟網絡,把大片沙漠和鹽鹼地改造為穩産高産良田,戈壁荒灘成為宜居之地,創造了變沙漠為綠洲可持續發展的奇蹟,改善了區域發展環境,為新疆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兵團黨政軍企合一特殊體制不僅是保障兵團履行職責使命的基礎,也是促進兵團發展壯大的最大體制優勢。在這種特殊體制下,能夠充分發揮兵團的組織優勢和動員能力,通過行政手段打破利益格局實現資源最優化配置,大範圍組織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産,進行集中開發建設,實施重大科技攻關,推廣重要生産技術,促進先進生産力示範區建設,最大限度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加快邊疆的開發進程。

  兵團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持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積極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營造有利於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社會空間,推動各族群眾由空間嵌入到經濟、文化、社會和心理的全方位嵌入,是有效實現邊疆治理的必要條件。

  兵團成立後,深入浩瀚的沙漠、荒涼的戈壁開荒造田,興修道路和水利,挺進邊境一線守衛邊防、開發邊疆;進軍塔裏木、屯墾準噶爾、挺進伊犁河谷,以師、團、連的模式嵌入到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中,興建農場、工礦企業和醫院學校,在全疆各地建立起大大小小數十個墾區,一座座綠色、生態、和諧、美麗、宜居的現代化城鎮先後在新疆大地上崛起,形成了與自治區城市功能互補、具有兵團特色的城鎮體系,這種既高度融入新疆又相對獨立的分佈格局,有利於兵團幹部職工群眾與周邊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為推動各族群眾由空間嵌入到經濟、文化、社會和心理的全方位嵌入創造了條件。

  回望新疆與兵團的開發建設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歷史巨著。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各族群眾攜手並肩、團結奮鬥、共同開發建設新疆,各族群眾共同締造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多年來,兵團始終牢記毛澤東同志“要為新疆各族人民多辦好事,不要與民爭利,要堅持民族團結”的指示,堅持把增進民族團結工作落實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因時因地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努力推進兵地共同發展。進入新時代,兵團持續深化“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堅持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深入挖掘利用各類文化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促進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

  兵團是維護新疆社會穩定的重要戰略力量

  “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邊疆地區是國家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線,是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前沿陣地,對整個國家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作為邊疆治理的底線要求”,這不僅揭示了邊疆治理在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中的突出地位,也指明了新時代邊疆治理的任務目標。

  1954年10月,兵團成立,其使命是勞武結合、屯墾戍邊。20世紀60年代,為進一步鞏固西北邊防,兵團調遣1.7萬餘名幹部職工奔赴邊境實施代耕、代牧、代管,迅速在長達2000多公里的邊境沿線建立起縱深10—30公里的邊境團場帶,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屯墾戍邊戰略作用。長期以來,兵團嵌入式分佈在全疆各地,在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鞏固西北邊防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立了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工作總目標。作為實現新疆工作總目標的重要戰略力量,維護新疆穩定是兵團的重要職責。兵團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緊緊圍繞新疆工作總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強化組織優勢和動員能力,持續推進一流民兵隊伍建設,不斷提升維穩戍邊看家本領,忠實履行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功能,全力確保轄區穩定,為鞏固新疆來之不易的穩定局面作出應有貢獻。

  兵團是邊疆治理的有效方式和重要制度安排

  屯墾戍邊是歷代中央政府開發邊疆、鞏固邊防的重要舉措,是邊疆治理的重要國策。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代中央王朝都高度重視新疆治理,從漢唐時期的都護府制度到清代的軍府制,從遍及天山南北的屯田戍邊到貫通內外的絲綢之路,歷代中央王朝治理新疆的實踐貫穿於中國歷史各個時期,譜寫了新疆與中原地區一體化持續演進的耀眼篇章。

  當代新疆治理是歷史新疆治理的延續和昇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産黨高度重視新疆治理,總結歷史上治疆的經驗,根據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需要,繼承和創新治理制度,新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組建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形成社會主義的治疆制度。在70多年的發展中,兵團根據黨中央的要求和疆內外形勢的變化,緊緊圍繞黨和國家賦予的職責使命,持續發揮特殊作用,使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體制始終適應國家治理新疆的需要。新時代以來,兵團以加快改革為突破口、以推進城鎮化為載體、以提高職工群眾的生活水平為手段、以增強維穩戍邊能力為目標全面提升綜合實力,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中央代表團在兵團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上明確指出:“70多年來,兵團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蹚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屯墾戍邊的新路子,探索出了符合中國國情和新疆實際的兵團建設發展新模式。”兵團70多年的發展歷程,成為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邊疆治理模式的鮮活範例。(王小平)

【糾錯】 【責任編輯:張理峰】